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午昌《顶湖感旧图》
——陆丹林与韩逸冰情殇掌故考实

2018-09-29王艳明

关键词:柳亚子悲秋

王艳明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人文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2)

类辑心裁艺术专题原始文献,藉以图证史、知人论世会通历史生命真相系问题探讨所寓。郑午昌为陆丹林作纸本设色《顶湖感旧图》卷(长三丈余)(图1),2011年5月20日现世北京瀚海拍卖,成交价:RMB 3 450 000。①是图作于1927年,由于右任(1879—1964)题签,黄节(1873—1935)题引首,尚有郑昶(1894—1952)、费树蔚(1883—1935)、诸宗元(1875—1932)、刘三(1878—1938)、谭泽闿(1889—1947)、金梁(1878—1962)、姚华(1876—1930)、庄纶仪(1874—1929)、易孺(1874—1941)、江天铎(1880—1940)、王䓕(1884—1944)、潘飞声(1857—1934)、黄宾虹(1865—1955)、柳亚子(1887—1958)、蔡守(1879—1941)、谈月色(1891—1976)、王师子(1885—1950)、王陆一(1896—1943)、夏敬观(1875—1953)、谢凤孙(1880—1956)、叶玉森(1880—1933)、林庚白(1896—1941)、关罗夏(?生平未详,俟方家辨识高清画迹款识赐正)、陈运彰(1905—1956)计26人题跋(另见刊载周炼霞题跋②)。卷尾绘女子肖像,当系1935年曾为陆丹林绘韦心丹遗像之好友张大千所作③(图2)。二人同属民国九友。诸多名家题跋会于一卷,无疑乃民国书画史上一件盛事。画上题跋时间最长相隔十余年,那么,陆丹林缘何历时如此之久,请这么多胜流题跋制作如此巨制呢?

文质彬彬,正文史之道,艺术创造质本深情而后诉诸语言表达。此幅山水(后附图像主角女子半身肖像)印证民国社会暨文坛画事雅题真相,蕴藉陆丹林与韩逸冰(归葬广州白云山麓)、郑午昌与印仙女士(归藏杭州南屏)、柳亚子与张秋石(应春)未果之悲怆情殇,乃至关涉、映照、反衬寒道人蔡守与谈月色(侧室,正室张倾城)④、黄宾虹与宋若婴(侧室,正室洪孺体弱多病于1936年谢世)⑤等“风流幸福”姻缘等,今人已语焉难详,故疏通原始史料,俾历史个体生命复原鲜活,或寓时下艺术创造暨品鉴实境以观照价值。

《顶湖感旧图》卷中郑午昌题云:

萧山韦女士,秀慧绝世。丹林陆子与有白首盟。顾使君有妇,两大难容,雀角鼠牙,讼与闺闼。女士虽愿未尝而情不渝,更名心丹,黯然远引。丹林亦嗒焉若丧,东走海上。偶话前尘,辄为泪下。而于壬戌(案:1922年)鼎湖暮春情事,尤萦寤寐,爰属写此图,以志幽恨。余念亡友印仙女士南屏墓草今已九青。有情眷属总遭天妬。陆、韦虽漂泊海角天涯,或当相见,以视死生契阔。则鼎湖山高或不及西湖水深也。鼎湖暮春倒置(案:喻丹林、午昌各自情事生死本末倒置,则午昌情恸尤过丹林也)。图后三日剡溪郑昶并记(图3)。丁卯(案:1927年)上元,郑昶(图4)。钤印:“郑”(朱)“昶”(白) 、“午昌”(朱)。

图1 郑午昌 《顶湖感旧图》(26家题跋) 手卷 1927年作(采自欣弘编《2012古董拍卖年鉴·书画》全彩版,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226页)

图2 郑午昌 《顶湖感旧图》 卷尾局部 女子肖像(张大千画)

图3 郑午昌 《顶湖感旧图》 局部 自题

图4 郑午昌 《顶湖感旧图》 局部 钤印“郑昶”

