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8-09-28殷翠兰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感情读书课文

殷翠兰

【摘 要】 有效的朗读教学,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朗读有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角色的定位,让阅读呈现开放式、对话式、个性化的状态,突破原有阅读教学的封闭状态,为学生营造一种动态、自由、主动、多元的阅读氛围。我们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二、对学生朗读进行科学指导

1. 明确朗读的目的和要求。在朗读前必须明确朗读的目的和要求。如,教学古诗《村居》,我提出三个朗读训练的要求:(1)初读古诗,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既不多读也不漏读;(2)细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思考:诗人描绘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3)感情朗读,要求边读边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样的训练要求明确,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朗读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把握朗读时机。朗读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适时适当的朗读训练会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情节生动,含义深刻,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去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

3. 鼓励学生朗读。在教学时我们应要求学生深入地朗读。深入地朗读要尝试“读出自己”,揣摩其感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鉴赏体验,说说感受,这样的诵读节奏美在哪里,语言美在哪里,情感美在哪里。这样循循渐进,锻炼了学生诵读鉴赏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朗读的良好习惯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如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朱凤艳. “自立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3).

[2] 張国花.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8).

猜你喜欢

感情读书课文
最好的感情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感情工作
端午节的来历
不分对错
背课文
感情强烈的叹号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