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几、蝶几、七巧桌比较研究
2018-09-29闵丽红
闵丽红
(潍坊学院美术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燕几、蝶几、七巧桌都由多个不同平面规格的单体构成,可根据空间的大小与使用需求的不同,拼合成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桌类家具。它们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都达到了较高层次,使用的过程会产生丰富的趣味性,其设计思想与造物观念亦有诸多相似之处,对当今的家具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燕几、蝶几没有实物传世,设计图分别被记述在《燕几图》《蝶几谱》中,七巧桌因为年代较近,在大陆、香港、美国均有实物可寻。
一、燕几、蝶几、七巧桌产生的年代
《燕几图》产生于北宋末年,由黄伯思与谷俊卿创制并绘图,后由黄伯思之子整理编撰,使图谱得以流传。从《重刊燕几图、蝶几谱、附匡几图》的内容看,《燕几图》的作者黄伯思在自序中并未言明是否做出了燕几(亦名七星桌)的实物。朱启钤先生曾根据陶湘仿《说郛》本石印的《燕几图》制作过燕几模型,“错综布置。与书中列式。時有出入”。[1]在朱先生近一步考证了燕几图的版本流源后,对《燕几图》的内容进行了校核,“依样仿制。以实物错综布置。形体毕陈”[1],并将结果收录在《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中。《蝶几谱》产生于明代万历丁巳年(1617年),由戈汕创制。《蝶几谱》中说明了绘谱、制作、刊印的情况:“面授匠氏,尽三六之法而成之,贮吾赖古室中。子柜副谱类积而成帙。余甥毛子晋请谱刊木”。[1]从书中的内容看,戈汕在撰写《蝶几谱》之前,已经制作了蝶几,并陈放在自己的书斋赖古室中。《蝶几谱》有两个版本,一为明代毛晋汲古阁《山居小玩》本,一为明代李玙《群芳清玩》本。李本的序文在汲本序文的基础上有严澄的增序,以致有人将《蝶几谱》误为严澄之作。朱启钤先生在《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中对《蝶几谱》的版本流源做了细考。
七巧桌产生于清代,通常认为流行于清中后期,具体时间尚不能确定。清代流行益智玩具七巧板,而七巧板的平面形态与七巧桌的平面形态完全一致,一般认为七巧桌受到了七巧板的启发。虽然七巧桌没有设计图谱流传至今,但流传于世的七巧桌却是最好的实物证明。现中国香港有瘿木面七巧桌、福建泉州晋江东石玉记有酸枝木制成的七巧桌[2]、原苏州留园有云石面七巧桌、北京颐和园有红木七巧桌。以上七巧桌都可视为传世佳作。
二、燕几、蝶几、七巧桌面板形态、尺寸对比
燕几单体平面形态均为长方形,共有7个单体,两张长桌、两张中桌、三张小桌。七张桌的桌面深(横广)均为1.75尺(一尺按32cm计)[3],宽(纵长)分别为深(横广)的4倍、3倍、2倍(图1)。七张桌组合后的平面面积为61.25平方尺,约合6.27m2(图2)。燕几图在黄伯思初创时只有6个单体,即两张长桌、两张中桌、两张小桌,初名为股子桌。由于股子桌平面辏合时不能形成一张完整的桌子,在好友谷俊卿的提议下,又增加了一张小桌,故将整套桌具命名为七星,而把图谱命名为燕几图,取古雅之意。桌高均为二尺八寸(笔者认为桌高是包括桌面在内的高度,即指从桌腿足底端到桌面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合为89.6cm。
图1 燕几、蝶几、七巧桌设计图比较
图2 燕几、蝶几、七巧桌单体组合后平面面积对比图
图3 攒边打槽装板
蝶几单体平面形态有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斜)、等腰梯形(长斜)、直角梯形(半斜,有左右撇之分)几种形态,共13个单体。每种形态又可细分成多种规格。其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有7个,分为三种规格,包括大三角形(大三斜)2个,中三角形(小三斜)4个,小三角形(闰)1个;等腰梯形(长斜)2个,同一规格;直角梯形(半斜)4个,左半斜2个,右半斜2个(图1)。戈汕在《蝶几谱》中指出,制作蝶几图样,以正方形为基准,边长最大不超过七尺(一尺按32cm计)[3],最小不低于六尺。若以七尺为据,则可知最小的单体闰的两个直角边都为1.75尺,而其他单体平面与闰均成倍数关系,如长斜为闰的六倍。13个单体组合后的平面面积为62.78平方尺,约合6.43m2,比燕几多1.53平方尺(约合0.157m2),是为闰的平面面积(图2)。闰与小三斜、左半斜、右半斜、长斜均能组成直角,在蝶几单体组合中具有补角的作用。蝶几单体均高二尺八寸(高度界定同燕几)。
