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挪威师生国际流动性研究
2018-09-28许留锋
许留锋
摘要:在国际社会和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挪威高等教育部门在机构设置、财政保障、流动质量与课程设置以及移民政策等方面做出了一些配套改革,促进了挪威师生国际流动,并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痼疾,影响着挪威师生的国际流动。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挪威;师生流动;成效;问题
博洛尼亚进程实施十几年来,目前共有47个成员国,挪威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挪威对高等教育体制做出诸多改革,在加强师生流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本文拟对博洛尼亚进程中挪威师生国际流动性的背景、政策措施、成效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见教于方家。
一、挪威加强师生国际流动的背景与原因
在博洛尼亚进程中,苏格拉底项目(SOCRATE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里兹本公约》,以及《索邦宣言》等都对挪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和挪威师生流动产生了影响。其中《里兹本公约》和《索邦宣言》是博洛尼亚进程的两个基础性文件。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整合欧盟高教资源,近30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于1999年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博洛尼亚宣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采取一种易于理解和比较的学位系统;采用系统有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学习周期;建立学分体制;通过克服法律上的认可和行政障碍促进流动;在质量保证方面促进欧洲合作;促进高等教育的欧洲维度。”[1]《博洛尼亚宣言》标志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全面启动,这是挪威加强师生国际流动的重要国际背景。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全称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手制定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学位互认的地区公约。公约着力解决的是在成员国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所颁发文凭资格的相互认可问题,其实施主要是通过具有法定地位的地区公约委员会来执行。”[2]欧洲地区公约委员会是在1979年建立的,建立的目的:“一是确保在研究、证书、文凭和学位等方面能尽可能地得到广泛认可;二是确保教师、学生、研究者和专业工作人员有较大的流动性;三是为到国外参加培训和受教育人员减少障碍等。”[3]
(二)苏格拉底项目(SOCRATES)的影响。苏格拉底项目是欧盟委员会的一项教育举措,共有31个参与国,挪威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从1994年开始到1999年底结束;第二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到2006年结束。苏格拉底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第一,加强欧洲在教育方面的各层次合作;第二,提高欧盟语言知识;第三,推动在教育上的合作和流动;第四,鼓励在教育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第五,促进教育的机会均等。”[4]这一项目的实施,对欧盟的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里兹本公约》的影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末,欧洲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颁布了《里斯本公约》。此公约是欧洲地区唯一涉及欧洲地区高等教育的具有约束力的文书,是奠定博洛尼亚进程的基础文件。
(四)《索邦宣言》的影响。1998年,由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德国共同签署的《索邦宣言》被称为博洛尼亚进程的雏形。《索邦宣言》的主要内容有:“逐渐地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学位和学制总体框架的建立;建立共同的学制和学历,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制和层次分为两个阶段;达到本科生要求后继续学习2-5年可以取得研究生学历;加强并促进师生流动,要求学生在其学习期间至少在国外学习一个学期;清除学术人员流动的障碍并促进学历资格的承认等。”[5]
二、挪威加强师生国际流动性的政策措施
博洛尼亚进程的目标就是在欧洲高等教育区做到教师和学生的真正的流动,因此挪威在机构设置、财政保障、流动质量与课程设置以及移民政策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机构设置为加强挪威师生国际流动提供组织保障。挪威作为发起国之一,其高等教育机构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研究他们的国际策略,并在原高等教育机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例如:第一,在2004年,挪威教育和研究部成立了其管理机构—SIU(挪威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它“是一个知识型和服务型组织,以根据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国际措施来协调挪威的国家措施为其主要任务,其目的是推动和促进在教育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标准化、流動性,以及消除国家间的文化障碍”[6]);第二,建立NOKUT (the Norwegian Agency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挪威教育质量保障署),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对求职者、学生、大学和学院、雇佣者、国际合作及职业学校领域的教育质量进行证明和监督。例如在大学和学院领域,它“负责挪威国内所有大学、学院和具有高等教育项目机构的活动管理,并通过一定的评估程序,决定各个院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且对其进行核查以判定该校的教育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7]第三,还成立了诸如UHR(挪威高等教育机构协会)、NPH(挪威民办高校教育机构网络)、NSU(挪威学生国家联合会)、STL(挪威学生协会)、Forskerforbundet(挪威研究者协会)和UNIO(挪威专业人员职工联盟)等机构来为挪威的博洛尼亚进程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二)财政的支持为挪威国际师生流动改革提供了经济动力。