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类的婚变故事

2018-09-28陈清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婚变包拯

陈清茹

摘要:在婚变类的故事中京剧《秦香莲》可谓是一个另类,它特别的地方是它惨烈的故事结尾。虽然自古以来忘恩负义之徒很多,但只有陈世美被送到了铡刀之下。他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与秦香莲的坚持和包拯的支持有很大关系,这一切的背后就是民意所在。

关键词:秦香莲;包拯;陈世美;婚变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36-02

关于婚变主题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早就一直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氓》,《玉台新咏》中的《上山采蘼芜》等,这些诗中开始出现忘恩负义的男子在富贵以后就抛弃自己共患难的妻子,并且被抛弃的妻子还不敢有怨言,面对前夫时还是一幅恭恭敬敬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古代儒家倡导的温柔敦厚、含而不怨的诗风。

唐代文人的地位比较高,他们创作唐传奇除了表现他们的文采就是炫耀他们风流倜傥的艳事,所以在他们笔下,抛弃女子不仅是理所当然,而且是被誉为及时更改错误的“善行”,那些被他们抛弃的女子却被污蔑为“妖物”迷惑了他们的心志,如《莺莺传》。

到了宋元以后,随着戏曲的繁荣,婚变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如早期的《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后期的《琵琶记》《金玉奴》等。

总的说来,这些故事中的男子无一例外都是忘恩负义之徒,不顾及夫妻情意,忘记了患难情深。在这些故事中,有的男子虽然也遭到天谴或者报应,但是还有一部分男子最后非但没有遭到严厉惩罚,最后竟然还夫妻团圆,甚至妻妾相偕。这显然是当时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及夫权至上的产物,是男性书写者的性别倾向所致。

与这类作品相比,京剧《秦香莲》显然算是一个另类,另类的原因主要在于它惨烈的结局。它并没有采取一贯的大团圆,而是被抛弃者秦香莲坚决不肯与负心男子陈世美相妥协,最终在包青天的支持下把陈世美送到了铡刀之下。正是由于这两位人物的坚持不懈才使得这个故事有着不同寻常的结局,才使得几百年来人们提起陈世美总是义愤填膺,使得陈世美成为忘恩负义、无情抛弃结发妻子的代名词。

京剧《秦香莲》中的女主人公秦香莲身上具备了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她在丈夫赴京赶考三年不归家的情况下独自抚育一双儿女,孝敬公婆,并且在公婆去世后在灾荒之年无以为生的情况下才带着儿女去京城寻夫,其中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忍辱负重,为爱人、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品质虽然难得,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有很多这样优秀的女子。

如《赵贞女蔡二郎》和《琵琶记》讲的都是蔡伯喈中了状元娶了相府牛小姐,而赵贞女在公婆去世后弹着琵琶装扮成道姑上京去尋夫的故事。但是在故事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前者的结局是赵贞女到了京中,蔡伯喈不仅不相认,反而纵马踢死了她;后者在牛小姐的热心帮助下成功地夫妻团圆,二人效仿娥皇女英不分大小和谐相处。这两个版本都极力表彰女主人公赵氏孝顺公婆的行为:为了在灾荒之年抚养公婆,自己不惜吃糠;为了安葬公婆,不惜卖发;为了寻夫,不得不抛头露面卖唱为生。在这方面,秦香莲并没有超出其上,而是延续了一贯的孝顺良善的传统。

但是,女子的优秀并没有换来丈夫的感激和报答,反而遭到遗弃和伤害。在婚变类故事中女子要么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要么只能借助灵异力量来复仇。

