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家庭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18-09-29魏宝杰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魏宝杰

摘要:作为一名县城及农村的小学老师,在教学中发现,特殊家庭结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受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人格、思想、行为等方面常常出现异于常人的波动与偏差,甚至具有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大量的观察、谈话、访谈,对特殊家庭的教育进行了基本的了解研究。本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阐述了特殊家庭教育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及解决特殊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为从事教育事业的同行及特殊家庭的父母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家庭 不良影响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形态与社会意识的不断转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解放更新,家庭体制与状况也随之变化,从而产生了单亲、贫困、残疾、留守等不同形式的特殊家庭,尤其是农村城镇留守、贫困家庭及大城市离异、单亲家庭的增多,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解决特殊家庭教育存在的隐患与困难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一、特殊家庭教育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一)概念

特殊家庭的定义目前在我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蔡建军在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发展辅导研究实验方案中指出:农村特殊家庭学生主要指特困家庭、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领养家庭、留守家庭;周贤发在《对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与对策》中将特殊家庭定义为单亲家庭、犯罪家庭、寄养家庭、重组家庭。总之,他们界定特殊家庭的标准都在于原有家庭结构遭到破坏,而在这种特殊家庭情况下所进行的教育则是特殊家庭教育。

(二)产生原因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农村及县城的居民,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生存,开始走出家乡,久居异地。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无法把孩子留在身边顾及照料,亲子两地分离便形成了留守家庭。如今在崇尚自由理念的影响下,一些父母不愿为家庭束缚,缺少责任感,或是感情无以为继,形成了许多离异单亲家庭。虽然社会在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在农村及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的地区,贫困、残疾等特殊家庭的情况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愈演愈烈。尤其是农村,特殊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特殊家庭孩子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二、县城农村特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父母双方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学龄期的角色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一方角色的长期缺失,可能会对孩子双性化人格的平衡、心理健康、思维方式、认知行为、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下面就县城农村特殊家庭的两种教育方式,分析对学龄期孩子心理健康、认知行为、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影响。

(一)特殊家庭的过度教育

由于农村家庭家长文化水平本来就不高,再加上家庭结构特殊,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因为家庭原因而堕落,又希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摆脱世代务农的命运束缚,所以对孩子严格要求,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希望倾注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而出现了一些过度的教育方式,使学龄期小学生的自尊受到严重打击;一些父母还经常向孩子传达一些类似“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和我们一样回家放牛种地”的心理暗示。孩子在父母偏激思想的灌输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无法正视自己的家庭与父母,产生悲伤、恐惧、羞耻、孤独、失落、暴躁等负面情绪,性格内向,行为偏激,情感缺失,无法融入集体。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小琪,很安静,总是独来独往,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在交流中,得知她父亲因重大事故导致左腿残疾,父母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对小琪抱有极大的期许,小琪一时间茫然无措,无法适应,学习成绩波动极大,变得内向不安。长辈们的这种心态写满脸上,时时明白地表露在语言和行动上,很容易使孩子觉得是在为父母而学,不是为自己学,因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原动力。

(二)特殊家庭的放纵教育

与过度教育相悖的另一种特殊家庭教育是放纵教育,这种放纵教育有两种情况:一是南于家庭原因或父母时间精力的限制而不负责任,使孩子缺乏必要的教育。由于家庭或个人原因,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以自勉,更无暇顾及孩子,等于将孩子遗弃;还有一些家长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或是无法承担“巨额”学费,破罐子破摔,对孩子上学不抱有较大期望,眼界狭隘,将孩子作为负担累赘,对孩子的教育无心无情。这样就会使孩子放任自流,尤其对处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极易变得孤僻、冷漠,形成孤独心理、逆反心理、报复心理,性格扭曲,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倾向。另一种情况是一些特殊家庭的家长由于家庭原因对孩子产生愧疚,总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以祈求弥补家庭对孩子造成的缺憾,过度迁就和溺爱孩子。久而久之,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教育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行事冲动,自控力差,缺乏判断力。县城的学生小王,生活在离异家庭,父亲离他们而去,母亲对他有求必应,过分溺爱孩子。小王是班里公认的捣蛋鬼,经常欺负女同学,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公然顶撞老师,将自己对家庭的不满全部向他人宣泄出來,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满足自己内心偏执病态的渴求,做出一些超越年龄的出格的事情,家庭的变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解决县城农村特殊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特殊家庭的家长与孩子

