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实践探讨
2018-09-28沈凤娟
沈凤娟
摘要: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培养的重要内容,构建家园共育情境,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沟通协作的情况下体会规则,理解规则,进而遵守规则。本文从家园共育的角度出发,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家园共育;规则意识;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引言:规则意识即自发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在幼儿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效果不仅影响其社会性发展,也将影响一个人终身适应社会的程度。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些小朋友在游戏、学习中我行我素,不遵守规则,在规则的约束下会产生焦躁、愤怒等情绪。针对此,幼儿园应该与家庭展开积极的合作,从教师到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为孩子树立规则,让孩子在模仿、学习、引导中逐渐形成规则意识。
一、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目标
第一,从一日生活入手,为孩子树立基本规则。在幼儿教育中,一日生活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行为习惯形成的细节化体现,在幼儿园生活中,一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缺乏规则、原则的情况会体现出来,如不会自己穿衣,等着别人来帮助;吃饭时候东张西望,剩饭挑食等。对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从一日生活入手,为孩子制定基本的行为规范,并用行为上的约束强化道德观念。例如在吃饭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色彩、图案装饰餐桌,以提醒孩子“安静进食”、“节约粮食”、“不挑食,不偏食”等。在这样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孩子能够潜移默化地理解并接受规则。第二,制定规则教育主题,实现规则意识的内化。在规则意识培养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条件,制定相应的规则教育主题,以引导孩子在主题节目中逐渐消化、理解行为准则。例如教师可以一“遵守交通规则”为主题,设计教育情境,让幼儿通过视频讲解学习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认识交通标识,教育其要遵守交通规则,并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等,这样孩子才能在情境体验中将规则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并让规则内化为自我行为。第三,组织快乐实践,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规则意识则是孩子未来参与社会的思想基础。如何在规则意识培养中,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为孩子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是教师研究幼儿教育的重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遵守规则、维护规则是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积极联系社会上的相关部门,组织孩子参加志愿工作,如组织孩子参加以“绿色先行”为主题的环保工作,在活动中,组织孩子学习可循环与不可循环垃圾桶设置的对,引导孩子认识到乱丢垃圾的危害,以及遵守绿色环保规范的意义,组织孩子进行垃圾分类等,在实践中提高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规则意识培养细节
第一,集思广益,构建高素质的教育团队。教师作为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主导者,在校本课程的践行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幼儿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在规则意识培养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幼儿园的组织下,组成团队,并定期交流检验、发现问题,从而集思广益,逐渐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案例,一方面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指导,提高幼儿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在团队参与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第二,转变方法,强化规则体验。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于用说教、命令的方式强调、灌输规则、规范。这种方式对于思想情感发展存在局限的幼儿来讲,只会制约其体验规则的能力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践行规则意识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让规则的渗透更加人性化,也更加符合幼儿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的发展规律。
三、确定家长的辅助作用,实现家园合作共育
第一,转变育儿理念,实现与幼儿园教育统一。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家长与孩子之间天然的情感联系,让孩子下意识地信任并接受其影響,因此,家长采用何种育儿理念,对于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至关重要。在规则意识培养实践过程中,家长作为重要一方,应该在育儿理念上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建立顺畅的家园沟通机制,通过与家长的定期交流,反馈孩子规则教育成果,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统一的成长环境。第二,丰富教育内容,巩固幼儿德育实践效果。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可以根据规则意识培养方案,要求家长辅助教学,以实现家园统一。例如为孩子设计“小鬼当家”的实践,建立管理规则,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对规则的体验,从而强化孩子对规则的体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引导中,幼儿园、家庭应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合作,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逐渐提升孩子的规则意识,为孩子未来参与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倩.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的规则意识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94.
[2]王雪梅.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方法及问题解析[J].才智,2016(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