所以,有的忘恩负义的男子虽然遭到惩罚,但是出手的往往都是非人类的超能量。如《赵贞女蔡二郎》中蔡二郎因为纵马踩死赵贞女而被天雷劈死,如《霍小玉》、《杜十娘》都是在死后借助魂灵让负心人郁郁寡欢,夫妻失和而告终。在秦香莲故事系列里结局也各有不同,如淮剧《女审》中,秦香莲受到神仙的庇护不仅得以生还,而且在神仙的指点下还立下了军功。她尽管具备了惩罚陈世美的能力,在审问陈世美时虽然也很气愤,忍不住声泪俱下,但还是无法割舍夫妻情意,她反而要劝说包公放弃惩罚丈夫。虽然包公坚持要法办陈世美,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最终在各方面的劝说下还是包公做了屈服让步,结局依然是夫妻团圆,妻妾相偕。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非人力的超能量不是万能的,在《女审》中秦香莲虽然获得了超能力,但还是屈服于夫权之下,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所以,让陈世美得到应有的惩罚必须要靠秦香莲的自觉性,必须是她有这个决心和主动性,不然包公再有能力,再有神仙的帮助也鞭长莫及,无能为力。

与其他弃妇不同的是秦香莲身上具有强烈的捍卫自己权利和维护正义的诉求,这点是十分罕见和难能可贵的。她身上虽然没有任何超能力,身后也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依靠,但是她有决不服输的精神和强烈的抗争意识。所以她在面对陈世美的无情抛弃甚至是残酷杀害时才没有被打垮,所以她才能在面对皇姑、太后的至高皇权的欺压下能够勇敢地面对困境,所以,她才能最终将陈世美送上断头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她决不屈服的反抗意识和坚持到底的斗争精神才使她区别于一般的弃妇和寻常的闺阁弱女子。

秦香莲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勇敢和坚强的,她也没有和陈世美决裂的勇气。她刚到京城时虽然得知陈世美做了驸马,她还是坚持去找他是为了孩子有所依靠,只要陈世美认下孩子即可。但是陈世美却无情无义,冷酷到底,不但拒不相认,而且还要派人去杀他们母子三人。韩琦为了她们母子竟然拔刀自刎,这鲜血淋漓的现实刺激了秦香莲,为了恩人的大义,为了自己的孩子,她也必须让陈世美伏法,付出应有的代价。所以,在包拯受到皇权的威压下有所退让时,秦香莲也决不相让,不肯收下他赠送的银两,并悲愤地用言语刺激包拯,坚持要把陈世美送上断头台。秦香莲这种至死不休的尽头说明她对陈世美有着充分的认识,对他是彻底绝望了,没有丝毫夫妻情意。所以,秦香莲的故事告诉我们:女人只有摆脱了夫权的枷锁,摆脱了对男人的依赖和幻想,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才能获得新生,得到自己应有的权益。

秦香莲的冤屈能够大白于天下,陈世美作为驸马最终受到严厉惩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包拯(包青天)的支持。包大人面对俗世中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不屈服,坚定地站在弱者秦香莲的立场,为了秦氏能够得到应有的公正,他冒着辞官不做的风险大义凛然地处决了陈世美。如果没有他力争为民做主的正义行为,秦香莲和陈世美的命运一定会改写。

其实,我们可以把《秦香莲》和其他婚变题材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就会发现虽然弃妇们被抛弃的命运是一样的,但是最后的结局却大相径庭,显然包公的作用功不可没。如《赵贞女蔡二郎》和《琵琶记》这两个戏剧作品,蔡二郎只是和牛丞相结亲,还不是作驸马,夫妻二人就无力反抗了。赵贞女必须要在牛小姐的鼎力相助下才能取得蔡伯喈的认同,其实不只是她,就连蔡伯喈的命运都操控在牛丞相之手。《琵琶记》中的蔡伯喈本来并不是忘恩负义之徒,并不想抛弃自己的妻子,但是由于牛丞相的威逼利诱,只能屈服在他的势力之下,和父母妻子无法相聚。

