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学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8-09-29浙江省嵊州市社区学院312400

新农村(浙江) 2018年9期
关键词:嵊州市司法局服刑人员

浙江省嵊州市社区学院 (312400) 陈 炜

自2013年以来,浙江省嵊州市社区学院建立了绍兴市首个“社区服刑人员安置帮教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实施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培训工程,有力地推进了特殊群体社会管理创新,切实落实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各项帮扶政策,加大对适用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五种刑罚或措施的人员的教育管理力度,深化安置帮教“牵手”工程,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有力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和悔罪态度,促使其回归社会,助力嵊州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

1.选准项目,落实措施,创建教学培训基地

近年来,嵊州市每年有社区服刑人员1 000余名,涉及11个司法所。为有序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自2013年起,嵊州市教体局与司法局联合在嵊州市社区学院建立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培训基地。每月举办一期,由各乡镇(街道)司法所组织有关人员集中到社区学院参加培训。

(1)健全组织 为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集中教育管理,2013年4月,嵊州市建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市司法局、教体局、人力社保局、矫正办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建立嵊州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教育培训基地的通知。司法局与矫正办负责指导各司法所配合基地做好辖区参训人员的教育管理,鼓励和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各项教育培训活动,做好教育培训的登记、申报和相关组织工作;教体局负责指导社区学院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及时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各类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核合格的颁发相应证书,积极做好结业学员就业信息和岗位推荐工作;人力社保局负责落实“政府买单,免费培训”的政策,及时组织技能鉴定和下拨培训经费。同时,有关部门又先后联合下发了四个文件,分别对每年的培训工程进行了部署和落实,对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培训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

(2)保障经费 司法局将原本自身承担的社区服刑人员培训交给社区学院,双方签订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同时,司法局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教育培训登记和申报,加强与基地沟通联系,配合基地做好参训对象的教育谈话。社区学院为司法所开展教育培训提供师资和场所,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形势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并提供成人高中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信息。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服务。

(3)落实场地 在创办培训基地中,社区学院建立了社区矫正专用教室、宣讲台等配套教学设施,创建了多媒体理论培训教室,更新了服装、领带、计算机、家政、西式糕点等实训室的设备。同时,积极融入司法行政文化,增设名言警句、法律法规学习板、落实社区矫正制度上墙,为基地增添浓郁的法律氛围,形成一堵无形的文化围墙。开辟“惠民职介所”,配备专门人员下村入企,负责报名、推介等事项,为结业学员创业就业服务。

2.加强师资,科学管理,形成办学规模

嵊州市开展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培训工程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课程设置科学,教学内容紧贴市场发展需求,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管理手段先进,具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培训量每年在400人次以上,规模效应明显。

(1)整合师资,组建队伍 培训工程的实施由社区学院负责人担任,一名副院长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其他9名管理人员由社区学院、司法局、教体局、人力社保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任课教师除了社区学院外,还有省乔司监狱、绍兴市司法局、嵊州市检察院、法院等法律方面的专家,以及绍兴、诸暨、嵊州等地的专家。同时,整合嵊州市法律工作者、法律专业大学生村官,以及热心公益普法的各界人士组成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覆盖全市。专兼职教师与志愿者广泛深入到全市各级、各类服刑人员教育活动中,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共同关爱社区服刑人员健康成长,构筑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2)管理严密,创新特色 学院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制度、基地管理制度、培训计划、教师上课规程、学员守则、课堂纪律等,要求除就医就学等不适宜参加集中教育的情形外,嵊州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必须有计划、分批次参加教育培训。每次集中教育时,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和司法所干警到场负责现场管理,确保集中教育课堂有序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心理辅导、形势报告、警示教育、职业技能。学院自编《嵊州小笼包》《嵊州桃形李》等乡土教材,使学员掌握一技之长走创业之路。同时,经常组织学员到敬老院、救助站参加公益活动。每期培训结束,要求学员撰写心得体会。学员在学期间的表现作为司法部门对服刑人员年度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3)注重质量,规模办学 每年初,社区学院都要组织有关人员下村入户征求学员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除了规定的公共科目外,还举办学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学历培训主要有成人双证制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的教育。技能培训则由学员自愿报名选择,主要有小笼包、桃形李、电子商务、电脑操作、西式面点、家政服务、服装制作、救急技能等。凡参加考试合格的学员均可免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由于社区服刑人员人数逐年减少,规模效应明显,收监率和受警告处分率逐年下降。

3.注重品牌,创新特色,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近年来,嵊州市认真组织对“浪子回头金不换”培训工程成果的研究和总结,努力创新特色,探索能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培训模式,争取本项目不仅在嵊州市,还在全省范围内对其他社区学校建设起示范引领作用。

(1)创新模式 学院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基本形成了“部门联合、校校联合、乡镇联合”的培训模式。研究制定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有计划、分批次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到基地接受教育培训。对每位培训学员做到政治上不歧视、人格上多尊重、学习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一些做法与成效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培训学员的好评。

(2)提升形象 “像我这样判缓刑的人还可以免费参加高中学历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重新做人!”2017年在学院举办的社区服刑人员“双证制”教育培训班上,来自崇仁镇的小胡激动地说。18岁的小胡,去年9月因聚众斗殴被法院判了一年半的缓刑。后来,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一直在家,非常渴望学习文化与技能。在培训学员中,像小胡那样的人不胜枚举。自学院组织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以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培训,深受社会和学员的欢迎,所在单位和学员满意度达98%。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有效提高了学员的劳动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3)效益明显 今年37岁的孙某2010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一开始,孙某总是萎靡不振,无所适从。2015年4月,时隔20来年重新进入课堂的孙某,与其他40多名学员一起利用每个双休日来学院“充电”。一边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一边学习小笼包制作、水果、花木的技能,以优异成绩获得了中式面点师和农业创业绿色证书。如今,孙某在老家发展了40亩香榧、30亩竹园;又在他乡种植了70亩花木,此外他还在市区开了一家土特产专卖店,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产品专业户。在近三年1 000多名培训结业学员中,像孙某那样成为项目示范户的不少。

猜你喜欢

嵊州市司法局服刑人员
男性服刑人员再就业职业倾向研究
——以定西市监狱为例
奖品风波
妈妈说
嵊州市优秀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全国司法所工作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考察宁夏司法所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构建四川省“法律七进”大数据平台的思考
大选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