陆丹林(1896—1972),字自在,号枫园、长老等,别署有非素、杰夫、逊伯、自在长老等二三十个,⑥广东三水人。民国九友之一,南社成员,同盟会1911年入会早期“元老”。“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学士。1918年任职广州军政府。孙中山尝为其题“博爱”二字。抗日战争前,在上海中华全国道路协会工作,编著有《市政全书》、《道路全书》和《路政全书》。又曾任浙江卷烟统税局驻沪办事处主任,在武汉市政府当过秘书、主任等职。抗战后曾任上海市互务局专员。”⑦民国时期革命家与革命史家、传媒要人、编辑出版家、市政学家、道路交通学家、史志家、文艺与美术史论家、政论家、文物书画鉴藏家、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总务主任(上海)、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重庆)教授。性刚直,能诗善书,盛誉于沪、粤、港,有全国“第一名编”之盛誉,创报、刊、著述与署名极富(今存其著作、工具书多种,文章逾600篇之多),⑧交友极广,德才学识俱备,有经世之志与隐逸之心,在民国文化史上有显要地位。略举二例,可见一斑。1935年《艺风》(杭州)第3卷第7期刊登“文艺消息”《陆丹林四十寿》:“陆丹林今年四十,特集朋友诗画四十张,装璜(案:当作“潢”)成册,以留纪念。画有余樾园,冯超然,汤定之,吴湖帆,王一亭,黄宾虹,张大千,赵叔孺,郑午昌等;诗词有柳亚子,王晋卿,林山腴,易大厂,吕美荪,陈翠娜等;题签则为陈散原。合名士美人作品于一帙,亦生日之别开生面也。”同刊第3卷第10期还补登了陆丹林的广东老乡司徒乔《陆丹林先生画像》(1931年8月作)。⑩四十岁即享誉盛望,集沪上胜流“名士美人”诗画志别开生面之寿辰,丹林之德雅望重与刚直好事概可想见。又案:李岸(李叔同别名,后出家,号弘一)1913年在杭州《致陆丹林》函中:“昨午雨霁,与同学数人泛舟湖上……惜从者栖迟岭海,未能共挹西湖清芬为快耳。薄暮归寓,乘兴奏刀,连治七印”,其中两钮系陆丹林属作,李岸“寄请法政。或可在红树室中与端州旧砚、曼生泥壶,结为清供良伴乎?著述之余,盼复数行,藉慰遐思!春寒,惟为道自爱。不宣。岸白。”⑨李叔同(1881—1942)与陆丹林同为南社社友,称其“从者”“惟为道自爱”,显然为爱护后学语气,可知陆(时虚岁18)尝从李(时虚岁33)游,李长陆15岁,自认所赠二印与黄宾虹(1865—1955)赠端砚,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制泥壶“结为清供良伴”。据前揭郑逸梅文,此三物陆临终写遗嘱时尚存。可谓丹林红树室“三宝”。

图5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坟墓全景(逸冰摄)

陆丹林前后有两任妻子,前妻苏燕翩,字凤宜,生筱丹(娶余慧倩)、敬平、禹平,继室朱杏如,生大光、少兰。然而在陆丹林心中还有一个令他视为“畏友”的红颜知己,两人曾有白首之盟,然而有情人总遭天妒,最终相思两地。陆丹林请郑午昌作《顶湖感旧图》以志二人美好往昔。民国十七年(1928)冬,该女士病逝于新加坡。陆丹林亲题墓碑,亲到墓前悼念。不仅如此,他又嘱郑午昌作《淞南吊梦图》以志。⑪张大千曾为陆丹林作该女士画像,吴湖帆并为题《菩萨蛮》一首。③

“顶湖感旧”,陆丹林到底所感何人?《申报》1931年2月24日(第20794号,上海版)第12版刊登署名为“自在”的文章《顶湖感旧记逸冰》;《申报》1931年2月28日(第20798号,上海版)又载署名“自在”的文章《〈淞南吊梦〉寄哀思》;1934年5月《艺风》杂志刊登陆丹林的文章《顶湖感旧记心丹》;《春色》杂志又登载署名“自在”的文章《鼎湖感旧》⑫。陆丹林多处文章记述的“鼎湖”,即“顶湖”谐音,实系广东肇庆顶湖山一地。山顶有湖,故名顶湖;民间传说黄帝赐鼎于此,故亦名鼎湖。这4篇文章提到鼎湖感旧的主角,一曰逸冰,一曰心丹,实为一人。