而京剧《秦香莲》中秦香莲碰到的势力更加强大,陈世美背后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如果没有包拯的大义凛然,根本不可能对陈世美怎么样,这也是他极为嚣张,有恃无恐的原因。在古代社会谁又敢和皇权相对抗呢?在剧中秦香莲也是在王丞相的指点下才把状纸递到包拯手里的,估计除了包拯也无人敢接这个状纸了。包拯虽然收下状纸,但也不愿意和皇权发生碰撞。一开始他也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劝说陈世美、皇姑与香莲相认,只是无奈皇姑和国太都不肯相让,对秦氏十分粗暴无理,令人无法容忍。而秦香莲同样也不愿意屈服,逼迫包拯为她做主,坚持处罚陈世美。两方面的矛盾不断加剧,冲突越来越激烈,才导致包拯不得不痛下决心,最终选择了正义和公理,因为选择了秦香莲就代表选择了民意。但是包拯为了替民伸张正义也牺牲了很多,他牺牲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自己的生命,在舞台上,包拯是取下自己的乌纱帽(即官帽)后才吩咐王朝马汉去押下陈世美的,这说明他对铡死陈世美的后果是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纵观包拯断案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古代社会底层百姓和上层社会做斗争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从中也可看到秦香莲的孤勇,因为她打的是一场很难赢的一场官司。奇迹的发生在于包拯的出现,包拯才是决定整场官司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在古代社会民众为何对包拯那么崇拜和热爱,因为在他身上民众寄托了自己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和梦想。这个“包青天”就是民众自己创造出来的,为了满足他们卑微而渺茫的内心渴求。

京剧《秦香莲》还有一个细节容易被人忽视,就是一双儿女,这也是此剧另类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的婚变类故事几乎很少提到孩子的问题,都是单纯的男女成人世界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处理起来也较为单纯,只有秦香莲故事系列中自始自终都有孩子的影子。这也是陈世美在负心男子中罪孽格外深重的原因,因为不涉及孩子,那就是变心与否,只是单纯的感情问题,而涉及到孩子,就属于伦理问题、社会问题了。

众所周知,婚姻变故本来对于孩子的伤害就尤其大,更何况还是一个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呢!这也是所有的民众无法容忍,强烈要求包拯一定要送陈世美去铡刀下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中,一直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也从某方面说明子嗣传承在家庭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孩子对于家庭的传承至关重要,所以大家才会对秦香莲那么同情,舆论完全一致地站在她的一面为她的遭遇愤愤不平,强烈要求谴责陈世美。她可以说是为了孩子不惜付出自己的所有:在陈世美离家之后她含辛茹苦地独自抚养他们;在找到陈世美之后她只求能够收下孩子,给孩子一个身份地位,哪怕和他们分开也心甘情愿;在韩琪的夺命追杀下是她竭力挣扎在孩子前面,又为了他们在韩琪面前苦苦哀求;在陈世美和皇姑、国太的威压下也坚持用自己微薄的身躯保护他们。也许她的力量很微弱,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无畏和牺牲令人佩服和赞赏,无论什么时候都绝不放弃孩子。和秦香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世美對于孩子的态度,不仅不肯相认,反而要杀死他们,没有丝毫的父子亲情,或者说稀薄的亲情在富贵王权面前荡然无存。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是在陈世美的世界里,为了荣华和前途一切皆可抛弃,哪怕是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连畜生都不如。所以在婚变类的故事里,负心的男子虽然不少,却只有他遭受了俗世中最厉害的惩罚,落得最惨烈的下场。

综上所述,由于京剧《秦香莲》的另类表现,所以它在婚变类的戏剧中脱颖而出,成为这类故事的代表和典范。

几百年来,人们只要一提起忘恩负心之徒,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陈世美,一提起被男子抛弃牺牲的无辜女子,就会想起可怜可敬的秦香莲,一提起为民做主不怕死亡不怕丢官的官员就会想起包拯。于是在民间的世界里,陈世美就成为为了富贵荣华而抛家别子的代名词,秦香莲就成为被男子抛弃后也自强不息的伟大典范,包公就成为广大民众眼中的“包青天”。

猜你喜欢

婚变包拯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包拯智擒偷锅贼
包青天遭抹黑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当人们都坐等他们打脸……
说包拯
包拯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