七巧桌的单体平面形态有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3种形态,共7个单体。其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有5个,3种规格,包括大等腰直角三角形2个,中等腰直角三角形1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2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图1)。所有单体均与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成倍数关系。流传下来的七巧桌实物,如福建晋江东石玉记的七巧桌,若组成大八仙桌,边长约为106cm(以此推算闰的直角边长为26.5cm),若拆分成两张方桌,则边长约为75cm,属于四仙桌范畴。桌高约87cm。原苏州留园七巧桌若组合成大八仙桌,桌面边长约为99cm,若拆分成两张方桌,则边长为70cm,亦属于四仙桌,桌高为82.5cm。两套七巧桌的平面面积折合成平方米分别为1.1236m2、0.98m2。原留园七巧桌的最小单体的直角边长度约为35cm,比蝶几最小单体闰的直角边短21cm。若以1.75尺作为基本尺度构造七巧桌,则桌面的辏合面积达49平方尺,约合5m2。
三、燕几、蝶几、七巧桌部件结构比较
(一)面板结构制法
《燕几图》中没有说明七张桌的面板是整板、拼板还是攒边打槽装板[4](图3)而成,但根据燕几设计图中的面板尺寸数据推敲,攒边装板的可能性较大。《蝶几谱》的设计图中,最小的闰两直角边各长1.75尺。如此大小的面板用整板尚为可行,但最大规格的长斜,最长边与燕几的长桌长边(边长224厘米)相同,用整板制作面板,对材料规格要求较高,不易实现。因此《蝶几谱》中所述“如独木面做法一般为妙”,似只针对闰而言更为妥帖。而流传至今的七巧桌中,攒边装板的实例都是工巧之作,如原苏州留园攒边镶云石面七巧桌,福建泉州晋江东石玉记镶酸枝木面七巧桌,香港镶瘿木面七巧桌等。
(二)腿足样式及与面板接合形式
图4 红木攒边镶瘿木面面板
图5 攒边打槽镶瘿木面七巧桌
图6 (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图7 (南宋)马远《西园雅集图》
图8 七巧桌装脚随形的腿足处理
图9 福建泉州晋江东石玉记七巧桌
图10 七巧桌单体组合成的正方桌
在《燕几图》《蝶几谱》两副图谱中,均指出腿足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态,外展时不可超出桌面的水平投影,以免单体组合时相并离缝。《燕几图》中所指的放脚阔,笔者认为或有两种可能:一是桌腿的足端尺度要比其上部的尺度宽大,以取得视觉上的平衡;二是桌腿的足端外展。放脚阔的做法使“两桌相并中即开缝”,因此“须当敛下广狭与上同”[1]。结合唐宋家具实物与绘画作品中的桌几样式,燕几的腿足或为壸门箱型结构。“脚以低小为雅,其图以五寸六七分为准”[1],指几腿下托泥的高度(图6),或几腿下托泥与小足的高度之和(宋代画作《西园雅集图》《槐荫消夏图》中均采用此类腿足(图7)。
《蝶几谱》中所说“装脚勿斜出”,亦指腿足如采用侧脚或其他形式,腿足的外轮廓不要超出几面之外。《蝶几谱》中甚为强调“装脚孔需在几面心木上欲其坚牢”,这与明清家具攒边打槽装板的通行做法不符。而七巧桌现存实例中,桌脚既不“放脚阔”,也不采用侧脚,而是与几面板呈垂直状态,腿足外轮廓与面板转角形态相同(图8),以利于单体之间组合。面板之下两腿之间有洼膛肚式牙条(图5)或透雕花牙的形式(图9)。腿足间近地处采用冰裂纹式搁板,既起到加固腿足的作用,又可和几面板的形态相呼应,具有非常美观的装饰效果。可以说燕几、蝶几、七巧桌三者中,在腿足处理方面,七巧桌更为成熟精妙。
四、燕几、蝶几、七巧桌的设计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燕几、蝶几比例尺度的推敲,均以实用为基础。《燕几图》中对尺寸的确定有明确的说明,“桌之横数不宜太广则倍数太长欲狭亦止于一尺七寸其长准此倍之”[1]。一尺七寸(一尺按3cm计)为桌面深度的最小值,合560mm,按人体测量学坐姿两肘肩宽527mm[6]、手臂水平作业空间尺度单手最大作业域508mm[6]衡量,满足单人使用的基本需求,而桌的长边均以此为倍数。由此可见,燕几尺寸的设定是与现实需求密切结合的。《燕几图》序中有“纵横离合变态无穷,率视夫宾朋多寡杯盘丰约以为广狭之则”,该句极为形象地说明了燕几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与多变性。蝶几单体也是以一尺七寸五分为基础的,同样满足基本需求。原存放于留园的七巧桌还分别配有两个桌罩,分别刻有围棋局、象棋局,与消遣娱乐的功能相适应。
(二)模数化设计思想
