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院校“分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8-09-29程慧湘

魅力中国 2018年27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中职院校分层

程慧湘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求“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就业的素质教育,如何依据教学大纲,寻求一种创新、高效、稳定的教育模式及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各中职院校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中职院校;技能人才;素质教育;分层次教育

由于市场对知识型人才需求的饱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趋势转变,各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抢手和不愁安置了,加之国家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加大对各中职院校的扶持和技术工人的培养,让孩子上技校已经成为多数家长考虑自己孩子以后就业的另一出路。

但是在目前各个技校招生火爆的表象下,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被掩盖的深层问题。据调查,在就读职校的学生当中,有多数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没有其他学校选择;在就读技校的学生家长中,有多数认为自己孩子就读职校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困难,技校费用较低;一部分是因为孩子成绩较差,性情顽劣,放在社会不放心,找个管教的地方;一部分是清楚的看到以后就业的压力,而选择让孩子学门技术能顺利就业。但在大部分人的认识中,就读职校仍然是没有出息、没有选择、无奈之举的体现。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职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個体素质偏低,成绩较差,厌学、旷课等不良习气比较严重的中下游群体,这给各个中职院校的现行教育方法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有针对性的实行“分层次”教育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分层次”教育的核心观点是:针对教育对象的个体素质差异,有重点、有区分的进行合理调整教育,优先培养最容易成才的对象,大部分培养成为优秀技能人才,少部分掌握一定基本技能,同时能敢于承认至少有10%的特定对象无法教育培养成优秀技能人才。

分层次教学模式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教学方法分层次。承认学生群体在学习上存在个别差异的事实,并有意识地将其区分成若干类别或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活动;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使属于同一水平上的知识为一个层次,相邻层次设定足够的跨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另一种含义是:教育培养目标上分层次。随着职业教育向服务化转型加速,会出现比较多的学生不是以掌握技能为目的而就读职校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基础素质的差距加大,至少存在10%的学生最终无法培养成优秀人才,因其缴纳学费,学院有义务对其进行培养和教育,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区分,选择不同目标方向进行培养和教育,且可形成“以好带差”,促进差生的进步和转化。

分层次教学模式必须要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服从、接受学院的严格、合理管理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施的必要性表现为:

1.生源状况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中职院校生源数量不足、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日益突出。生源质量下降不仅表现在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还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行为与心理等方面。对此如仍按传统方法“一刀切”、“一锅煮”,不但组织课堂教学十分困难,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恶性循环影响招生生源。

2.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传统班级授课制规定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标准,必然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无法满足学生主动发展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需要,针对这类学生实施教学方法上的分层次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又可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3.市场存在的需要:分层次教学为中职学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多年就业数据统计分析,无论大专院校,还是各类中职院校,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从入学时的目标到就业时的选择都与就读的专业毫无关联,针对这类学生实施教育目标上的分层次教学,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可避免 “朽木硬雕”带来的各种教育资源浪费。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功能、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打破了面对学习基础、学习水平相差悬殊的技校学生“教学起点”难定、“教学着眼点”难选、“教学切入点”难找的“三难”局面,解决了传统“大统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厌学、辍学等种种弊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可行性具体表现在:

1.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层次上,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健康心态。

2.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分层次教学模式以不同的培养方向为目标,例如把学生分成虚拟的A类班(以掌握职业技能为重,以就业为教学目标)和B类班(厌学严重,学生无追求目标,家长只是希望学校托管学生)。B类班是特殊学生聚集的地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虽较为困难,压力和负担较重,但可推动教师通过实践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做好个别辅导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谈心、交朋友,进行平等的交流,不仅可成为学生尊重、欢迎、喜爱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亦可促进差生的上进、转化。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分层次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递进”的机制,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到位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分层次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创新,其教学效果、教育质量虽然明显优于普通教育模式,但仍需在在实践中探讨、完善,其实施原则大体可划分为:

1.主体性原则: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如教学目的的确定、授课内容和习题的安排都要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兴趣志愿相适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出学生追求上进的内在潜力。

2.动态性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兴趣志愿等方面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学生所处班级的类别和层次,引入优进劣退的竞争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3.自愿性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技能和兴趣志愿,而且还要耐心、细致、深入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愿望。

4.因材施教原则: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要多方面、整体地利用发展的眼光来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为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提供基础,而且要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全体学生的发展水平的需要,又注意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

5.个性发展原则: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中,要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成绩好的学生有机会升入高等院校或在更高层次继续深造,使成绩差的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基本操作技能并顺利就业。

孔子弟子三千众,成行者亦七十二人。职业教育虽熬过寒冬,盼来春天,但依然困难重重,面对学生素质的下降,生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各职业院校能否抓住机遇,不断做大做强,仍需不懈努力,创新实施“分层次”教育是一种解决当前面临困难的较好办法,应当能在职业教育“服务化”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名词解释:

1.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

2.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比如:高级钳工、中式烹调师等。

3.复合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比如:机电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一体化人才,以及新兴的创意和操作一体化的人才等。

4.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新華网2006年6月11日电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新华社2006年2月9日电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中职院校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