关于陆丹林念念不忘的鼎湖旧事,他曾多次撰文记述:1922年《道路月刊》(第2卷第1期)“游记”栏载陆丹林《鼎湖山游记(附游七星岩)》(第一至四页,署名杰夫),1949年《旅行天地》(第1卷第2期第19—20页)载陆丹林《广东顶湖山纪游》,1949年《旅行杂志》(第23卷第1期第16—17页)载陆丹林《鼎湖山避暑》。文中记述1922年2月他与友人同游鼎湖的往事。主角的名字仍然是“逸冰”“心丹”。案1922年《道路月刊》第3卷第1期、1925年《蜀评》第6期均载陆丹林《黄花岗纪游》(署名“杰夫”),记述1922年2月他多年后自沪重返故乡与逸冰同游黄花岗的过程(图5)。1932年《旅游杂志》(第6卷第5期)载陆丹林《南归杂忆》,文中写他离别广州十年后,再次重返故乡的感受,还详细描述了他亲到白云山麓 “心丹”孤坟悼念的情景。显然,陆丹林多次撰文所忆鼎湖旧事系同一件事——陆丹林与心丹于民国11年(1922)2月9日往游鼎湖山,山中小住5日,14日返肇庆,流连两日,16日返广州。陆丹林多次撰文追忆他和心丹这次短暂的顶湖山之游,表明这段鼎湖情事他终生难忘。

鉴湖韦逸冰女士,秀慧绝世,工诗能文,与吾友红树生有文字缘。顾阻于环境,中道判袂,女士愿未偿而志不渝,更名心丹,远投绝岛。生亦嗒然若丧,东走海上,偶话前尘,辄为黯然,而于壬戌春顶湖山情事,尤索寤寐。因属余为作《顶湖感旧图》,以志幽恨。贞壮、仲深、大盦、兰史、(案:当作吷庵,夏敬观晚号)、茫父、晦闻、右任诸君子,均有题咏。亚子《摸鱼儿》一阕,尤觉缠绵悱恻动人。⑬

韦逸冰更名心丹。而陈左高《文苑人物丛谈》说陆丹林偶涉丹青绘《顶湖感旧图》以悼韩女士。⑭郑逸梅《陆丹林的遗嘱》说:

《顶湖感旧图》,那是丹林追悼韩女士而作的。丹林颇多罗曼史,我处尚存有一茗碗,有“纪念韦心丹、红树室主”字样,韦心丹大约亦一异性友侣”。⑮

显然陈氏误读此图作者为陆丹林,而郑氏不识丹林痴心枉称知己。前揭陆丹林1922年2月与韦逸冰(即心丹)同游顶(鼎)湖。陆丹林《柳亚子〈秣陵悲秋图〉本事》(《越风》第八期,中华民国25年2月16日出版)题诗:“君是秣陵悲秋客,我亦顶湖感旧徒。秋石惨亡伊情死,青天碧海泪同枯。”张秋石乃柳亚子女友张应春,惨亡于日军攻陷南京。那么“伊情”指的是陆丹林的什么人呢?案郑逸梅《陆丹林的遗嘱》一文援引柳哑(亚)子《秣陵悲秋图》作“秋石惨亡韩情死”。 又:‘三水陆丹林题诗云:‘君是秣陵悲秋客,我亦顶湖感旧徒。秋石惨亡韩倩死,青天碧海泪同枯。’句拙而意特诚挚,不当以文字论。《顶湖感旧图》者,丹林为其故友韩女士作也。复有《淞南吊梦图》,用意亦同。余曾题一绝云:‘吊梦歌离总不祥,人间何处返生香。披图我亦伤今昔,一妹虬髯事渺茫。’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矣。(据中国革命博物馆馆藏抄本)。⑯综上可知,在陆丹林及其好友郑逸梅、柳亚子反复引用的柳亚子《秣陵悲秋图》诗文中所出现的“伊情”(陆丹林文)、“韩情”(郑逸梅引柳亚子诗)、“韩倩”(《柳亚子文集》抄本)三种版本差别,都表明柳亚子悼念陆丹林女友“韩女士”无疑,亦表达其悼念自己女友秋石惨亡之同情。那么,这“韩女士”又是谁呢?《摸鱼儿·用自题〈秣陵悲秋图〉韵题陆丹林〈顶湖感旧图〉》(柳亚子)……《前意未尽,复媵七绝一章,题时距心丹之逝已半载矣》(柳亚子): “画图难遣精魂驻,消息偏惊绝域来。莫怪放翁情思恶,怜余词笔亦长哀”⑰。可证“韩女士”与心丹正是一人。柳氏咏引陆游、唐琬情殇沈园(绍兴),正与郑昶题记鉴湖、萧山相合,正应韩逸冰乡缘文化熏染。