为了促进挪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挪威政府采取了以下一些激励措施。第一,“每进来一个留学生或出国留学一个学生,挪威高等教育机构就将得到700欧元的资助,对高等教育机构采取资助,其目的就在于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8]第二,在挪威学生出国留学方面。挪威政府认为为在国外学习的同学做出恰当的安排是挪威高等教育机构的责任所在,因此为了鼓励挪威学生到非英语国家留学,“国家教育贷款基金会”特为语言课程学习的学生拨发一定的经费,“挪威所有的学生都有通过‘国家教育贷款基金会获得财政补9800欧元贴的法定权力,且这种权力并不考虑学生父母的收入;”[9]另外,“出国留学的学生还可以获得旅行支持和学费赞助。”[10]第三,在教师流动性方面,如果学术工作者参加挪威国外的学习中心,他们可以从“国家教育贷款基金会”获得财政补贴;另外,挪威政府为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欧洲中东部及亚洲中东部国家的学生建立了奖学金项目。
(三)质量与课程方面的改革是确保挪威师生国际流动的关键。第一,2003年1月1日,挪威质量保障署(NOKUT)正式运行,其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体系、机构和课程监督的评估、评审和认可来达到对挪威高等教育的监管和发展;第二,“为了吸引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挪威高等教育机构增加了许多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对于出国的挪威教职工,语言可能是其障碍,为了鼓励其去非英语国家,机构将给与其课程补贴费;”[11]第三,挪威在其学制形式上逐渐演变成由三个层级(本科+硕士+博士)构成,也即是3+2+3年模式,并在学习期内,有两个学期(从八月到十二月和从一月到七月)是免费的。
(四)移民政策的改革是促进挪威师生国际流动的基本保障。第一,过去在挪威留学毕业后需要有一个五年的检疫期,而现在,“2001年移民条例的‘检疫条款被取消,外国留学生从挪威高校毕业后有可以在挪威居住并工作的特权;”[12]第二,“从2002年起,包括更高学历的移民条例的特殊条款少了很多限制,这一政策对于具有专业技能的被雇佣者来说,其家人可以依据‘家庭重新团聚条款来到挪威,”[13]这一政策有利于保持流动的相对稳定性。
三、挪威加强师生国际流动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挪威基本能够根据《里兹本公约》和《索邦宣言》及《博洛尼亚宣言》的内容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在实行三段式高等教育体制、为学生提供《文凭说明书》和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證体系等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博洛尼亚进程在挪威师生流动性方面取得的成效。为了贯彻落实博洛尼亚进程条款和促进挪威的高等教育与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政策接轨,挪威高等教育机构在其8所大学、9个职业院校、24个大学学院和众多私立院校中进行改革,截止到2010年,取得的成效总结如下:第一,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仅“在2009—2010学年,挪威有7209人到国外学习,为历史新高,其中去美国留学是挪威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目标,在2009—2010学年有1080个学生到美国留学;除美国之外,澳大利亚、英国、坦桑尼亚和南非也是挪威学生最为憧憬的几个国家。”[14]第二,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在2009—2010学年,到挪威留学的学生人数达14980人之多,这些学生中有的参与了本科阶段的学习、有的参与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的参与了博士阶段的学习,还有的参与了本硕、硕博或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其中来自俄罗斯、瑞典、德国、中国和法国的同学最多。”[15]第三,教学质量认可度不断提高。挪威是欧洲高等教育区最早落实博洛尼亚进程规划的国家之一,其所实施的标准遵循了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标准,所以“当你在挪威完成一个学位或课程培训后,你的成绩将会在许多国家得到认可。”[16]第四,机构改革卓有成效。挪威委员会在2004年就已经建立了一个移动中心—Mobility Centre(它是挪威研究流动性网络的一部分),该中心的成立“将帮助研究者等的流动解决很多问题,包括从签证到工作许可、到日常护理、升学和语言课程等。”[17]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挪威在引进高质量教师上的吸引力。
(二)博洛尼亚进程在挪威师生流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博洛尼亚进程旨在加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欧洲维度,这其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增加学术性教师和研究者的长期流动性,然而,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人才外流的问题。在挪威获取教师出国培训等方面的数据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直到现在,在欧洲范围内都还很少有关于教师流动的数据。在大多数国家要想获取这方面的基本信息是不可能的,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不允许教师出国超过两个月,因为政府担心会出现“人才外流”的现象。第二,跨文化障碍问题。挪威的官方语言是挪威语,英语还没有得到广泛地普及,所有当涉及到非英语国家时,“在教师流动上,语言障碍被认为是招募外国职工进入挪威的挑战。”[18]第三,法律障碍问题。由于博洛尼亚进程各成员国的历史背景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不同,所以在工资、退休金权利、条例等各国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影响挪威职工国际流动的因素;第四,社会公正问题。在吸引国外教师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例如“在工资等税负方面,对于来挪威的外国人,除了减少15%的税负外,没有特殊的税负优势,但是,来自法国和美国的教师和研究者除外,因为他们能够连续两年被免除税负。”[19]挪威政府在加强师生流动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第一,为了提高教师流动的质量,挪威应鼓励更高级的教育机构在所有的双边或其他合作项目上实行全体教职工的交流;第二,为使在欧洲高等教育区内的学生和老师做到真正的流动,挪威应继续努力,以与其他参与国之间做到互惠互利;第三,应当有流动流量的合理平衡,这可以通过更高质量的教育和鼓励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跨界合作,提高国家教育和研究系统的吸引力来达到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