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显秀墓壁画莲花纹饰初探
2018-09-29毕瑞芳
毕瑞芳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山西 阳泉045000)
莲花,又名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芝、青莲、莲、菡萏等。《尔雅·释草》中解:“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疏,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花也。”[1](P2665)中国自古有悠久的爱莲、喜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000万年前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而在墓葬中最早出现莲花纹饰是殷商中晚期至西周早期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的青铜立人像(图1),立人像头戴莲花状(代表日神)的兽面纹和回字纹高冠。在西汉末至东汉初佛教传入我国前,莲花纹饰作为象征意义很早就出现在造型艺术中了,但是在装饰部位和寓意上皆有局限。佛教传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重要时期,此时莲花纹饰作为佛教的重要装饰纹样,不仅沿袭了先前的莲花纹饰造型特征,还表现出的是对域外莲花纹样的模仿后加工改造,并产生了突变性发展。北齐时代虽然短暂,但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在中国墓室壁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2002年发掘完毕的徐显秀墓尤为精美,给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资料。
本文从南齐谢赫的《画品》提出的“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等四个方面将徐显秀墓壁画与同时期其它墓室壁画莲花纹饰进行比较。
一.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绘画布局或构图,把构思、构图、运思合为一体。与徐显秀墓同时期的墓室壁画对莲花纹饰位置经营基本上差别不大,而且主要进行装饰的区域一般是在墓道或者墓室的门以及一些墓道甬道区域,绘画的位置在墓室或棺椁整幅图案的上部。
茹茹公主墓中莲花纹饰出现在北段区域的一些墓道上面,而且从南到北绘制着一些墓室的守护神,也或是羽人甚至是展翅飞翔的凤鸟纹样,同时还绘制着莲花图案点缀在它们附近,和白虎的图案互相配合,其中莲花纹饰和忍冬纹饰相结合绘制在整个画面上部。
图1 青铜立人像
图2 磁县湾漳大墓墓道局部
磁县湾漳墓室壁画中,出现了大量的莲花纹饰,而且莲花纹饰的花纹品种非常多。很多的莲花图纹或者忍冬的图纹都会绘制在墓道的两侧墙壁上面,和神兽还有羽人等图案配合起来,并且放置在青龙和白虎为主的仪仗引导队伍上空区域(图2),墓道两壁上方有神兽、灵鸟纹样相互衬托,这些纹样在莲花以及云团、宝珠等吉祥物的中间区域飘散、飞翔,形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画面。在墓道的东部和西部两侧的墙壁上,分别都有21枝的莲花,而且每一枝上面都绘制着一朵的莲花纹样,花的下面则是一些卷曲飘扬的忍冬叶片,在墓道地面,图案绘有巨大的莲花纹样,均以粉红色晕染而成,由南向北均匀地排列,画面布局和现代的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徐显秀墓室里面,门框上面绘制着五朵莲花纹样,都是两层进行重叠的样式,门框两边的区域还有连在一起的像“8”外形的石刻,在圈里面都有镌刻五瓣样式的莲花,与同时期的墓室不同的是徐显秀墓门框的底部为莲花的台座,两扇门上也彩绘有莲花纹样,门簪也装饰着有五朵高浮雕的莲花。[4]徐显秀墓室的壁画上面,四个墙壁上都有神怪和瑞兽纹样,在这些纹样周围都有一些飘逸的莲花纹样夹杂其中。在徐显秀墓室正面墓主人和乐伎图(图3)中,一朵朵莲花纹样在圆形的穹隆顶壁画上面形成了很美妙的点缀,莲花花瓣很多是用粉红色或红色颜料晕染而成,褐色忍冬叶与其相互映衬。它们在墓室四壁上部漫天飞舞,在旗帜之间游动,带动了帷幔两侧的极乐氛围,霸占着门限上部的正中位置,萦绕在神兽纹样周围,它们从地上佛教石窟的天顶飞到地下墓室的壁面。[2]以灵动飞舞的鲜活生命力暗示着死者灵魂的再生,也是墓室的主人想要借此表达出一种托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期望,把佛教里面的一些来生思想引入其中。而且频繁地将莲花纹样应用在墓葬的图案装饰表现,几乎是南北朝时代中期以及晚期阶段大兴佛教的一种表现。
莲花纹样在这个时期墓葬中布局主要是在墓室上部或者墓室壁画顶部,为墓主夫妇营造成一个生命幻化、美好飘逸的天界景象。而徐显秀墓室有所不同,莲花纹样在墓门、门扇、门簪也都有布局,整个墓室壁画不分上下层次, 改变了以往多个层次的画面在结构上相对性的独立样式,并对天、仙、人三界的画面格局进行突破。
