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
2018-09-28王天洪
王天洪
【摘 要】 高中语文教育博大精深,因教学切入点不同,又会呈现千姿百态的教学奇观。在教学中,必须有效渗透人文学科应该担当的时代使命、人生志趣、情操修养等道德情怀;以此树品德、立涵养,以“立德树人”之心,为学生的成长把脉;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把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人生操守,演绎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把枯燥的知识学习,演绎成有趣的生命对话。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能为语文学科教育和德育实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德育功能
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通过学科教学发挥其德育功能,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意志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德育教育;以此提升思想境界,习得人生志趣;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之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协调,成长为内心和谐、完整的生命个体;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进而把生龙活虎的生命个体融入到生动活泼的社会人生实践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1. 通过语文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生命情怀和审美境界;发现天地大美,洞悉宇宙情怀,发现个体生命的渺小和宇宙万物的博大与无穷;置身于文学语境中,让学生懂得谦卑,懂得敬畏,从中体会道德境界的高妙。
苏轼在《赤壁赋》中,对天地自然、人生领悟高妙至极。主客“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其间,发现了生活之大美;“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对比中感悟了个体生命的渺小和宇宙的博大;“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让我们看到了谦卑和敬畏,唤醒了学生心中的“道德律”。
显然,作品所呈现出的,是苏轼对天地、宇宙、自然、人生的彻底感悟;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天地之奇美,打渔砍柴,饮酒娱乐,何不快哉?同时也觉悟了宇宙的博大和个体生命的渺小,把短暂、渺小的我们和浩瀚的长江作比,是不是微乎其微,渺小至极?
于是,所有的狂妄、自负相较于博大的自然宇宙,都显得不自量力;谦卑、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精神盛宴的享用中,又提升了道德人生的境界,把这种情怀放置于社会人生中,对学生的修身、为人,都是一种很好的道德敬畏与教育。
2. 通过语文教育,引导学生磨炼坚强意志,涵养家国情怀;培育爱国、爱家、爱苍生的社会理想,促使其成人、成才。
在《苏武传中》,苏武的大哥用生命去祭奠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弟弟饮药而死,母亲不幸离世,妻子改嫁,子女无音讯,面对这样的惨痛现实,苏武不为劝降所动,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苏武虽“自苦亡人之地”,但其内心犹有所坚守。
苏武在面对各种人生不幸的苦痛体验中,并没有背信弃义,而是用行动去坚守自己的人生选择,感谢陛下的知遇之恩,即使杀身成仁,也在所不辞。这里,我们看到了无奈却又坚毅的苏武,其身上体现出来的以团队利益为重的家国情怀,不管是对学生的修身,还是治学方面,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警示意义和教育价值,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 通过语文学习提升个人修养,形成合作意识;学会包容、谦让,形成自省、自新的道德品质。
廉颇、蔺相如,同为国之重臣,面对各种利益纠葛,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与合作局面,而最终握手言和,共铸伟业,成为佳话。
面对蔺相如的升迁,廉颇态度明(下转23页)(上接21页)朗:“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面对廉颇的责难,蔺相如则是“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蔺相如以宽广的心胸,包容的品质,化解了大家的误会。他身上折射出的以理性精神提升人生道德修养的品行,值得师生学习、借鉴。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意识、谦卑的姿态、悔过、自省的精神,对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意义非凡。
直面冲突,蔺相如是“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其间包容、大度的胸襟,折射出一个大将应有的品质与修养,在利弊得失的权衡中,维护了团队的形象;以包容、沟通促进和谐,催生了伟大的集体力量!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悔过错意味着进步,体现交流的诚意,这样才有合作的底线,交往的可能!把青年学生容易忽视的这些涵养、品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让德育教育曼妙发生。
面对个人利益至上的修养顽疾,廉颇最后“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他用真诚改正了自己的过错,用行动化解了隔阂,各种误会、疑虑,涣然冰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于是,便产生了“刎颈之交”的千古佳话。他们又一起演绎了生动、曲折的精彩人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
高中语文教学博大精深,与社会人生关系千丝万缕;若能修业、修身两不误,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诠释千姿百态,领悟社会人生,从中找寻到“立德树人”的方子,以“百家争鸣”之心态,育“百花齐放”之奇景,乃语文教育之大幸,则教育有幸、师生有福!
【参考文献】
[1] 鲁洁. 德育社会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 杜时忠. 人文教育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 陈会昌. 道德发展心理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