《题亚子《秣陵悲秋图〉》(自在):君是秣陵悲秋客,我亦顶湖感旧徒。秋石惨亡韩情死,青天碧海泪同枯。

又:《望江南·题亚子〈秣陵悲秋图〉》(冰魂):

当年事,回首不堪提。记得红楼携手处,而今宿草已离披。凝望任嘘唏。无穷恨,壮志未全伸。只手欲擎天柱折,阴霾已尽月华明。覆雨忽翻云。真疑案,正士尽衔冤。凄绝白门流血处,英雄儿女一时捐。千古几婵娟。悲秋客,惆怅独徘徊。赋罢招魂天地黑,空余红泪对斜晖。心字欲成灰。同仇意,何以慰英灵。匣剑终宵鸣未息,莫教辜负等闲身。肝胆已轮困。⑱

“自在”为陆丹林笔名之一。“冰魂”应亦是陆丹林用此笔名以缅怀、追忆韩(韦)女士逸冰(即心丹)之病逝于新加坡,并题柳亚子《秣陵悲秋图》,二人女友俱亡之同病相怜之情显而易见。是知韩女士就是韩逸冰,也就是韦逸冰或云韦心丹。然郑逸梅和陆丹林虽是多年老友,然郑氏并不清楚韩逸冰和韦心丹实为一人,故以为陆丹林是跟韩女士和韦女士有不同的罗曼史。这实在是大大地误解了陆丹林与韦心丹相互痴恋的人格和深情。《申报》1931年2月28日(第20798号,上海版)载署名“自在”的文章《〈淞南吊梦〉寄哀思》:

前岁生三十初度。女士寄七古一章。血泪盈盈。不忍卒读。然二人之情挚灵感。毕露于字裏行间矣。诗云。年年今日君生日。恨我无缘口九歌。人生至此将何语。九死余生抱恨多。屈指三年成陌路。西南阻绝痛如何。一日思君肠百结。我身犹似赴灯蛾。呈嗟命薄如秋叶。叹息时衰换得么。从今勘透因缘理。华山梅子学头陀。闻女士遗有《梦非集》(诗、词)各两卷。生将汇锓分赠知友。藉报故人于万一云。

陆丹林此文中“前岁生三十初度”,“自在”与“生”(即“红树生”)皆指陆丹林自寓,女士即更名后之韦心丹。此文指1925年他虚岁30生日时,曾收到韦心丹寄自星洲的心迹。按郑逸梅《陆丹林的遗嘱》所记,陆丹林生于1896年10月1日,这首诗当寄于1925年10月前后。《梦非集》(诗、词)各两卷,诗乃志咏,旧“梦已非”,黑色生死恋相思可明矣。韩逸冰当于1922年远“适”(嫁也)新加坡。“大家女”韩逸冰沪上气怒必数度伤肝,肝气郁滞故常“嗟”“叹”,又远嫁星洲,与丹林生死永离,三年后已成“陌”路,“愁肠百结”而过“思”伤脾当歌,“孤蛾赴灯”而“悲”极(伤肺者必哭),“恨”极必恐而过恐伤肾,心既过伤“勘透因缘理”在志为笑,此一笑也则哀大心死,再无缘咏志“口九歌”矣。三载所嫁非人,经秋刑必难眠而心肺不敛矣,至冬寒肾阳绝而阴随去,肺萎心肾难交则阴阳俱微,脏损命陨,遂抱恨悲恸而病殁焉。用情纯粹深笃竟至玉损,岂不令重情之人望尘唏嘘泣下永怀耶。

