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8-09-28陈春红
陈春红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重要课程,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进而提升整体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进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由内而外改变小学生的学习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提升个人思考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打下更准确的良好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学生主动性,课堂上师生互动融洽
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的引导辅助作用强化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这才属于有效教学。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师生互动活跃,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二)学生会读,课堂外无师自读
有效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这样可以确保他们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仍然能够保持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指导如何去读,如何学习,并且在阅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方法,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三)学生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学会阅读是有效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并不是终极目标,更多的还是需要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结合起来。在学习阅读教程时,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要了解文章整体的架构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等,在阅读中逐步将文章通透,并且掌握其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二、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感染力缺失
一篇优美的文章,如果是毫无生气、呆板的教学模式,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很难感受到文章的优雅情怀和感情的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而且长期固定不变,重复使用,毫无特色,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文章,课堂重复性教学缺乏活力,缺少创新,学生也很难在学习中主动去创新和思考。
(三)不同学段的教学缺乏针对性
不同的教学阶段,其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具体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但是目前阅读教学并没有进行有效区分学习阶段。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教学中突出感染力
首先,教師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导入式教学。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于文章涉及到的感情韵味的品读,掌握文章所渗透隐藏的情感和延伸意,反复进行研究文章的辞藻、修辞手法,写作构思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等,教师再开始上课之前必须全部了解,并给学生做好课前铺垫,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上全情投入,演绎各种角色。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定期更换有效的教学方式,或者几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所学习内容的不同进行轮流替换,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持续保持对阅读学习的新鲜感和激情活力。
(三)不同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上文对阅读教学进行学段分类,第一阶段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为主;第二阶段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第三阶段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琳.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M].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