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南方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主奏胡琴探究

2018-09-28张仕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胡琴二胡

张仕城

摘要:戏曲界经常将我们如今渐成标准型制的民乐二胡称之为“南胡”,足见二胡与南方的渊源。清末民初,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代表的南方地区,出现了很多新的地方剧种,如越剧、黄梅戏、沪剧、淮剧、锡剧等。这些剧种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带有很明显的民歌风,相对于以流行多年的皮簧体系剧种和昆曲,给人以耳目一新感觉,于是,在南方乃至全国迅速流传开来,并蓬勃发展至今。

关键词:戏曲伴奏;胡琴;乐器形制;二胡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42-01

一、前言

我国南方地方剧种初期,大多处于无丝弦伴奏状态,后来在实践中逐渐有了自己的主奏乐器及一套完善音乐体系及乐队编制。这些剧种的主奏乐器,皆为胡琴,但型制、定弦、音色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个相同点,例如琴筒较二胡偏小,音色明亮,接近人声,在乐队中有一种木秀于林的感觉。至于不同点,笔者就越剧、黄梅戏、沪剧、淮剧、锡剧的主奏胡琴,分别详细阐述。

二、越胡(越剧主胡)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由清末当地半农半艺的艺人以“落地唱书”形式发展而来,1906年,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组成“小歌班”,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登台试演,后来越剧界该日被称为越剧诞生日。1925年,正式定名为“越剧”。此时的伴奏,用当时流行的二胡,即“南胡”伴奏,但南胡的音色硬且炸,与越剧甜美动听的风格相悖,伴奏时使演员开口十分吃力。于是到了四十年代,各戏班逐渐采用各自改良的胡琴,皆称“越胡”。之后,顾炳文与琴师李子用对越胡进行系统改良,采用小六角筒,蒙乌梢蛇皮。音色软糯,非常符合越剧的音乐风格,此次改良的越胡,被越剧界定型并沿用至今。

越胡定弦通常为DA,琴筒大小也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可做一定调整,近年来,为了提高琴皮寿命,有人开始用小蟒皮代替乌梢蛇皮蒙制琴筒,虽然寿命可明显提高,但音色还是有一定差别,所以,未被越剧界广泛认同。

三、黄梅戏主胡

黄梅戏界把主胡习惯叫做“高胡”,虽然它与民乐高胡及广东高胡有明显区别,这里的高胡,是相对于黄梅戏中所使用二胡而言的。

而在黄梅戏的发祥地安庆地区,人们习惯叫它“主音”。黄梅戏是草台出身,早期是“三小戏”,只有锣鼓伴奏、人声帮腔,民国时期,以王少舫为代表的京剧艺人的加入,这种没有丝弦乐器的伴奏形式,让科班出身的京剧艺人很不习惯,于是,王少舫让他的京剧琴师用京胡尝试托腔,于是有个黄梅戏胡琴伴奏的先河。

黄梅戏音色淳厚,曲调悠扬,京胡高亢的音色渐渐与其格格不入,尝试过南胡、京二胡等,后来黄梅戏的一代宗师王文治先生正式加入黄梅戏,系统的整理了黄梅戏弦乐伴奏体系,借鉴越剧主胡、民乐二胡特点,改良了黄梅戏的主胡,并创作了沿用至今的黄梅戏过门音乐。至此,黄梅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胡”。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黄梅戏界的主胡,逐渐统一为喇叭口高胡和小六角高胡两种性质,并沿用至今。都采用红木制作,蒙小蟒皮。定弦降B/F至CG,比二胡定弦低,但却要比二胡音色明亮清脆。对制琴者要求较高。

四、申胡(沪剧主胡)

沪剧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问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申胡定弦通常为cG,其最早形式,采用的是直径为85毫米左右的红木圆筒。当时为了提高音量,改为尺寸相同的竹筒,换蛇皮为小蟒皮,改良后音色和音量都有了很大改善,申胡至此定型。后来又出现了前半截竹筒后半截红木的申胡.其音量在竹筒琴上提高了一些.但韵味稍欠。沪剧界,全竹筒申胡还是主流。

五、淮胡(淮剧主胡)

淮剧,源于清代盐城县和阜宁县,清代中叶,流行于淮安府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汉族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傣债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淮剧后与苏北汉族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淮剧。淮剧经多年发展,产生了众多著名的琴师,如人称淮剧琴王的潘凤岭和著名琴师、作曲家程少樑。

淮胡采用红木圆筒,琴筒直径略小于二胡,琴码也略小,声音高亢明亮,蒙小蟒皮,因淮剧曲调丰富,演出时琴师通常会准备几把主胡,如定弦cG的c调胡,和定弦DA的D调胡,以及定弦FC的高胡。

六、锡胡(锡剧主胡)

锡剧古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古老的吴歌。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是在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锡剧音乐是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锡剧主胡最早为竹筒二胡,后发展为相对二胡筒略小的扁圆红木筒,蒙小蟒皮,无音窗,定弦通常为A/E或降B/F,音色明亮甜美,略带瓮声,极具无锡地方特色。近年圆形琴筒,略带喇叭形。音色较扁圆筒更加明亮。

七、结语

越剧、黄梅戏、沪剧、淮剧、锡剧这五个剧种,流行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吴越地区,虽然省份有所不同,但风俗、语言、习惯、文化都有一定淵源。早期都有过使用民间最为简易的竹筒二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历史,并在民国年间都深受“南胡”影响,每个剧种历经多次发展变革,都未放弃使用皮膜类弓弦乐作为主奏乐器。

在乐队编制上,都是以主胡、琵琶、二胡或主胡、琵琶、扬琴作为三大件,有明显的江南丝竹痕迹。各剧种主胡虽然型制各异,但在音色韵味和定弦上都及其接近。这五个剧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盛行的剧种,民国时期,都曾进入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多次演出,在上海这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给了每个剧种不一样的洗礼,而他们自身,也在互相影响互相交融。

猜你喜欢

胡琴二胡
胡琴
二胡悠悠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当代语境中民国胡琴之多维品鉴
我与二胡
我和二胡的故事
一把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
山中避雨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