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评价及发展模式探讨*
2018-09-28孙燕敏
焦 红,孙燕敏
(东北林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一直是关乎我国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2]。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肩负着推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黑龙江省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过去多个五年的发展思路与实践结果总结,强化了对研究与处理分析的重视程度,并提出了“两大平原经济区”的建设新方向,计划将“两大平原经济区”作为新一轮的全省农业发展示范区[3],并深入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的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通过政策、科技、资金、服务等的投入,引导社会加强对农业资源全面开发和利用。黑龙江省从提出农业科技发展战略[4],转向发展外向型农业[5],最后向都市农业发展[6]。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实际和农业产业发展与创业优惠政策,黑龙江省先后制定了《黑龙江省2011年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规划》《黑龙江省2016年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区域布局规划》《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的发展规划》,确定了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四大粮食作物的主导品种和苗头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7]; 建设全省八大经济区规划信息库,实现了信息化管理[8]。虽然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初见成效,但是农业规划的战略性发展与现实经济社会及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张战国等[9]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导致各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显著差异。杨晓雄等[10]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布局进行研究,发现区域土地利用存在严重不足。此外,工业发展领域,以及以商贸流通业为基础的整个服务行业,发展均比较滞后,也使得区域内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农业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较为缓慢。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要根据黑龙江省的经济基础以及自身的资源禀赋等状况有侧重地展开,着重探讨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
尽管学术界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研究的方向较为单一。例如,叶长远[11]侧重于研究项目管理问题、马边防[12]重点研究低碳化发展、其他研究也是基于地域、政策、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多方面研究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文章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垦区发展的新政策,基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视角,评价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效,探讨黑龙江省农业适合发展的模式,为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参考。
表1 2013~2016年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农业基本情况2013201420152016农业总产值(亿元)946.9997.6957.4948.7农业生产总值(%)1717.317.417.4粮食总产量(万t)6 004.16 242.26 324.06 05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9 63410 45311 09511 832农民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35.228.227.527.7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4 848.75 155.55 442.75 634.3化肥施用量(万t)245.0251.9255.3252.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2 516.82 659.62 687.82 731.7两大平原辖区农场数(个)114114114114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比例(%)6.877.169.159.67农村用电量(万kW·h)669 533695 625725 812774 675有效灌溉面积(万hm2)534.2530.5553.1595.3绿色食品加工业(个)561580600890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万hm2)26.626.924.524.1
1 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北部,因省境内的黑龙江而得名。东北与俄罗斯为邻,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南接吉林省,处于北纬43°26′~53°33′,东经121°11′~135°05′。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粮产基地,为全国提供了14.3%的商品粮。全省总面积47.3万km2,其中土地面积45.5万km2,而耕地面积占33.5%,达到了1 780万hm2。此外,国家把两大平原列入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的示范基地,逐年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标准化、农村繁荣发展、贡献率上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黑龙江省2013~2016年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如表1所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农业综合开发逐渐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价,提出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鉴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查阅大量文献后,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13-15],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衡量,对参评的多个指标邀请31位专家进行打分,利用MATLAB7.0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相对应的重要性权重,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作出评价。
2.1.1 指标的选取原则
(1)客观性原则
首先选取的指标必须具备比较强的客观性,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效果,并且在进行评价时,评价者根据重要性程度打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
(2)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从各方面来反映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它必须具备整体性和系统性,其评价需要涉及经济、政策、生态、科技、管理、农村发展等方方面面。因此,所选指标既能反映黑龙江省农业开发的效果,也要尽可能覆盖农业各个领域。
(3)可操作性原则
选取的评价指标所用数据要易于收集、整理,尽量选取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统计的数据,方便专家进行比较打分,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来源于实际,使评价结果具有现实意义,易于理解、采纳及应用。
2.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涉及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发展、农业资源的利用、农业科技的应用、生态环境、农村发展以及政府管理等,综合这几个方面并考虑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则,确定了基础资源设施、科技应用、生态建设、经济效益、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6个层次。参考前人研究指标确定的依据[15-16 ],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拟定了23个指标全面覆盖了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各个方面,并赋予各指标的具体含义,详见表2。