图3 徐显秀墓室正面墓主人和乐伎图
图4 南齐陵墓砖画上莲花、天人图
图5 徐显秀墓莲花纹饰
二.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是指画面形象造型个性鲜明,生动传神。这一时期受佛教影响最深,使得与佛教题材有关的莲花图像莲纹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常见的表现题材有“莲花生”“天人诞生”“天莲花”等,在墓室壁画中,莲花在穹顶中自由飞舞、有凤凰口衔莲花纹样、也有仙人、神人手拖莲花纹样以及飞天彩带婉转的迎风飞舞形象出现,展示着莲花衍变生化的发展过程。[3](P2665)南齐陵墓砖画(图4)上这种莲花生化的天人诞生的造型不断变化,以表现莲花不同变化形态,从头部、腹部长出类似花蕾和花冠状或是枝叶状物体形态,逐渐衍变生化出天人,形成由单纯逐渐向复杂变化的天人诞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而徐显秀墓墓室壁画莲瓣纹以写实为主,形象自然生动,尖头直身,很少有大幅度曲线。这也是北齐时代秀骨清像的美学风尚。
徐显秀墓墓室壁画(图5)四个墙壁的上面区域以及一些神怪、瑞兽等纹样附近都会有莲花纹样穿插其中。而且这些莲花的纹样造型极为流畅,极具写实视觉感,很多都是从侧面视觉角度进行塑造,一般都是四瓣或者五瓣的样式,甚至莲花里面还衍生出一些较为灵动飘逸的莲花纹样,与之前的莲花纹样存在着明显差异。在这里,莲花化生纹样的进化演变过程已经变得不那么明显,在墓室壁画中虽然莲花纹样的衍变过程和结果都没有表现出来,但我们确实看到了莲花纹样造型由复杂到简单的变化。这些莲花纹样似乎已经成了象征性的符号特征,尽管我们没有看到莲花纹样由简至繁的衍变生化过程,也没有看到天人是如何从莲花纹样中衍变化生出来的,但我们仍然能欣赏体会到各种莲花纹样和莲花化生中的莲花一样拥有灵动飘逸的美姿,它们的造型特征都很相近,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墓室壁画受佛教影响所呈现的万物祥和,极乐升天的一片景象。正如飘逸生动的“天莲花” 。[4]
这一时期徐显秀墓莲花造型简洁生动,是在写实的基础上简化处理,更贴近民间艺术造型。
三.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现出对象特征。徐显秀墓壁画莲花纹饰与同时期墓室壁画比较有着明显的特点。
娄睿墓壁画和磁县湾漳墓室壁画中莲花纹饰的造型都是用刚劲有力的铁线描勾勒轮廓,运笔走势都是随着现实中莲花形象来行笔,线条柔美饱满,大多数是用修长的弧线绘制轮廓,转折处用比较轻柔、稠密的弧线或波浪形曲线来描绘,对纹样的表现也十分到位,比例结构和透视表现得准确无误。而徐显秀墓壁画莲花纹饰线条在组合上比以前简练概括,是按照现实中莲花的轮廓结构行笔,简洁疏朗,紧匝有力,笔势随莲花对象形体轮廓和动态的变化而起伏。
要说娄叡墓室壁画属于比较严谨的艺术风格及技术手法,那么北齐的徐显秀墓室壁画在造型上面却以更为简练的运笔手法将纹样的动态特征迅速捕捉,甚至隐然有透视甚至是速写的绘制风格,用线放松自如。这种简洁疏朗、遒劲有力的用线技法,反映了北齐画家在传统用线手法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四.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一般将画里面的对象分为不同类型,每一种对象都用一种颜色进行晕染敷色,同一类对象一般采用的是同样的色彩进行敷色,依照季节进行分类晕染敷色也是可以的,并且依此进行色彩的晕染,或者依照主观的主题进行客观物体的色彩晕染。在徐显秀墓壁画中,莲花纹样以淡墨勾勒轮廓,然后敷色,这种晕染敷色手法没有考虑到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明暗变化和不同光源的变化而变化,是北齐流行的一种艺术思潮。这种染低不染高的晕染手法,具文献记载是受印度晕染法影响,与印度阿旎陀壁画中的凹凸法相近。所谓的凹凸法其实是西域式的晕染敷色法,是在画面所表现对象的轮廓线内晕染出不同深浅的色彩,形成画面的明暗变化,产生凹凸有致、色调丰富的立体视觉效果,色彩过渡多样化,表现风格生动写实。
在这一时期徐显秀墓壁画莲花纹饰丰富、鲜艳的色彩表现是其艺术表现中的重要特点。在印度晕染画法的影响下,古代龟兹画工在龟兹石窟画法上创造了具有浓郁西域色彩的晕染手法,其特点是较注重装饰效果。这种色彩方面的晕染表现使中国绘画对三维空间、透视等方面有了一定概念,南梁画家张僧繇是其代表,善凹凸花,“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5]更难得的是这种表现也带动了莲花纹饰立体写实性的提高,表现出了线与色的高度统一和配合。
由以上分析可见,北齐徐显秀墓壁画莲花纹饰在吸收融合了佛教文化和西域绘画技法的因素后,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采用极为鲜艳以及丰富的色彩晕染敷色,这种个性化的深浅晕染处理,以及简洁流畅的线条用笔,完美地展现在墓室壁画中,凸显出了莲花纹样骨肉相依、简洁生动的造型特征,体现了北齐简易精美的绘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