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制建设,解决好协作性公共管理问题
2018-09-28张瀚予
张瀚予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在需求多元化的基础上,近几年教学改革不断,但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基础教育阶段高考移民、升学择校、大学生就业等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基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以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为讨论视角,研究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管理面临的问题,吸收借鉴先进的公共管理理论,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施政水平,对推动天津市基础教育改革步伐有所启示。
关键词:协作性公共管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法制建设
经我查证了解到,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掀起了国内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并在随后对初高中考试招生、考试实施下发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国内正经历考试招生制度最系统、全面的改革。我们天津市从2008年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并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并于2016年颁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颁布的指导意义在于进一步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科目,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维持广大学生的学科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全面成长[1]。其次,使高中阶段的教育呈现多元特色发展,并最终提升高中阶段人才培养和选拔水平。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价值认识有所偏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我们中学生课程标准以及毕业标准的重要参考,和高考的职能不一,目的在于弱化高考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指向作用,但实际操作中,由于高考招生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几乎取代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职能,将我们的学业水平考试逐渐边缘化。
2、考试自身体系不健全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定位不明晰,不同省市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定性不同,影响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叫法不统一,国家级或省市级考试认识模糊,我们很多同学对学业水平考试和毕业水平考试界定不清,考试命题的科学性以及成绩评定的合理性有待提升。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管理亟待改善
我认为管理高中学水平考试的机构繁杂,各地组织机构层次不同,因此对考试的定位、重视程度以及政策落实效果不同,考务管理监管不到位,徇私舞弊事件时有发生。考试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无法保障。
二、协作性公共管理视域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发展前景
1、寻求市场和计划之间的平衡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属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高考背景下,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发挥管理效益,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考试制度的改革离不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融入市场找准自身不足,并与政府计划形成互补,推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完善。
2、明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作用和地位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各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发挥协作组织职能,协同推进教育管理改革,保证不同省域改革推进的同步性一致性,并防止改革推进中学校权例失衡、弱势群体利益被侵占、城乡教育差距极大等问题,为基础教育提供公平竞争的良性环境。
三、新高考背景下天津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析
1、赋予了我们广大学生更多选择权
本次改革的重大突破和重点便是给予了我们广大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我们学生完成必修部分的等级性考试科目和学习内容后,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以及高校的报考需求结合,自主选择3门进行学习。且为使我们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学业水平考试具体要求,高校需在学生选考科目前公布具体考试科目要求,以保证信息透明对称。
2、倒逼课程改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选拔性考试成为高考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高考背景下考试制度改革必然影响高中教学课程改革,给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提出改革完善的契机。“分层教学”模式和“走班制”教学形式的应用将导致同一班级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同一科目的考试又会出现不同水平的考试,为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和教学评价等模块提出不同改革和适应难度。我们天津市为适应学业水平考试采用“走班制”教学形式,并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开展新型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构建同一层次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实现固定和走班结合的学习形式,学生学习形成必修和选修辅助的学习形式,并构建成绩加综合素质记录的评定形式,以打造普通高中学习新常态。
3、继续深化高中招生体制改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首次实现全科纳入考试,旨在引导我们广大学生摆脱文理分科思维,注重不同学科均衡發展,并尽量规避“考试不考、学校不教”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此外,对于饱受争论的考试加分政策,《实施方案》中提出解决方案,对2017级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取消艺体类、科技类以及比赛类加分项目,进一步确保教育公平。并在推进高中学习多元特色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学科兴趣和个性需求。同时对各高中实施严格的自主招生政策[2]。
四、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法治保障体系
从国家层面加强考试制度建设,针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和政策,建立对应的责任制度和奖罚机制,并完善多元的监督问责机制。对违反考试纪律的追求其法律责任,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公示,形成警示作用并接受社会监督,促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健康发展。在国家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下,结合省市地方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考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此外,针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缺少专门监督机构的情况,我认为应该发挥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媒体、专业人士的监督作用。可借鉴美国学业水平测试问责机制,组建考试申诉委员会、鉴定联合委员会、剽窃咨询机构等多元且专业的监督问责机构,负责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项工作的监督和审查。
参考文献:
[1]魏红珍.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研究[D].湖北大学,2016.
[2]张广杰. 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现状及改革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