家具模数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单体家具间的组合,以此扩展家具的使用功能。一组家具,在单体的宽深高三个维度中,至少在一个维度上采用相同的尺寸或成几何倍数的关系,才能实现家具间的组合,在延展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丰富了视觉效果,增加了家具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给人常变常新之感。燕几、蝶几与七巧桌均采用了模数化的设计思想。现存的七巧桌规格尺寸虽不尽相同,但细究一套七巧桌七个单体间的尺度关系,可以发现最小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与其余单体存在模数关系。在中国家具漫长的发展衍变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模数化组合家具的实例,如席地而坐时期的筵席、战国楚地的折叠式组合床,而燕几、蝶几、七巧桌堪称模数化组合家具的经典之作。
(三)时代性特征
家具在每个时代都有其固有的特征,或体现在造型,或体现在功能,亦或在用材与结构方面有所反映,折射出那个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状况。燕几所处的时代上承隋唐下迄元明,宋代发达的经济,人们闲适的生活方式,使聚会宴饮盛行。在《燕几图》自序中有:“率视夫宾朋多寡杯盘丰约以为广狭之则”“宴珩之余以之展经史陈古玩无施不宜”。由此可见,宴桌(燕桌)是燕几的首要功能。作者黄伯思既是官员也是学者,有会客宴饮之务,也有撰文静思之需。燕几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使用需求而产生的。蝶几创作的时代为明万历年间。身为画家、诗人的戈汕在《蝶几谱》自序中有:“时摊琴书而坐亲朋至藉觞受枰”。蝶几造好之后,作者将其置放在自己的书斋赖古室中,似乎蝶几作为书桌、琴桌的功用要比作为宴桌的功用优先,更偏向于几案的功能。七巧桌产生于清代,没有书籍专门论述。福建晋江东石玉记所藏的七巧桌原有配套图纸,但在上个世纪遗失。流传于世的七巧桌,整体尺度仅为燕几、蝶几的四分之一左右(图2),不具备大型聚会宴饮的功能。七巧桌除了能组成长方桌外,可以组成四种不同规格的正方桌(图11),更适于清代会食的餐饮方式,陈放于园林轩馆之中,作为几案,备休闲游赏之用亦佳。
(四)科学的设计方法
燕几单体桌面轮廓平直,量取设定尺寸较为容易。而蝶几和七巧桌单体中因为有45°角的存在,裁切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拼合的整体效果。在没有现代的测量与加工设备的条件下,为了保证最终的拼合效果,提高制作的精准度与效率,蝶几采用了先制模板,再依模板制作1:1实物面板的方式。《蝶几谱》对制几的过程与步骤有详尽的描述,对模板纸质的厚薄,尺寸的大小都有所规定:模板以六尺到七尺见方(本文述及尺寸为七尺)的两层绵料纸裱糊而成,将这个正方形进行折叠,并裁切得到所需各个规格的模板。按模板形状大小制作蝶几各个单体面板,待面板制作拼合无误后,再制作接合桌脚。与燕几相比,蝶几制作的过程,制做模板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相似的制作条件下,七巧桌的制作采用类似蝶几的过程与步骤也更容易实现。
结语
《燕几图》《蝶几谱》的重新发掘,全赖于朱启钤先生。为了使《燕几图》与《蝶几谱》广为流传,朱先生在调查梳理《燕几图》与《蝶几谱》的版本流源后,对《燕几图》《蝶几谱》进行了校订,于癸酉年秋(1934年)刊印了《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198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以沈从周先生手上的《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版本为底,出版了《重刊燕几图、蝶几谱、附匡几图》。
当今家具已不再是雕虫小技,而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分支,富含深刻的文化与科技内容,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文化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朱启钤先生慧眼识真,以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使珍贵的家具设计思想与文化得以流传。在《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中,朱先生根据实物绘制了匡几图谱,但匡几实属柜架类家具,与燕几、蝶几、七巧桌功用有别,因而未做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