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材对比的“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2018-09-28李芸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

李芸

[摘 要]“体积单位”是第二学段中的重要学习内容,从面积到体积概念及其单位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二维过渡到三维。通过对比教材以及分析学情发现,教学中应关注知识间的紧密关系,丰盈体验操作,从而正确建构体积单位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教材对比;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44-01

“体积单位”是第二学段的一个重点几何知识,掌握它对巩固体积定义、估算体积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各版本教材是如何安排“体积单位”内容,教师如何精准预测可能遇到的障碍,促使学生有效掌握体积概念?

一、教材安排

笔者参阅了人教版、浙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四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各版教材采用不同的体验活动渗透体积单位的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知并不丰实。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思维的容量和拓展性有限,无法进入三维的画面;二是在日常交流中很少提及,远没有其他计量单位使用频率高。

三、教学反思

1.关注多线联系

数学知识就如连环套,环环相扣。教学要注重知识间的勾连。在学习体积单位之前,学生先要学习体积的概念,体积概念对体积单位的构建有着直接作用,深入理解体积概念是创设体积单位的前提。因此在教学“立方体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常会让学生做“已知长方体盒子的长为8dm,宽为 6dm,高为5dm,求长方体盒子体积”的习题,笔者认为用公式算出虚拟的盒子体积,还不如设计实物体积,如“一台电脑,长为40cm,宽为30cm,高为25cm,求电脑的体积”。虽然都是体积计算,但前一题仅能巩固公式应用,而后一题则更能加深学生对体积的感性认知。

单位之间有互通的地方,教师应该重视从实物直观中抽象出几何框架,如学生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的经验方法都可以借用到体积单位的学习中。各版教材都引导学生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在比较中深化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这样做,极具匠心,从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渐进过渡,显得适度得体,有潜移默化之效。

2.丰富体验形式

发展空间观念是“几何与图形”的主目标,而空间观念很抽象,对小学生而言,这种抽象能力的獲得必须依靠大量的直观、丰厚的体验,并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目前,数学课堂安排的体验活动较为单调,主要采用观察教具、寻找物品、凭空想象、围一围等方式,而动手制作的体验较匮乏。对小学生而言,看过、说过与做过、量过、摸过完全不同。因为动作记忆比视觉记忆更牢固。又如有些事例学生不熟悉,无法建立清晰表象,体积单位就会失去依存根基。因而教师不妨设计切橡皮泥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切出1cm[3]的方块,然后依次推想更大的体积空间。

综上所述,“体积单位”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看和说,更要引导学生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从而使体验活动更加丰富。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