社会正处于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走向后喻文化时代,走向全球一体化,走向人的转型时代,只有真正的教育才能在社会各方面的转型中成功存在与发展,并对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提出:自我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素养,那么对于特殊家庭来说,一个新型、合理的家庭教育,其方法应该是合作、民主、和谐。核心素养是目前我国教育界提出的适应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要求,而自我教育是落实特殊家庭教育核心素养的首要要求,特殊家庭中落实自我教育的核心素养需要家长和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自我认识

处于特殊家庭情况下,家长首先要提高自我认识,既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自我贬低,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客观认识自己,尤其是家长,既不能忽略家庭特殊情况,也不能以其为压力施加在子女身上,更不能向他们灌输错误的认知,自我贬低。培养自尊是自我教育的根本,家长应在这种家庭特殊的情况下及时纠正孩子和自己的认识,避免错误认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孩子也要善解父母,勇敢面对现实。

2.自我要求

面对特殊的家庭结构,家长作为顶梁柱和后盾,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充分了解孩子智力的发展水平,依据孩子自身能力制订计划和要求,对孩子提出合理适度的要求,适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求他们自立目标、制订计划,培养自立自强的意志和能力。并辅之于必要的人品教育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感悟,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家长和孩子都要以普通正常的家庭教育标准来要求自己,必要时做出适当调整与改变。

3.自我践行

家长尽量采取各种途径弥补孩子内心世界的空虚,不要让家庭的变故影响到孩子,尽量保持原样,适当做出改变。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长期监督孩子,及时了解发现孩子的问题,加以正确疏导,既不严格要求孩子,也不放纵溺爱孩子,张弛有度,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理解虽然家庭结构特殊,但内容不特殊。作为学龄期的小学生,要分担家庭的重担,学会自立。

4.自我评价

家长要及时与孩子班主任沟通交流,从老师那里得到反馈,了解孩子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以便开始新一轮的家庭教育。

(二)班主任

1.家长会、家访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一交流平台,使家长受到教育。对于特殊家庭的家长,班主任要特别关注,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充分保护好特殊家庭家长的自尊。班主任首先要合理安排好家长会时间与频率,必要时,可以按照成绩或者家庭状况分批次进行家长会。在农村,家长一般不是非常重视家长会,或是因为各种情况缺席,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家访,最好选择家长和学生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家访尽量说一些学生的优点,能够在激励学生改正缺点,取得进步的同时,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从内心做出改变。

2.自身能力的完善

班主任要充满爱心、耐心、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只有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师权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孩子,保护好他们的隐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三)社会

1.广泛宣传

社会应大力宣传对特殊家庭的关心和爱护,让每个人理解认识特殊家庭的不易,使特殊家庭的成员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关心。要让人们知道,特殊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家庭的变故已经让他们变得脆弱,我们更加不能鄙视歧视他们,如果他们能接受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和其他人一样能够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他们。

2.社会保障

社会应首先给予农村城镇等贫困地区必要的生活补助和医疗保障,尽量减少贫困、残疾、留守等特殊家庭的产生,更要给予特殊家庭孩子以法律保障。当今社会,特殊家庭孩子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很容易受到非法侵害,尤其是偏远山村地区,对于他们的保护迫在眉睫,所以社会医疗、法律等完善与实施至关重要。我们共处于一个社会,希望每个人,每个群体都能尽自己所能,关爱特殊家庭的每位成员。

(责任编辑:蛾子)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