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教学中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及疏导策略
2018-09-28朱林妹
朱林妹
【摘 要】劳动与技术是小学阶段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实践为特征的学科。针对小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滋生的挫折心理成因分析,教师可以采取 “寓教于乐,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示范纠错,强化过程性指导”等疏导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挫折心理;劳动与技术;成因分析;疏导策略
劳动与技术(以下简称“劳技”)是一门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实践为特征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因为身心发展的特点,心理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在劳技学习中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挫折心理。厘清造成小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实施有效的疏导策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教学实效。
一、小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
契科夫说:“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动手能力不强,在学习知识和动手操作上都容易产生挫折心理,究其原因可概括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成因分析如下。
(一)外部因素
1.成长环境的影响
目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呵护,在生活中鲜有使用工具动手操作和经历挫折的机会,操作能力和抗压能力因成长环境的影响普遍较低。而劳技学科有大量需要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学生因不认识工具、不会使用工具导致操作失败成了实际教学中的家常便饭,这种结果会让他们尝到挫败感,故产生消极心理。
2.教材难度的影响
目前使用的小学劳技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确实过难。如五年级下册《铜丝纸巾盒的制作》一课,要求采用粗细不同的金属丝材料,运用扣结和绑接的技术,制作纸巾盒的立柱并进行装饰。由于五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难以满足该教学内容的要求,仅就涉及的工具和技术而言,大部分学生难以利用钢丝钳将材料连接成型,这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反应随之而生。
3. 纠错指导的不足
当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观察学生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的情况,深入其中进行同步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学设备、教师指导水平等方面的欠缺,学生出现的操作流程错误、操作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指导,导致学生作品的成功率低,从而影响学生的信心。
(二)内部因素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低,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往往会因一时成功而沾沾自喜,因一时失利而垂头丧气。他们的认知方式不够完善,这也导致了他们在看待某些问题的时候,容易片面、偏激,从而产生挫败感。
1.个体差异 ,产生挫败
小学生在能力、体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全,对于一些需要力量或精细的动作技能难以掌握,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学习掌握新知识比较慢且表现出动作不协调性。这些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步改善的。但这些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常常会产生自卑感,长此以往必然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劳技的兴趣。
2.重视不够,产生厌学
劳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考查科目一般不用进行书面考试。这使学生误以为这门课程不重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学生会因为其他学科的作业负担而无法将精力投入到劳技课程的学习中去。
二、小学生挫折心理的疏导策略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是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素质尚处于发展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一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这说明,挫折心理可能对人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有些学生会在逆境中奋起,直至完成目标;有些学生则会意志消沉,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应该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一)寓教于樂,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就是挫折与成功的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不必要的受挫因素。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观察学生的活动,因材施教。例如,对个性比较外向、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沟通方法,同时增加一定的难度或让其担任“小老师”;对那些胆怯、完成任务有难度的学生,则给予鼓励和指导并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特点组成学习小组,一来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组际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吃苦耐劳、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二来发挥小组团队精神,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克服困难,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适度的挫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闪光点,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以积极的心态努力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劳技教师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理解错误或操作偏差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做好预案工作。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给予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设计要顾及每个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仍以《铜丝纸巾盒的制作》一课为例,用钢丝钳将铜丝制作成直角状或弯形的扣结,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设计了两个操作小游戏,力图突破难点。游戏1是请每个学生在30秒内,用钢丝钳独立把铜丝折成1厘米高的直角(见图1)。游戏2是将铜丝两头折成1厘米长的弯钩(见图2),并将铜丝扣结成环形。游戏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在组内进行展示交流,概括制作技术的要点、注意事项等。这两个小游戏,有效地分解了教学目标,通过互帮互学,提前突破了难点,为完成教学目标做好铺垫,缓解受挫心理,增强了自信心。
(三)示范纠错,强化过程性指导
劳技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演示规范技术动作和操作流程,对学生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影响着学生劳技作品的成功和劳技素质的养成。例如,劳技课的操作环节经常会用到特定的工具,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各不相同,教师不能因怕麻烦而不做示范。在《铜丝纸巾盒的制作》一课中,钢丝钳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鲜有机会使用,常因操作动作不规范或手握工具的部位不正确,无法或很费力才能剪断铜丝。因此,教师在学生制作前,要使用规范的术语,清楚地介绍和示范正确规范使用钢丝钳的方法,让学生模仿操作。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铜丝放在钢丝钳刀口后端、手握在钢丝钳手柄的后端操作最为安全、省力、规范,使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学生在练习时,教师须加强巡视指导,发现个别学生操作错误时要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纠错指导应语言简洁、语气亲切、表情随和,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清,减少学生因操作错误或失败造成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操作错误,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集体性纠错。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认识云雀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压线穿线的方向和顺序错误是造成编织云雀结困难的普遍现象,于是采用智能手机拍摄具体操作过程的录像,然后在展示台上播放,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编织过程中穿绳子的正确方法和顺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化解学习中的难点。最终,每个学生都能编织出漂亮的云雀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挫折是一味“苦口良药”。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教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劳技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改进教学,以真挚的爱心、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地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心,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提升劳技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小学 3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