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儿童成长:从细节出发

2018-09-28毛海岩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审题能力细节

毛海岩

[摘 要]审题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思路的重要环节,关注细节的能力与审题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审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敏锐、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提升解题水平。以关注细节为切入点,探讨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尝试提出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审题能力;细节;策略;儿童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11-0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暴露出种种问题,如“看题速度飞快,做题全凭经验”。透过这些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不良的审题习惯以及审题能力的薄弱。正确的审题是迈向数学解题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使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敏锐和深入地审题,也就成为教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解题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审题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童年都是一个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树立,关键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中小学阶段完成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实际上,审题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能力的运用,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审题就是增强数学能力、优化认知结构、提高思维素质的过程。

审题是解题的重要步骤,通过审题可以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熟悉题目并深入到题目内部去思考、去分析。儿童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积累、迁移、调整、巩固、提升的过程,是对生活现象的解读。生活经验从何而来?来源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会审题的学生更会找准题目中关键和有效的条件,也更会洞察别人关注不到的细节,这是要从生活中培养的。对学生进行细节意识的培养,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出发,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留意周围环境的习惯,从而学会关注细节,乐于关注细节。

有研究表明,关注细节的学生在审题上更具有优势,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因此,关注细节是提升教育智慧的必经之路,也是支持儿童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审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成因

教师常常把学生解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归结为审题粗心、马虎,因为如果告知学生做错了并让他再读一遍题,学生立刻就能做对。其实,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知识的角度:概念模糊不清

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理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以及其他知识的呈现往往都是形象化的,但学生对这类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表面,做题时机械套用,没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导致审题时出现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

例如,题目:一幅山水画长100厘米、宽60厘米。给这幅山水画做一个画框,至少要多长的木条和多大的玻璃?

显然,“至少要多长的木条”指的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至少需要多大的玻璃”指的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教师在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就能帮助学生厘清和区分这两个概念,那么学生在审题时就不容易出现问题。

2.从方法的角度:找不准关键词

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迁移信息的过程,即提取、加工、转化、组合问题所含信息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阅读,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许多學生在审题时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看见数字,就去做加、减、乘、除各种运算,这反映了学生在审题时更关注数而不是数量,更不是数量关系。

例如,题目:李阳阳家去年上半年缴纳水费168元,下半年平均每月缴纳24元。(1)李阳阳家去年全年一共缴纳水费多少元?(2)下半年比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省水费多少元?

这道题的题干很长,实际情境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审题时很容易忽略关键词。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边读题边圈画关键词,那么解题就不成问题。

3.从心理的角度:形成思维定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受习惯的影响,或是被眼前看到的信息所干扰而形成思维定式,主要表现为凭经验和感觉做题。

例如,题目:一副三角尺中有( )个直角。

不少学生看完题目想也不想就填上“1”,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做题时经常看到“一个三角形中有1个直角”,导致思维定式:一副三角尺也只有1个直角。

4.从习惯的角度:心态过于急躁

有一部分学生审题粗心、马虎,本质上就是心态的问题。对于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自以为是,急于求成,对于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厌烦、畏惧,失去攻克难题的耐心和信心。这种不良的习惯很容易影响读题和审题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生思维虽然简单,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教师要在他们刚刚踏进数学大门之际,就通过有效的点拨、耐心的指导让他们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审题能力。

1.加强概念教学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以先让学生整理并辨析“周长”与“面积”这两个概念,并从含义、测量方法、相应的单位和计算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再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说一说:哪些情况需要求周长;哪些情况需要求面积;从而在辨析和讨论中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下为部分学生的作品。

2.注重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学生读题,读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并不是简单地读完题目,而是在初步审题的基础上,边读边思考。读题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而更好地拓宽解题思路。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明确规定读题的形式和要求。比如:读题声音的大小,是默读还是读出声,语句要通顺不能胡乱断句,等等。还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加以详细指导,例如,对于低学段的学生,可以用指读的方式协助他们一字不漏地进行读题;对于中高学段的学生,讲究读题抓重点,理解关键字句后再进行分析。在轻声读题后,务必要求学生再次默读题目,进而真正理解题意,促进读题能力的提高,养成仔细推敲的习惯。

古人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句话在数学中也同样适用。如果遇到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教师可以把它记下来,整理成系列习题给学生反复练习,教他们学会提炼关键词;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哪些关键词是经常要圈画的,哪些关键词是不容易察觉的,哪些词语是“混淆视听”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关键词的敏感度。

3.突破思维定式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或示意图表示题目中的文字信息,使数学知识形象化。因为线段图或示意图不仅直观形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题目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使题目的内涵更加清楚,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小学阶段的问题情境是鲜活的,具体的数量关系纷繁多变,但运算模型只有加、减、乘、除。如果在审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以复述题意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关系和数量关系,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排除题目中的干扰信息并迅速抓住主要信息。

4.调整解题心态

审题能力与学生的心态关系密切。教师一方面要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以平常心对待数学题,不轻视、不浮躁;另一方面要设置一些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厌烦和畏难情绪。

审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科综合化、知识生活化、概念具象化的过程,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要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审题能力,是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意识,而关注细节,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要在日常中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

综上,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引领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审题能力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细节取胜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