胰岛素泵注和皮下注射治疗T1MD患儿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2018-09-29唐桂良
唐桂良
[摘要]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注和皮下注射治疗I型糖尿病(T1MD)患儿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2例T1MD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使用胰岛素量和达标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泵注治疗T1MD患儿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控制高血糖,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胰岛素泵注;皮下注射;T1MD;患儿;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6(b)-0064-0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其生物作用受损、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两者兼有则引起高血糖[1]。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如心脏、肾、神经、血管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常见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肥胖等症状,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I型糖尿病,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2]。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其总量大,且血糖不易控制,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胰島素泵被临床广泛的使用,其能够有效平稳的控制血糖,避免因皮下注射所引起的负面心理[3]。因而进一步观察胰岛素泵注和皮下注射治疗T1MD患儿疗效与安全性。特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2例T1MD患儿为对象,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2例T1MD患儿为对象,告知患儿家属研究目的和内容后,家属同意患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WHO的T1MD诊断标准[4];②年龄:1~15岁患儿;③无感染及感染已经控制。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肝、肾等其他器官严重衰竭患者;②沟通、听力、智力、精神障碍患者;③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实验组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为2~14岁,平均年龄(8.55±4.46)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28±0.23)年,平均随意血糖(22.13±7.23)mmol/L;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为1~15岁,平均年龄(8.88±4.85)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1.77±0.36)年,平均随意血糖(23.07±6.85)mmol/L。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置管前向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50073,规格:3 mL:300单位),由DADA Diabecare胰岛泵(美国美敦力开发有限公司的712),经过连接导管及皮下埋置针头24 h持续输注基础值胰岛素,就餐前即可由泵输注追加胰岛素,全天胰岛素总量为(实际体重×IU)的50%,其余的50%于3餐前以追加值胰岛素输注,随后以每天血糖监测情况调整基础值及追加的剂量。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于早、中、晚餐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107)于睡前22:00左右皮下注射,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 hBG)]变化情况,采用雅培越捷型血糖仪,分别于餐前、餐后2 h采指血测患者血糖并记录;采用Bayer公司提供的DCA2000测定仪进行乳胶免疫凝集法测定HbA1c,操作过程中严格按说明书进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低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低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量、达标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使用胰岛素量和达标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I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1,T1MD)原名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疾病[5]。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状。临床可通过胰岛素测定来做出诊断,也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判定。患儿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防治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需控制饮食,进行适当锻炼。其起病比较急剧,当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给患儿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威胁,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6]。
目前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控制血糖有力的方法之一,能迅速解除高糖毒性,促使残余的胰岛细胞恢复部分功能,延缓视网膜和神经病变。已有研究[7]表明胰岛素泵注治疗T1MD患儿的疗效显著。为进一步探究胰岛素泵注和皮下注射治疗T1MD患儿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使用胰岛素量和达标后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4%,。研究证实,胰岛素泵注的应用能进一步缓解T1MD患儿病症,效果显著。皮下注射胰岛素具有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升高迅速、进入体内的药量准确等优势,但其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使用总量大,能够损伤组织,且不良反应较多;而胰岛素泵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血糖平稳,保护胰岛细胞的功能。其由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泵组成。其特点为:通过微量、持续性将给入的胰岛素更加合理化和生理化,即通过一条与人体相连的软管向体内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通过减少餐前胰岛素用量,避免了大剂量中效、短效胰岛素注射后在体内的重叠作用,减少了低血糖的;使用泵后餐后血糖可有效地降低,几乎达到正常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避免了血糖波动,从而延缓、防止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与常规注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使用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低于打针的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小,趋于正常水平。其基本用途是模拟胰腺的分泌功能,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持续地推注到使用者的皮下,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能够增强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身体健康,显著减轻了疾病造成的沉重精神与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有利于患者恢复,使血糖平稳、正常,更完美化[8]。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注治疗T1MD患儿的疗效显著,能够迅速平稳的控制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建丽,厉红,王兰英.儿童1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情况的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7(5):457-459.
[2] 马建华.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与胰岛素泵应用技巧[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7):533-536.
[3] 史春虹,张丽莎,白然,等.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2):118-122.
[4] 王旭艳,李佳,汪治华.胰岛素泵在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27(8):962-964.
[5] 白雪晴,余继锋,施维,等.1型糖尿病患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反应特征[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3):287-290.
[6] 潘秋,李硕,潘满立,等.皮下胰岛素抵抗的循证治疗[J].循证医学,2016,16(6):348-351.
[7] 魏志勇,李玉,丁言玲.持续静滴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对比[J].安徽医学,2016,37(7):829-831.
[8] 賈晓炜,栾进.胰岛素两种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疗效的比较[J].武警医学,2017,28(5):483-486.
(收稿日期:201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