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怀璀三品论浅析

2018-09-28荆敏王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

荆敏 王静

摘要:本文试从张怀瓘《书断》三部分“神、妙、能”这三品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和其合理性,进而对他的书论著述所涉及的书法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表明和阐述,以求对张怀瓘整体书学思想和观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关键词:张怀瑾;三品论;书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011-01

一、张怀璀以及书学著作

《书断》是最能代表张怀瑾书论的经典之作,草创于开元甲子岁,定稿于丁卯年,先后经过了四个年头之久。其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以下段落将着重的以张怀瑾《书断》第三部分神、妙、能、此三品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总结和分析。

二、关于“神品”“妙品”“能品”

(一)关于“神品”

l.众多书家均有所贡献于字体的创造。写史籀,“以为圣人的书迹灭绝,失去其本真,今所流传的才大概而已,所以就对其进行增减,与原来相比有同有异,经史籀改变后的字体被叫做篆书,史籀开了篆书之先河”;并且张怀瑾还对史籀精心钻研探索的学识态度大为赞赏。

2.众多书家都具有创新精神。写蔡邕,“八分书精微古妙,格局形式多变,神妙无穷,是古今传奇人也”。

3.书家在书法写艺上都有成功之处,张怀瑾在他的《书断》里经常用“神妙”二字来赞誉此类书家,写杜度,“创章草之神妙”。

4.众多书家大都存有天赋。写张芝,“天资聪慧,天性禀然”。

5.书家大都能自然的表现出世界万物之美,或雄强,或秀美,或险绝,或敲侧。写史籀,“用笔锋利钩杀,自然如机发一般迅捷”。

6.书家书法大致都遵循着古朴,淳实的风格。写杜度,“伯英损益伯度的章草,也和王羲之一样增减钟繇的真书,虽润色加工精于新的创造,意则象就美了;至若高深得意思,质实朴素的书风,都比不上他们的老师。”

(二)关于“妙品”

l.书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表现完美,或浑然天成或柔美秀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所缺憾。其中浑然天成者:写宋文帝,“时人议论在书法天然方面宋文帝是超过羊欣的,但工夫太少;这也是天然可尊崇的,义理精微,要探索其幽远,它就像泠泠之水流行,有岩石中间的真聲”其中柔美秀丽者:写刘德升,“因为造就了行书而享有盛名,虽然因为草创,但也甚是美好,风韵柔婉动人,独步当时”;写王洽,“虽然卓然孤秀,但还没有将草书达到变化无穷的境界,但王羲之却说:‘他弟弟的书法与王羲之不相上下。表彰王洽过于夸张了”。

2.书家大都在当时较有声望,或是在书法上都存有创新之举。写曹喜,“凭借着在篆、隶书方面的造诣早已享名天下”、“其玄针垂露的笔法,后世也都在运用它”。

3.书家大都是秉承文字的继承与总结,此类书家的书法是有来源的,他们大都擅长向古法学习,取其精华用来完善自己的书风。写赵高,“擅长书写大篆”、“作《爱历篇》六章;”写杜林“最为擅长古文,且已超过了林邺,所以世人都说文字来源于杜公”。

(三)关于“能品”

l.书家在某一方面有所成,但是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普遍,如写卫觊,“草体伤于瘦细,笔迹精绝”;写孙过庭,“草书效法于二王,最擅长于用笔,其用笔清秀俊拔刚毅决断,爱好也较为特殊,就用功极少,但有天赋。真书和行书,仅次于草书”。

2.书家有很大一部分是文学家,如写张敞“擅长古文”、“三王以来,古文之学几乎不用了,但张敞却精心勤奋的学习它,随之后杜林、卫密为之接续学之”;写严延年“颇为擅长大篆,取法于赵高,时人称赞之美妙”。

3.有一部分书家是得益于他人的欣赏、赞誉或史书典故流传于世人间的,如写徐干“擅长章草,班固在于班超的书信中称赞他道:“得到徐干的打草稿之书,笔势非常精美,相识的人读到它,没有人是不赞美的”。

4.一部分书家在当时就比较德高望众,如写罗晖,“擅长于草书,闻名于京畿地区”;写王恬,“擅长草隶,当世人很难有人能与他相比”。

三、意义与影响

《书断》一共记述了三万多字,是唐代较为重要的论书著作,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上有着较为深远及深刻的影响,张怀瑾开创了新的点评方法,这种点评不仅能使书家与书体紧密相连,而且还能准确地给书家定位于神、妙、能、中的位置,给以优劣等级之分。

张怀瓘的神、妙、能、三品评析体系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己之便。继张怀瑾之后出现了朱长文著有的《续书断》,随至到清代出现包世臣著有的《艺舟双楫》,再到康有为著有的《广艺舟双楫》,其渊源均得益于张怀瑾的三品体系,乃至在篆刻理论知识方面和绘画的品评方法中延而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