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学时的比较分析

2018-09-29童家明喀蔚波王晨光韦相忠江屈学民储信炜

物理与工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药科物理学学时

童家明 喀蔚波 王晨光 邓 玲 韦相忠江 键 屈学民 储信炜 吉 强

(1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2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用理学系,北京 100191;3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4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重庆 400038;5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6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上海 200433;7空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8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0)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各高校依据新的目录、新的专业介绍及本校特色,陆续修订了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压缩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的观念也在各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有所体现。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医药类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为了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为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医药工作委员会(医药工委会)工作的开展及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的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料,我们在调查2014年—2016年医学门类各专业(本科)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往年的资料(2002—2004)[1-3],比较分析了四年制的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药物分析、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与五年制的临床药学等药科类(本科)专业的物理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时数的状况。

1 理论课课时比较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建议医药类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不少于72、核心内容不少于54。对于药学各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医学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20学时。

表1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1-2]药科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统计。与2004年相比,2016年中药制药专业3种学时、药学及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最高学时数大于2004年的学时资料,且中药制药专业平均学时多于54;其他专业的各学时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低于2004年的学时资料(药事管理、药物分析为新近正式开设的专业,没有2004年课时资料),2016年其他各专业的平均学时均低于54,而2004年的学时资料则均多于54,中药制药专业无零学时学校,其他专业不开物理基础理论课的学校数增多。

表2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1,2]药科类(本科)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4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 表2的数据表明,目前只有较少的学校能达到《基本要求》建议的72学时,仅有1所学校达到教指委建议的药学各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20学时的标准,半数以上学校的学时数达不到《基本要求》建议完成核心内容(A类)教学的54学时,除中药制药专业外,其他各专业学时数低于54及零学时的学校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多。

表1 2016年、2004年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统计*

*平均学时、均方差没有计入0学时

表2 2016年、2004年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4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

2 实验课课时比较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http://wljzw.tongji.edu.cn/site/jzw/260/index.html)(以下简称《实验基本要求》)建议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学时不少于36。

表3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1,3]药科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实验课学时统计。与2004年相比,2016年临床药学、中药学专业最高学时有增加,中药资源与开发和中药制药的最高学时没有改变(药事管理、药物分析为新近正式开设的专业,没有2004年课时资料),其他各专业的最高学时、最低学时、平均学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表4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1,3]药科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实验课5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与2004年相比,目前只有很少的学校能达到《实验基本要求》建议的36学时,中药制药专业无物理实验课0学时学校,其他各专业学时数减少的学校数大幅增加,除药物分析专业外,均有约1/3以上院校不开设物理实验课。

表3 2016年、2004年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实验课学时统计*

*平均学时、均方差没有计入零学时

表4 2016年、2004年药科类专业物理实验课5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

3 分析与思考

3.1 学时变化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2016年药科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基础课的学时数,除中药制药专业外(可能与部分学校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有关),在大多数学校有较大幅度减少,不开设物理基础理论课的学校数超过16%,不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学校数超过30%。本次同时调查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物理基础课(110所学校)相关数据[4,5],理论课学时数≥72、72>学时数≥54、54>学时数>0、学时数=0的学校百分比分别为5.5%、29.8%、62.7%、1.8%,实验课学时数≥36、36>学时数>20、20≥学时数>10、10≥学时数>0、学时数=0的学校百分比分别为5.5%、29.1%、37.3%、4.5%、23.6%,与此相比,药学专业的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数≥72、物理实验课学时数≥36、不开设理论课、不开设实验课的学校百分比均高一些。

在20世纪70年代末卫生部颁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四年制药学专业与五年制医学类专业对物理学基础课程要求不同,药学专业对物理学基础课程要求更高一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卫生部颁发了高等医药院校7个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其中五年制医学、儿科专业的医用物理学总学时为108(理论:72,实验36),五年制卫生专业的医用物理学总学时为108(理论:78,实验30),五年制口腔专业的医用物理学总学时为72(理论:54,实验18);四年制药学专业的物理学总学时为172(理论:112,实验:60),四年制中药学专业的物理学总学时为114(理论:74,实验:40)[6]。

1981年和1982年卫生部又相继颁发了五年制的医学、口腔、卫生、儿科专业和四年制的药学、中药学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其中医学、口腔、儿科专业的医用物理学总学时为126,卫生专业的医用物理学的总学时为108,药学专业的物理学总学时为162,中药学专业的物理学的总学时为108[7-9]。

药学专业对物理学基础课程要求更高一些,在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规划教材的建设中也有所体现,1979年至2016年,国家卫计委规划出版了《医学(用)物理学》(1-8版)(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等专业用)、《物理学》(1-7版)(供药学专业用),1985年出版的《物理学》(上册,物理学基础理论)(初版)(庄鸣山主编)为65万字,1984年出版的《医用物理学》(2版)(邝华俊主编)为(47万字);在削减学时的大环境下,2016年出版的《物理学》(7版)(武宏、章新友主编,供药学专业用)66.6万字,2013年出版的《医学物理学》(8版)(王磊、冀敏主编,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等专业用)60.5万字。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0],提出要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与此同时,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制订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专业计划的原则和要求》,指出“今后国家不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但将对各门必修课程分别提出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对主要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参考性学时等最基本的要求”[11]。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于1991年和1992年相继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药学专业(四年制)主要课程基本要求》(试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药学专业(四年制)主要课程基本要求(试行)》,分别确定了11门主要课程及参考性学时范围,物理学均不在这两个专业的主要课程之内。