表2 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指标含义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评价基础资源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单位耕地面积内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田水利化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电气化水平劳均用电量土地资源利用率开垦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科技应用农业信息化水平国家互联网用户的比重农业良种化水平优良品种率科研人员农业技术人员比重生态建设生态高标准示范点生态园区示范点的数量及发展程度绿色食品产值率绿色食品在食品总产值中的比例环境保护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经济效益农业产出包括耕地产出率和粮食单产区域内支柱产业贡献程度实力产业所发挥的贡献程度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工业和农业产值加工业和农业创造的利益劳动就业共享力促进农民就业的能力政府管理园区建设与规划园区建设规模和发展方向宏观调控机制政府宏观调控各部门关系和职能政策影响程度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农村发展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的人均净收入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比例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产品商品量在农产品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2.1.3 构建判断矩阵
在AHP模型中,对指标层中的各指标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根据它们相互之间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量化,最后构建出判断矩阵R。在式(1)中,Bij>0,Bji与Bij互为倒数,即Bji=1/Bij,Bij表示Bi相对Bj的重要性,比值越大,则代表重要程度越大。反之,Bji越小,则表示Bj相对于Bi来说不重要。判断矩阵中各指标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数值一般是通过权衡专家的意见以及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等多方面综合得到结果。通常的取值包括1~9和其倒数,其赋值和对应含义详见表3。
(1)
表3 判断矩阵的相对重要性标度及其对应含义
赋值(Bij)含义1两因素同等重要3i因素比j因素稍微重要5i因素比j因素明显重要7i因素比j因素非常重要9i因素比j因素极端重要2, 4, 6, 8中间情况标度值倒数两因素相比,较弱者为倒数,Bji=1/Bij
2.1.4 权重的计算方法
由于R矩阵每一行都近似地反映了权值的分配情况,所以可以按行归一化,计算算术平均值,估计比重权数。
(1)判断矩阵的计算
(2)
(2)计算Mi的n次方根
(3)
(4)
(4)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利用CI值和查表所得的RI值(表4)求出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CR反映了相对一致性的程度,当CR<0.1时,判断结果一致性在接受范围; 当CR>0.1时,判断结果不在可接受范围,应该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5)
(6)
(7)
表4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n123456789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
2.2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年度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以及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实地调查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表2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该研究在实际操作中,邀请31位专家首先对准则层6个方面进行打分,按照两两比较的原则分别构建出判断矩阵,经过综合整理得到如下判断矩阵:A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B1~B6分别代表基础资源设施、科技应用、生态建设、经济效益、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利用MATLAB7.0软件计算得到各准则层的权重为(0.09, 0.17, 0.28, 0.28, 0.08, 0.10),并且经检验,CI=0.11。由于该判断矩阵为6阶矩阵,查表4,RI=1.24,CR=CI/RI=0.089<0.1,说明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同样地,请31位专家为准则层中的每一项指标打分,例如基础资源设施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化水平、农田电气化水平和土地资源利用率4个具体的指标,对这4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他指标依次构建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对指标层构建的多个判断矩阵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出各个指标的综合权重,详见表5。
表5 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权重值指标层权重值综合权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评价基础资源设施0.085 6农业机械化水平0.181 70.015 6农田水利化水平0.232 10.019 9农田电气化水平0.108 00.009 2土地资源利用率0.478 20.040 9科技应用0.173 9农业信息化水平0.139 60.024 3农业良种化水平0.332 50.057 8科研人员0.527 80.091 8生态建设0.281 6生态高标准示范点0.539 60.152 0绿色食品产值率0.297 00.083 6环境保护0.163 40.046 0经济效益0.281 6农业产出0.367 40.103 5区域内支柱产业贡献程度0.206 10.058 0农业产业结构0.095 00.026 8加工业和农业产值0.12540.0353劳动就业共享力0.206 10.058 0政府管理0.081 6园区建设与规划0.443 40.036 2宏观调控机制0.169 20.013 8政策影响程度0.387 40.031 6农村发展0.095 7农村居民人均收入0.343 10.032 8农业规模经营水平0.208 70.020 0农民经营管理水平0.119 90.011 5农民组织化程度0.226 40.021 7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0.101 90.009 8
3.2 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准则层中生态建设、经济效益和科技应用的权重值较大,分别为0.281 6, 0.281 6, 0.173 9,说明黑龙江省在农业综合开发进程中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科技应用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基础资源设施权重值为0.085 6、政府管理权重值为0.081 6、农村发展权重值为0.095 7,这3项的权重值都比较低,说明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更加关注经验效益、生态建设和科技应用对人们可以产生直接影响的方面,而基础资源设施、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3 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3.3.1 基础资源设施方面
基础资源设施是衡量农业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最基础的指标。在评价基础资源设施方面的4个指标中,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权重值最高(0.478 2),说明黑龙江省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农田水利化水平的权重值为0.232 1,表明农田的灌溉水平相对较高,从表1中也可以发现从2013~2016年黑龙江省的有效灌溉面积从534.2万hm2增加至595.3万hm2,再次验证表5中的权重分析结果; 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水利化水平的权重值分别为0.181 7和0.232 1,说明黑龙江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基本上健全;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电气化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农田电气化水平的权重值仅为0.108 0,尽管表1中统计数据从2013~2016年农村用电量在逐年增加,但是权重数据表明黑龙江省的电气化程度还是比较低。
3.3.2 科技应用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发展农业必须应用科技的力量。在反映科技应用的3个指标中,科研人员的权重值(0.527 8)非常高,说明政府和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农业科技的应用必然涉及到农业的信息化和良种繁育,从表5中可知,农业信息化水平权重值为0.139 6,说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良种化水平权重值为0.332 5,说明黑龙江省比较重视科研工作,良种的繁育工作完成较好。