综上推考郑午昌画跋、陆丹林诸文献,可大致勾勒韦心丹生平:心丹,本姓韩,名逸冰,小名真真。籍贯绍兴鉴湖萧山,长在岭南,毕业于广州师范,后更姓名韦心丹,寓委心(心仪)于陆丹林而事与愿违终难成眷之意。能诗文,善丹青,会摄影。25岁尚待字闺中,后与陆丹林相识相爱,相许终身。1922年2月与陆丹林同游广州黄花岗及顶(鼎)湖山,成为二人终生最美好回忆。然丹林当时已娶妻苏燕翩,并育有子女。郑午昌画题“两大难容”当指韩逸冰盖出鉴湖韩氏望族世家,名门岂可做小?后且经诉讼而无果,陆、韩怅情绝望于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且二人终以陆游沈园姻恋悲情通讯于上海、新加坡之间,竟成心丹绝笔。韩逸冰改名韦心丹远适新加坡,陆丹林也到武汉任职。1928年冬,心丹病逝新加坡,后归葬广州白云山麓。⑲陆丹林闻噩耗亲题碑碣寄树墓前。1934年陆丹林《顶湖感旧记心丹》,自述“太受刺激”“神昏意乱”“忘食废寝”并亲到墓前悼念之嗔恨、悲苦、孤愤、心酸、凄凉之境。⑳

注释:

①郑午昌1927年作《顶湖感旧图卷》手卷,估价:RMB600 000~ 800 000, 成 交 价:RMB 3 450 000,29×150.5cm, 北 京 翰 海2011.5.20。欣弘编,《2012 古董拍卖年鉴·书画》,全彩版,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第226页。题跋甚长,限于篇幅,须另文详考。

②周炼霞《摊破浣溪纱·题陆丹林顶湖感旧图》:惆怅银毫写素衷,顶湖旧梦几朦胧?指点画图清丽处,有芳踪!沧海不堪田万变,蓬山已隔几万重,那更幽明成易路,信难通!又:周炼霞《清平乐·淞南弔梦图为丹林作》:“如何了得?呕尽伤心血,画里真真呼不出,剩有相思彻骨!自从魂断南淞,而今梦也惺忪,不信年年红泪,请看十月霜枫”。《越国春秋》,第六十八期,中华民国廿三年(1934)五月廿三日。“霜枫”乃陆丹林笔名。

③4月,上海《国画月刊》刊登张大千为陆丹林作心丹女士遗像(即前作仕女),并发表吴湖帆《菩萨蛮》词一首,词曰:“意中有个人如玉,几番拨尽相思曲。看到蹙眉峰,无言尤态浓。真真何处去,往事如云雨。寄语有情天,阿谁恶剧怜。”“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三十七岁”条,见李永翘著,《张大千全传》(上册),花城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117—118页。

④“《红树室图》(蔡哲夫为陆丹林作)。图注:顺德蔡守。字哲夫。寒琼。检泪髡寒。水窗。思琅。成城子。寒道人皆其别署也。诗词书画金石无不精博。旁通佉卢文。富收藏。夫人张倾城谈溶溶。亦工诗能画。年来同寓香江。唱随甚乐。右红树室图。是其为社友陆丹林得意之杰作。题咏甚多云。”《星期一》(报),丙寅年九月十九日(四)。

⑤“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57岁)秋,无为宋若婴(1905—1970)来归,置侧室持门户。”许宏泉著,《中国艺术大师·黄宾虹》,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77页。案无为县在安徽。王中秀据黄宾虹次子黄映宇1994年10月所致长函、黄宾虹致黄昂青函、《文艺周刊》“美术栏”1920年10月26日至12月28日所缺黄宾虹连载文章等史料推考宋若婴16岁(1920年深秋)归随黄宾虹。黄映宇函称其母宋若婴1971年含冤而死。王中秀仍记为卒于1970年。载王中秀编,《黄宾虹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149—151页。“公元1920年 民国九年 庚申 五十七岁”。

