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角色的把握

2018-09-28韩宇轩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把握传播者角色

韩宇轩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了访谈类节目的兴起,以及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产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电视节目出现最早的访谈类节目和主持人,到我国八十年代主持人的出现和九十年代以来访谈节目的出现,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在大众传媒领域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趋势,接下来着重分析三类访谈类节目(情感型、探索说理型、娱乐型)的特点及主持人角色的把握,五类采访角色、五种访谈技巧,并举出相关的例证进行说明,着重从栏目的定位和性质去分析主持人与节目的联系,挖掘和解构访谈类节目的规律性和独特之处。

关键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角色;把握;传播者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082-02

一、访谈类节目的兴起及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产生

最早的电视访谈节目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开始是以政治性谈话的面貌出现的,嘉宾与主持人选择当前敏感的政治性话题进行类似于辩论的激烈对话,以此来引起受众的关注。而其内容的精彩和较高的收视率也促使别的国家纷纷仿效。

在中国,访谈节目的兴起于上个世纪末,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访谈类节目风起云涌,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对话》、《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这些访读节目以其内容的前沿性、时效性、互动性、现场性以及亲和力成为广大观众了解世界、关注社会、增长知识、发表见解的门户。1980年8月20日,在央视播出的《观察与思考》节目中,荧屏上首次打出“主持人”这个字眼,从此主持人这个职业在中国电视行业正式诞生了。

对于电视谈话节目来说,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因素,是整个谈话节目的组织者、传播者、控制者,同时也是整个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三位一体”的角色要求主持人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许多谈话节目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如《小崔说事》、《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等在整个节目过程中,主持人的名字反复多次出现以强化观众的印象。在这方面美国的一些娱乐性“脱口秀”节目和风凰卫视的很多栏目做得很好,这与他们的栏目“品牌理念”分不开。尤其是风凰卫视的“名主持人”“名栏目”“名记者”战略,着实提升了自身强劲的竞争力。总之主持人是访谈类节目的商标,主持人角色的到位与否是形成一个电视节目自身独特品格的最重要因素。

二、访谈类节目的类型及采访角色的分类

具体讲,访谈节目主持人主要承担着三种角色:

1、一个谈话者,处在现场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2、现场的组织者,一方面主持节目、引导话题,另一方面要作为现场嘉宾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3、传播者,作为节目的形象代表,尤其是访谈节目的主持人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其是媒体对外的传播者。

另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传播内容了,传播者的角色的扮演和相应的角色转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内容。

因此本文先从内容上的节目定位谈起,进而谈一下主持人角色的扮演和互换分类。将依次从访谈类节目的性质和定位,被访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人魅力,采访角色的分类和互换将访谈类节目分为以下类型。

(一)按节目的性质和定位

1.情感型访谈节目

这类节目的主要特点是感性,以情动人,以真动人。情感型访谈节目要注重一个“情”字,这就需要主持人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一个博爱者的位置,大爱无边,大爱无言,虽然是访谈节目,但有时语言对“爱”来讲其实是多余的,这就需要用心去理解,去交流。在把握角色上,主持人可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想想假如自己处在嘉宾的位置,会怎么想?怎么做?自己会呈现一个什么态度?情绪?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切肤般的感受,才会更加真实地融入节目,节目也会更好看。

情感型访谈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特殊的人物选择,或是特殊的情景设置,来触动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带给人们一种心灵的慰籍或震撼,如中央台的《艺术人生》吉林电视台的《回家》,另一种是以谈话为基本载体,借助设计的表演活动或随意即兴的问题,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展现话语中的戏剧性、娱乐性,以娱人耳目、放松心情。如我国台湾地区的中视的《非常男女》,湖南电视台的《玫瑰之约》和《真情》,央视的《朋友》和《心理访谈》。随着人际交往的日益传媒化,情感型电视谈话节目将会有更多的表达样式和形式。

2.说理探索型访谈节目

现代社会,人类和世界接触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突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被告知,而渴望获得对某一问题、某一领域透彻的了解和洞悉,人们不仅想知道观点,还想知道观点是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以及是怎么说的,并渴望能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消息,能够贴进信息源,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探索说理型访谈节目就是通过选取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或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的人,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双向互动来挖掘信息源,达到阐明事理、探求结果、传播知识、解疑释难的作用。

这类节目多在演播室或某个特定场所进行,在主持人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把事件引出来之后,现场嘉宾就开始了谈论。这类节目一般所承载的信息量较大,话语交锋中内蕴性、智慧性也较强。

譬如央视的《新闻会客厅》以一位主持人和两位嘉宾为主要组合形式,关注的是当日和近期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组合事件中的人,突出新闻中的人性和新闻性的结合。

凤凰卫视的《一点两岸三地谈》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位置,通过视讯电话、卫星连线两种传媒手段,以大屏幕与演播室的结合,将北京、台北、香港连在一起,话题也围绕两岸三地的第三话题,开放式地让三种不同意见的声音直接交流,开创性地实现两岸三地的“面对面”对话,通过不同的视角,思维,观点的对撞,取的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3.娱乐型访谈节目

