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儿童成长的评价变革

2018-09-28武捷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表现性评价综合素养

武捷

[摘 要]课程改革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关键能力的提高。改革的脚步驱动着评价体系的变革,对学生的评价需从“考试”转向“测能”。表现性评价是体现过程性的重要评价方式,将其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在对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有效的应用策略,旨在支持儿童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评价变革;儿童成长;综合素养;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05-03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纸笔检测为主要方式,命题者往往会把测查的重点放在数学知识与技能上,尽管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但从测试的题型、命题呈现的方式以及解答形式上都能明显看出,这些变化还远远赶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课程改革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关键能力的提高,改革的脚步驱动着评价体系的变革。教师必须从侧重“双基”的纸笔检测评价中走出来,采用“能检测学生认知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方式。

一、思考:关注时代诉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支持儿童的成长需要,教学评价急需从“考试”转向“测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实时监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关键能力的考查。数学本质深化的过程应伴随着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以往的纸笔检测方式是评价学生发展情况的主要形式,这种方式在测评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较高效,而对于学生学习成长中的操作实践、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的考查就尤为欠缺。儿童的成长需要综合素养的支持,教学评价应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评价需要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评价需要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当下仍然比较单一的评价方式,只关注优秀率、及格率等主流的评价方式,都迫切地需要改革。

二、定位:关注核心素养

如果教学评价不指向核心素养,或是不能很好地体现核心素养,那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将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平衡和综合的评价体系,以真正检测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推理能力。研究表明,表现性评价更适合检测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思维能力,且更容易促进这些能力的产生,同时对改进教师的教学大有裨益。笔者经过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阅读有关核心素养的文献资料,发现小学数学综合素养发展包括两个维度:一是目前大家较为关注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获得能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更高层次的数学素养,这里包括了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数学应用以及与数学相关的更高层面的人文素养。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一种能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建立联系的评价体系,小学阶段通常是由教师设置与评价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之后根据学生的反馈过程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体现过程性的重要评价方式,它是凭借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它有助于直接、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考查高阶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向综合素养的评价需要为学生设计直指核心概念的任务,给予学生展示学习证据的机会。任务的选择要立足教材的生长点,利用好知识螺旋上升的空间,便于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利于培养数学综合素养。

表现性评价容易受到人主观印象的干扰,因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只有目标多层的考查量表,才能把结果与过程结合起来,从学业发展水平的角度,将动手操作、实践创新、空间观念等难于借助纸笔检测的项目,在主题活动中展开,聚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可开展“百变长方形纸”的探索活动,并制定如下评价量表。

三、路径:关注评价策略

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认同度和参与度,调动多方力量,不仅要明确评价的方向,更要找准适切的方式,让评价指向综合素养。

1.斟酌素材,使教学评价真实高效

在设定评价活动之前,教师必须选取合适的素材,内容立足于教材的生长点,既要综合性强,也要便于探究,更要聚焦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方法的积淀,寻找生动的、富有探究价值的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与方法间的关联。根据年龄和内容领域的不同,开展的主题活动可以是“游戏活动型”,如“一吨到底有多重?”;“场景应用型”,如一年级的“小小商店”;“活动操作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的创作”……让学生体验选材、實践和反思的完整过程。

表现性评价仍然可以选取纸笔检测的优势部分,利用开放性的题目也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一方面。开放性的题目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全方位思考问题,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等核心能力都可以体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把握学生数学思考的灵活度和深刻度。例如,教完三年级下册 “计算经过时间”后,可以设计以下的表现性任务。

通过这个任务可以考查学生对计算经过时间的掌握情况,能了解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发现面对真实问题时,学生不同的数学思考方法:有结合实物操作、画图倒推、分步计算倒推的,也有语言说明的……反映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度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自主创编习题的机会,然后通过围绕主题的习题设计,根据综合的程度、再创造的新意和解题思路的多样化,给出相应的评价反馈。

2.活化方式,使评价找准支点

表现性评价注重可量化性和层次性。评价的过程如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评判的准确性就易受到质疑,因此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就尤为重要。另外,标准的制定要贴合学生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尊重差异,注重全面。

评价的方式注重多方位和多主体。教师一直因其专业性强而作为教学的主要评价者,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合理性高、实效明显。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各异,加之语言表达存在障碍,师生交流不顺畅,教师较难捕捉学生的思考过程。增加评价主体,就能让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能参与到评价环节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表现性评价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利用网络平台可有效实现同年级学生间互查互测,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互动交流,家长在家或在校都可以发挥力量。

从评价的空间来看,可以是教室内、校内专用场地、家中、社会场所;从评价的时间来看,可以是周期较长的大型探究项目,如一个月为期的活动,也可以是短期的,如针对某个知识点展开的活动。反馈的方式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如借助微信拍摄短视频,大型主题活动可以实时上传阶段性成果,小任务可以打卡完成,等等。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后,就可开展由家长参与的游戏活动。

学生在家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可能会根据用途、形状、大小将物品进行分类,分类依据多样,家长的引导重点应放在如何根据形状来分,香蕉和梨子为什么不能分在之前的类别里,再将互动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这样,学生在家中就能充分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四种立体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新颖的方式、和妈妈互动学习的形式都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此活动也在家校间营造了共同学习的氛围。可见,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能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习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评价的过程方法多样,结果的分析形式同样需要多向性。以往的评价方式较为集中,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过于绝对,“分数较高,能力不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评价需要在量化的基础上增加质性的成分,例如利用全面的观察、描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语言。如,教学一年级的进位加、退位减时,可安排现场口答活动,要求学生描述计算的过程,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过程,评定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真实掌握情况,观察量表上可增加部分内容(如下表),了解学生除知识与技能以外的能力、情感,对于出色的思路、有趣的表达、独特的思考给予星级鼓励。

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方法和情感,对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和独特想法给予及时的肯定与激励,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整合融通,使评价催生素养

学生数学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估需要表现性评价提供可靠的证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纸笔检测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在不断变革,它在短时间内能较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特点不容忽视,但表现性评价的加入对学生点滴的进步、独特的个性、创新的火花的呵护更为有效。在学期评价时,教师要将表现性评价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养的评定中,给出全面的质性分析,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重视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让综合素养的提升找到更大的一片沃土。

(責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表现性评价综合素养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