⑥“他字自在,号非素,其它别署很多,如枫园、杰夫、凤侣、清桂、逊舆、于勤、甘霖、紫枫、霞菲、肄江、恩和、赤子、居长安、接与(案:当作接舆)翁、楼空老人、顶湖旧侣、淞南吊梦客等都是。广东三水人,生于一八九六年十月一日。”郑逸梅著,《郑逸梅选集》(第四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749—750页。陆丹林(1895—1972),广东三水人,字自在,号非素、枫园,别署于勤、长老、长安老人、凤侣、甘霖、杰夫、顶湖、旧侣(案:此二者宜合为“顶湖旧侣”为当)、眇叟、恩和、逊舆、接舆翁、清桂、蹇翁,室名因英楼、自在长老读书堂、霜风瘦梅居、薇居、掩月轩、枫园、红树室。室名中,尤推“红树室”最具名响,由黎元洪等题署;其次为“枫园”,由陈三立等题署。又:除署陆丹林本名外,他的笔名颇多,屈指数来有:丹林(即其名)、自在(即其字)、陆自在(即其姓与字)、自在长老、自在老人、自在簃、非素(即其号)、枫园(即其号与室名)、于勤、凤侣、霜枫、紫枫、楼空老人、杰夫、高伯雨、赤子、逊伯、甘霖、都寒、隽君、兰父、余碧生、湄君、阿丹、亚丹、于听、隽君、肄江、居长安、霞菲、松南吊梦客,等等。汪毅,《文史椽笔陆丹林》,文史杂志,2013—09—05,第22—25页。另《道路月刊》1922年第2卷第1期,《杂俎》第一至四页,署名有“杰”“森”“杰(选)”“杰夫(附志)”。

⑦黄耀案《小记陆丹林》(据高伯雨《听雨楼随笔》整理),广东省三水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三水文史》,第16—17辑,三水县印刷厂,1988年8月第1版,第56页。

⑧据不完全统计,陆丹林所编辑的报刊有:《大光报》(主笔,他甚至将儿子取名“陆大光”)、《中国晚报》(总编)《和平日报》(主笔)《蜜蜂画报》《蜜蜂画刊》《国画月刊》《国画》《逸经》《广东文物》《文化界》(两周刊,一作周刊)《大风》(主编)《美术生活》(特约编辑)、《中国美术年鉴(1947)》(编委,并作序、题论文卷首、发表通论《美是什么》)、《道路月刊》(主编)、《人之初》(主编)、《新希望》(美术专栏主编)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是文史半月刊《逸经》和旬刊《大风》(后改半月刊)的首席编辑,后任《宇宙风西风逸经联合刊》主编,计出刊7期。参汪毅,文史椽笔陆丹林,文史杂志,2013—09—05,第25页。

⑨《弘一大师文集·书信卷(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33页。

⑩文艺消息,陆丹林四十寿,《艺风》(杭州)1935年,第3卷,第7期,第162页;司徒乔《陆丹林先生画像》,《艺风》(杭州)1935年,第3卷,第10期,第72页。

⑪《〈淞南吊梦〉寄哀思》(自在)述“《淞南吊梦图》卷,为韦逸冰病殁星洲后郑午昌重为红树生继《顶湖感旧图》而作者”,《申报》1931年2月28日(第20798号,上海版)。“自在”系陆丹林笔名。

⑫自在,《春色》,1935年,第18期,第2页。

⑬午昌(郑午昌),《画苑新语》(六),《新中华》第1卷第8期(1933年4月25日)。徐建融、刘毅强主编,《海派书画文献汇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第202—203页。

⑭陈左高.文苑人物丛谈[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128.

⑮ 《陆丹林的遗嘱》,载郑逸梅著,《郑逸梅选集》,第四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749—758页。

⑯陆丹林,《题亚子〈秣陵悲秋图〉》,又载自郑逸梅编著,《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09页。中国革命博物馆,上海人民出版社编,《柳亚子文集》之《磨剑室文录》(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38页。

⑰柳亚子《摸鱼儿》等二画题,载《国画月刊》,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10日。徐建融、刘毅强主编,《海派书画文献汇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第839页。

⑱蜜蜂,第14期,1930年7月21。徐建融、刘毅强主编,《海派书画文献汇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第858页。

⑲“十七年冬,女士病没南疆,时适生从政汉上,闻耗之余,亲题碑碣寄树墓前,又嘱余为制《淞南吊梦图》以寄哀思,续蘅、中冷、玉岑、宾虹、潭秋诸君子为之题。”《画苑新语(六)》午昌(郑午昌),《新中华》第1卷第8期(1933年4月25日)。徐建融,刘毅强主编,《海派书画文献汇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第202—203页。

⑳1934年5月《艺风》杂志刊登陆丹林《顶湖感旧记心丹》,载《申报》,1934年5月4日:《艺风》杂志(第二卷,五期,第13—14页),此文作于民国年23年2月15日。

猜你喜欢

柳亚子悲秋
辛丑立秋日有怀
古人为什么喜欢“悲秋”
新语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题《张苍水集》
柳亚子故居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悲秋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
柳亚子向毛泽东要过颐和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