娛乐型节目受到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欢迎。娱乐型访谈节目通过选取明星嘉宾或采取诙谐逗乐的谈话方式来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这类节目通俗易值,贴近市井世俗的口味,老少威宣,妇孺共喜。这类节目最早兴起于欧美等西方国家,这与西方成熟的市民社会有着很大的关系。尤为著名的是美国的娱乐“脱口秀”节目,如著名的《奥普拉秀之后》、《艾伦·德吉尼斯秀》的主持人有着丰高的生活经验,对新闻人物、普通人物进行访谈,就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节目同时对现场及场外的观众进行交流。《大卫·莱特曼的深夜秀》是美国著名的深夜滑稽娱乐脱口秀节目,艾美奖最佳综艺节目奖,主持人菜特曼的招牌是一幅“截牙咧嘴”的笑容,他经常拿自己当笑柄取悦观众,为了让节目具有可看性,莱特曼会时不时地在节目当中用社会名流的新闻讲个笑话,或者出个脑筋急转弯考考节目的嘉宾。

《比尔·马什时间》是HBO一个午夜搞笑节目,主持人BillMaher是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他以反布什、反保守而出名。每期节目他都会花大量时间骂布什,节目每次都要请一两个保守派和一两个自由派,就近期的政治热点问题进行辩论。上至加拿大的总理、美国的州长、议员们,下至膨星、歌星、作家,每次请到的都是顶级人物,一场SHOW就是一场智慧+见识的战斗。有些明星就只能插科打挥,敲敲边鼓,基本上插不上嘴。老练的政客们争论的时候懂得适可而止,保持风度。而年轻人做嘉宾争着争着就开始意气用事,节目的火药味浓烈,但他总能控制住场面,而且从未输过口水战。

(三)按采访角色的分类和互换

1.朋友(谈心)

大多的情感型访谈节目多用这种角色定位,因为人人都有诉说和倾听的愿望,都有渴求别人理解的要求,朋友这个角色更像另一个自我,可以无顾虑的倾诉,舒缓心中的压力,解脱一切的烦忧。访谈节目主要是人际的交流和沟通,而朋友谈心的角色定位往往是最容易闻进嘉宾心灵的,最容易取得采访效果的。

2.法官(质询)

法官质询的特点是寻根究底的发问和探究,这类角色的定位通常适用于探索说理型节目。主持人通过接连不断的质询和质疑逼迫嘉宾把最隐秘的事情说出来。形式上有时是咄咄逼人的,所以要慎用,如果做好事后的缓解工作,就可以平复嘉宾的情绪。

3.对手(挑战)

这种角色定位较之法官更具有对抗性、冲击性,火药味也较浓,邀请的嘉宾常与主持人进行激烈的辩论,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开放平等的样式确实有极大的魅力。

4.演员(抖包袱)

主持人本身就是表演者,引导嘉宾与其一起表演,通常娱乐性节目多采用这种方式。美国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是这方面的高手,通过抖出一连串的包袱来达到娱人娱己的效果。

5.学生(请教)

这类角色定位多适用于嘉宾是某一方面专家、学者、权威人士。他们对某一领域的问题具有精深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分析、辨析、洞察能力。一般的主持人在他们的课题上很少能达到他们的水平,所以这时就需要谦虚地去请教,但请教不是限制发问的主动性,有时外行的疑问反而能激起专业者的谈话兴趣,这就需要主持人自己好好的把握。

三、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角色的把握方式与技巧

(一)引导法

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技巧,主持人通过话语铺垫,循循善诱,选定嘉宾心里最敏感,最激动也最能引发他诉说愿望的话题,来打开整个谈话局面。比如《艺术人生》的一期节目中朱军访谈老艺术家秦怡的时候,将视角对准秦怕的个人生活,尤其集中在她与患精神分裂症儿子之间的关系,引导秦怡逐渐打开自己的回忆。

(二)激将法

当面对嘉宾有意回避,或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就会出现尴尬冷场的局面,这就需要主持人随机应变,用明知故问、反向逆问、将错就错等方法去激嘉宾,逼他说话。像《鲁豫有约》专访李敖,李敖以才学和风流逸事而闻名,而他一向看不起女性,鲁豫就激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美女,李敖说是,那胡茵梦是不是美女,为什么那样对她?李敖忙转移话题,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煽情法

把握嘉宾心中最隐秘的情感爆发点,借用一些象征符号,来营造一种诱发情绪宣泄的氛围,多适用于情感型访读节目。如《艺术人生》专访刘欢,开场时朱军拿出一瓶“玉泉山”啤酒与刘欢对饮,勾起刘欢对大学生活的回忆,达到了很好的煽情效果。

(四)共鸣

主持人寻找与嘉宾情感的共同点或人生际遇、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相似点,进而与嘉宾形成身心的共鸣,使嘉宾感到遇到了知音,原先的情感诉说障碍就会慢慢消失,从而把自己最本性的一面展现出来。

如《艺术人生》专访导演陈凯歌,朱军拿出一把陕西的黄土,说到自己也是西北人,当年到北京求发展思念故乡的黄土,一下引起陈凯歌的共鸣。接下的谈话陈凯歌难得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人生感受都说出来了。

猜你喜欢

把握传播者角色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1927年至1937年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的发展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法治媒体如何讲好法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