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2018-09-29张书银
张书银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其实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其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在对比中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模式和表演中渗入故事情节的深刻道理,另外还有在整合中联系文本的共性表达等,从中选择出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学情视角;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200-01
语文教育学家王荣生先生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如果没有适合的教学内容,不论是什么样的大旗,都无济于事”。那么该怎样在学情视角下科学合理的选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呢?现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如何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一、对比中体会和感受语言所蕴含的思想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逐渐在提升,那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逐渐的从词句的掌握和语段的掌握向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语言气韵上进行转变。
例如在《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篇课文相对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大致的读懂其中的主要内容。但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不是简单的让孩子们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而是需要学生体会到林肯三段演讲中所讲述的背后蕴意,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了解孩子们的实际能力,然后进行教学模块的建立。其一,引导孩子们深入文本语言,体会和感受文本的含义,分析和挖掘一些抽象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内在价值。其二,教师需要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模式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摒弃对文本语言较为繁琐的分析模式,让孩子们关注点从表面的故事内容或是情节的发展中摆脱出来,在简易的形式中将学生引入到文章的深处,来体会林肯的演讲艺术。
在以上这种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和考虑孩子们对文章的洞察能力,然后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更好的迎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表演中渗入故事情节的深刻道理
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课文中,经常是将比较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故事情节中,基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就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孩子们感受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以此来提升语言素养,在不自觉中体会文本的力量,感悟出文本的深层道理。
《牧童和狼》这篇文章内容是比较浅显的,但是却蕴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内容,特别是在文章一些情节中来提升学生的内在思想,这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对话教学的模式,通过朗读,让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对话,让其真正的走进课文内容中,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感悟文字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用喜怒哀乐的表演方式来进行该故事的表演,全身心的投入于此,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以上这种教学模式中,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走进文本学习的氛围中,还可以让学生收获到认知,不仅有故事的滋润,同时还有道理的熏染,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在整合中联系类型文本的表达共性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同类型的文本,很多都是两篇共存的模式放入到同本教材中,比如古诗和寓言,在比如《生命的壮歌》中就运用了“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文本,這种情况为语文教师掌握文本特征提供了很好的通道。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相互联系的文本引导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之处,这样可以让其更好的掌握文本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伊索寓言》这篇文章中,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其中的内容有着深刻的道理,这篇文章中包含了单个故事,针对小学生来说,读懂故事和感受其中的情节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学情的深度进行掌握,不要将教学内容定位到情感故事的情节中,需要利用整合教学内容的模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在三个寓言故事中寻找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行比对,分析和感受寓言表达的特点。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生活中选择一种常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模仿该寓言故事对现象的描写,锻炼学生提炼出身边发生的事情所隐含的道理。
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不会被寓言内容缠住,同时还可以感受和体会其中的道理,另外还可以对寓言的文本特点进行思考,实现了得其意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结合全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精准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高效的选择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