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后,高校的教学时数减少,许多学校调整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减少了课程门数和时数。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了专业设置。1999年春季学期起,各本科高校根据1998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陆续全面修订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完成了由指导性教学计划到参考性教学计划的转变[12],2004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大致可以反映本科高校该次修订后的相关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物理学基础课学时的情况。

本次调查,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学时数的增减与各高校依据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新的专业介绍及本校特色,陆续修订的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为贯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的教改精神,对总学分总学时的控制压缩密切相关;还与不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不同有关,如2016年调查,在34所院校中四年制药学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数多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数,在33所院校中四年制药学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数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数相同,在19所院校中四年制药学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数小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数。药学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数等于或超过72的15所院校中,985院校8所、非985学校7所(综合性大学3所、工科大学2所、药科大学1所、医学院1所)。与2004年资料相比,另有5所综合性大学与3所医科(中医药)大学增加了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4所综合性院校与1所医科大学则没有削减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由《中国药学年鉴2002—2003》(彭司勋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资料可知,本次调查物理基础课程零学时的23所学校中,有16所院校是2001年及以后设置的药学专业。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我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国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也就是“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13]。

《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适用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海洋药物专业)[14]规定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业务方面之一,“掌握与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其附录“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议”中,通识课“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和艺术等内容由各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临床药学)[14]规定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业务知识要求之一,“掌握与临床药学相关的化学、生物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课程体系中的通识类课“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和艺术等课程的内容由各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中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适用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专业)[14]规定中药学类专业人才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目标之一,“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药学类专业必须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通识类课程“应主要包括国家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体育课程、外国语、高等数学、物理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由这3个标准可知,在药学类、中药学类相关专业的课程系统中应有物理基础课程,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数则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否设置物理基础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与学时数,均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国标》要“兜底线、保合格”,随着各高校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展开及药学本科、中药学本科专业三级认证工作的深入,今后药学类、中药学类相关专业物理基础课程零学时的学校应当减少。

3.2 教学思考

总体上看,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课时减少的现实面前,教师需要更多地思考少学时的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课该怎么教。通识性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大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实验不完全是为专业服务的,许多文科类专业也在学习物理[15]。“只有充分考虑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物理学中已经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贯彻到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学在医药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16]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用事实和现象说明物理问题,侧重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逐步找到蕴含在现象中的物理规律和客观事实,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17]。物理学在日常生活、药学中应用的介绍无疑也能很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同时应特别重视这些应用介绍之后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升华与“举一反三”,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能从中得到很好提升,使学生(或有关人士)走出“物理课只是学习一些物理学在药学中应用”“物理课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真实地感受到“物理课是培养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已经有一些院校从事医药类专业物理基础课教学的老师在这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药科类专业物理基础课中的运用[18-22]。当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北京大学医学部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医药类专业物理学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立项,共有13所学校参与)、“医药物理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立项,共有21所学校参与)、“医药类专业物理学在线试题库及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立项,共有9所学校参与),使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建设摆脱各校“单打独斗”状态,实现了诸校协同、共建共享新局面。这些项目所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能与传统课堂(含实验课)相结合并形成有效补充,能基于互联网提供智能学习,满足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和学习需求,将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极大的方便,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物理实验学时过少的情况,需要精心设计实验,如果能够借鉴北大医学部的经验[23],重视实验内容的改革,通过对具体实验内容的选取与设计,让新颖的实验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从而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每个实验项目课时的适当延长,有利于拓展实验的深度,保证学生能够将每个实验做深做透,即使实验个数不多,或许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达成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条件好学时多的院校,可以借鉴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的经验,在给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必修课基础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医学物理与实验”选修课(同时也是物理系的选修课及理工科的公选课),为部分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的医学类专业、理工科部分专业的学生搭建医学物理实验平台,并开展研究性教学,在选修课“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中,开设一些自主设计实验或若干个具有研究内容的物理实验[5]。

医药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的教改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多年来由于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评价严重偏向科研论文项目、教师工作负担沉重、教师的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新校区的建设给教师带来的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院校老师的教改积极性被严重挫伤,期望随着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与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各地高校的贯彻落实与各级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教师的各种教学工作能在业绩的考评中得到充分体现,使那些喜欢、热爱教学的老师愿意克服困难、钻研教学与教改,使医药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

致谢: 本文的调查工作得到了洪洋、俞航、李辛、王亚平、高清河、盖立平、王礼、柴英、李洋、付大伟、诸挥明、陈洪斌、祝颖、蔡勋、王岚、张淑丽、万永刚、仇惠、于彤军、王卫国、王力、王蕴华、孟燕军、郝晨汝、闫冰、谷俊改、赵剑锋、高建武、赵强、侯淑莲、白翠珍、袁小燕、计晶晶、陆改玲、张晓军、马远新、冀敏、倪忠强、闵康丽、吴晓波、盖志刚、赵仁宏、范应元、李光仲、李秀珍、赵昕、陈月明、黄海、魏杰、李敏、余傲秋、杨晓岚、郑海波、唐伟跃、刘东华、王章金、张延芳、丘翠环、陈仕国、张燕、周正诚、唐锋意、许建梅诸位老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药科物理学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点击物理学中的质量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3)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1)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2)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