3.3.3 生态建设方面
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其涉及到的指标包括生态高标准示范点(0.539 6)、绿色食品产值率(0.297 0)和环境保护(0.163 4),从3个指标的权重值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更加重视生态园区的建设,生态园区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绿色食品产值率处于中等程度,说明黑龙江省支持绿色农业企业,绿色食品企业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环境保护代表的是化肥施用量,表1中统计数据表明化肥施用量从2013年245.0万t增加至2016年252.7万t,说明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3.3.4 经济效益方面
经济效益是评价农业综合开发最重要、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代表经济效益的指标有以下5个:农业产出(0.367 4)、区域内支柱产业贡献程度(0.206 1)、农业产业结构(0.095 0)、加工业和农业产值(0.125 4)和劳动就业共享力(0.206 1)。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得出,农业产出在经济效益方面占有重要的比重,尽管粮食总产值和总产量均有所降低(表1),但农业生产总值所占百分比并没有降低,说明黑龙江省的农业产出值比较高。加工业和和农业产值、农业产业结构的权重值都很低,说明黑龙江省农业加工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3.3.5 政府管理方面
政府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园区建设与规划、宏观调控机制、政策影响程度3个指标,其中园区建设与规划和政策影响程度在该层面占有主导地位,说明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园区的规划建设,而且受到政策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宏观调控机制的权重值为0.169 2,说明宏观调控的优势不明显,难以调控市场供需结构。
3.3.6 农村发展方面
这一层面是最能体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方面,它包括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除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之外,其他几个指标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相当。表1中的数据具有相同结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9 634元(2013年)增长到1.183 2万元(2016年),恩格尔系数从2013年的35.2%降到2016年的27.2%,均说明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农村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反映了农民开始提高知识水平,开展规模化经营和自愿加入合作组织,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通过计算指标层23个指标的综合权重,结果表明生态高标准示范点的权重值最大(0.152 0),说明生态高标准示范园区的建设水平比较高,在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农田电气化水平(0.009 2)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0.009 8)的综合权重值都很低,表明农业发展可能受到电气化水平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的制约。该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与周圆[3]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该文的研究结果具有相对的准确性。虽然水利化、信息化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加工业和农业产值的作用在农业发展中有所体现,但是所占的地位比较低。综合来看,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整体较好,但是在其他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农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农村发展缺少其他行业的带动力。虽然农业发展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也要注意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协调黑龙江省整体的经济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全方面提高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该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进行综合评价,从整体来看,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结果良好,尤其在经济效益、生态建设和科技应用方面,在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不同层次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农村发展、基础资源设施和政府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综上所述,只有协调各个领域的发展,才能更快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的进程。
4.2 建议
随着黑龙江省农垦改革的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黑龙江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但基础资源设施、政府管理及农村发展等方面限制了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在发展模式方面,建议结合“农业+”的理念构建农业综合体多种模式发展体系。农业综合体集产、学、研、销、文、娱等功能于一体,可形成多种模式如:农业+娱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模式,形成产业互补、功能互动的模式体系,使“经济型”农业向“经济+社会+生态”现代化农业转变,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农业转型有极大的积极作用,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发展模式。
为了促进农业尽快实现多发展模式并存,需要利用现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科技支撑,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第一,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完成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的规划建设,在保证稳产的同时,建立美丽乡村; 因地制宜,鼓励乡村建设观赏性农业采摘园,构建农业和旅游业共生的耦合模型; 宣传黑龙江省特色农业文化,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打造黑龙江省特色品牌; 调控农产品供求关系、减少政策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力; 加大财政补贴或者给予农民与切身利益更加紧密的优惠政策等。第三,优化产业体系,增加特色农产品种植比例,增加农业收益渠道;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农户可以联合建立生态农场、草场,发展畜牧养殖业,在一定规模下,可以发展为生态畜牧园区; 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环保意识; 自觉学习农业政策,积极配合政府完成农村规划,推进城镇化进程。
结合已有的农业综合体发展模式[17-18],建议黑龙江省农业综合体可以参考以下模式发展:“一村一体”发展模式,结合美丽乡村计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同步建设农业综合体; “一园一体”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园区升级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 “一企一体”模式,依托单个或多个企业或者合作社建立农业综合体; “一业一体”,凭借地区主导优势产业建立农业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体的打造,利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逐步使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即“1+2+3”的第六产业,继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产业间距,形成块状农业架构,建立起农业综合发展和全省小城镇产业之间的衔接,从而助力黑龙江省城镇的集聚,加快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