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书法与建筑

2018-09-28谭延祯罗淑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联系书法建筑

谭延祯 罗淑君

摘要: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浅谈书法与建筑之间的联系。首先从书法与建筑的起源中寻求共性,其次从汉字入手,探索书法结构中的建筑构造的影子,从而验证书法与建筑是的关联性。同时初步浅谈了挖掘建筑空间与书法作品文化的呼应关系。

关键词:书法;建筑;文化;联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007-02

书法与建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中国人对世间事物的认识,体现了其独特的空间与时间意识,二者的本质联系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在长期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创造了书法与建筑之美。

一、书法与建筑的文化起源

追寻中国古代书法与建筑文化的源头与脉络,最终都指向并回到了自然。人类在自然中生存发展,创造了文明与文化。在中國古代哲学中,有“天人合一”的理论,通过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再到与自然并存,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古人充满智慧,看禽依树搭巢、兽居于洞穴,也就学会利用石器挖掘搭建巢穴,诞生了人类最原始的居住形式巢居和穴居。夏季避开禽兽的攻击,居于树上的巢中,冬季为了保暖,居于穴中。为了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开始了群居生活,构木建房,出现了木构件建筑。

书法是文字艺术化的产物,书法脉络的源头源于文字产生,文字的产生是对自然的模拟象形。东汉蔡邕《九势》开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古文字书体演变是在不断降低文字象形结体中,增强了气韵上的自然美。人的观念上、思想上都是脱离不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张怀瑾伎字论》中对:“其草诸贤未尽之得,惟张有道创意物象,近于自然,又精熟绝伦,是其长也。”在书写章法气韵中确立字的形态,最终归于自然,寻求书法的美妙。

古建筑与书法,都是中国古人敬畏自然、学习自然的表现方式,他们属于一条脉络的不同分支,彼此性质不同,所处的理论层次不同,但都是围绕自然而展开的。

二、书法与建筑的内在联系

建筑是由台基、墙柱、楼板层、楼梯、屋顶以及门窗作为基础组成部分。通过中国建筑中独有的结构——斗拱,使所有组成部分插合于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建筑整体。

在书法中,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如同盖房子,横、竖、撇、捺、点等所有的笔画如同建筑之中的基础构件。在书写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书写出来,这种方式方法叫做结字法。在起草建筑构图时,需要把每个构件合理安排位置,以确保其房屋安全性、持久性以及空间的合理利用性,这种上下协调均匀的方式在书法中称为结构。

在中国古建筑中,建筑并不是独立体,往往以建筑群为一个基本单位,这是园林。其在构造中的布局在书法中也是通用的。我们在书写完整内容的作品时,往往不仅仅关注的是独立的单个字,而是整体的布局,在书法中的专业术语称为章法。在中国建筑中,颜色也并不是单一的,如紫禁城的红墙琉璃瓦,江南徽派的黑、白、灰。在书法中,也有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称之为墨法。

书法结构又称为结字、间架或结体。书法的结构往往和书家的审美风格以及文字书写规律有直接联系。因书风的多变,在结构中有了疏密、虚实、匀称、呼应、聚散等多样的规律变化。多样的规律变化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空间布局。在建筑中,墙柱等边缘线的形成看作为字的笔画,与台基和屋顶融汇,形成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就是单个字点画结构关系,外部空间是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呼应,相互协调的章法布局。

在这些空间中,他们都需要一个连接点或者一个支撑点,使这些空间成为一个整体。在中国建筑中,斗拱就起到了支撑点的作用,对屋顶与墙体起到了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过渡效应。在书法中,结构骨架的支撑点起到了支撑整个框架的作用。

这个支撑点,其一可能是一个字的主笔,如汉字笔划中的“斜钩”、“弯钩”,在“我”字中,整个字的支撑完全依靠着竖钩与斜钩,两个钩向两个方向拉伸,最后形成了中宫收紧,两端伸展的字形结构,成为了负负得正的稳固的框架。如果两个笔划缺了其一,这种稳定就会被打破而坍塌。其二可能是一个转折,也可能是多个笔画交汇的一个点,如“米”,以中心点为基准向八个方向延伸,不管多长,整个字是稳定的。这个支撑点把握了整个字的重心,也同时成为不同书家形成不同风格的方法。

古有仓颉造字说,“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中国汉字的造字法总结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象形文字出现的最早,以真实图像为参照,用简单的图画来作为文字。甲骨文就是以象形文字为主。

甲骨文,中国古汉字的一种书体,是殷商时期人们用于占卜祭祀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国汉字的演变大都以甲骨文为基础,在结构,笔法上加以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甲骨文的文字中也出现了大量和建筑构造相关的文字。例如汉字中的“高”字,在甲骨文中的书写方式是“”。它就是由建筑象形过来的文字。看左图显示,高像是一座建好了的城墙楼阁,点与横为屋顶,口为中间的窗户,下面的竖与横折钩为台,他要比上半部分高,表示为高。里面的口可能为门,也可能为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甲骨文把建筑中的台基、屋顶,门窗等标志性构件通过横竖等汉字基本笔画表现出来。如字“门”中,可以把它象形成两扇门形,在甲骨文中书写为“菌”与下图古时候农家的柴门基本相似,后来简单书写,省略其上面的梁,书写方式成为“門”再到后来简化文字,把中间两扇门的形状去掉加上了门梁,成为了我们现在书写的“门”的符号字样。

三、书法在建筑中的应用

在古代建筑物中,常常会见到书法元素,比如在建筑物上的牌匾,在宫廷、庙宇中常挂竖匾,或名为风字匾,四周一般雕刻着云龙花纹图样,园林、店铺多为匾额,或黑底金字,或着扫青扫绿,将雕刻与油漆结合起来。牌匾融汇了汉语言文化、书法、中国建筑、雕刻以及绘画等多种元素。他成为了中国一种独有的文化符号。尤其是在园林中,亭台楼阁上都挂有牌匾。

在建筑木雕图样中,也融入了书法的元素,以文字组成的字类图案,如卐字、福字、寿字和佛梵文字样等等,他们大多作为边框花纹与其他图样结合构图,如寿字与蝙蝠的图样组成“福寿”。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脊梁装饰是比较讲究的,屋檐最前面的遮挡物——瓦当,就是最早拿来进行修饰的对象,在秦汉时期,瓦当不少刻有皇家官方用语或吉祥文字,这就是典型的文字纹,多是篆书,字形随瓦当的形状随意变化,字形古怪却工整,最有名的如秦代的延元万年,汉代的甘泉上林等等。

建筑中的书法元素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书法进厅堂,成为了艺术装饰品,这种现象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建筑室内空间可以用高堂阔厅一词来概括,促使大量的巨型书法进入了厅堂,也许这与当时先进的造纸术有关系,出现了大量的整张巨型纸,大幅纸张,使得书家更能够抒发个性,解放天性,书写单个字整体也放大了数倍,所以才出现现在留存的明清作品,大多是中堂,对联等竖式作品等。这与建筑的形制密切联系。

四、结语

总之,书法中从造字、结构,再到章法,乃至最终装裱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中间都是有建筑的意向。而建筑的形式、空间等也往往得到书法的启示,二者是具有外部及内在的联系的。

从建筑构造、空间等方面入手去探索书法的脉络,不仅为书法结构提供了帮助,也为整幅作品章法布局及装裱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联系书法建筑
诗书画苑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