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建筑”在形式与功能的平衡方面对当今中国建筑的影响
2018-09-27夏源薇常小磊林拔群
夏源薇 常小磊 林拔群
摘要:建筑是功能化了的城市雕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标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真实写照。因此,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产生了形式各异的建筑。归根到底,建筑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精神寄托。所以一个建筑的诞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像是从这块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样,要考虑到周边的很多因素,不是凭空产生的,要考虑到建筑的存在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时代的鲜明烙印。
关键词:形式;功能;参与感;环境;符号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279-01
一、“奇怪的建筑”在当今中国处于尴尬局面的原因
由我国台湾地区李祖源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沈阳方圆大厦,建筑的造型是古钱币,该设计的理念是天圆地方,着重考虑了建筑的形式,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缺乏对建筑功能方面的斟酌考虑,换句话说,该建筑只满足的形式上的需要,而忽略了功能上的要求,这种形式也表现得很俗气,人们看到的第一眼就是“钱”,与周围的环境和历史文化不相容,一些当地领导人为了做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标,盲目的引进一些奇怪的建筑设计形式,为奇奇怪怪的建筑在中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可能。
相比于西方,中国现当代设计发展和西方现当代设计发展阶段性的错位,也是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在17世纪西方就进入了资本主义革命时期,已经迈向了现代,而我国还是清王朝时期,才出于近古时代,不可否认,我们一直处于落后但却想极力追赶的一个过程中。所以过度想赶上西方的脚步,导致我们的建筑不伦不类的。从部分国内作品来看,出于很多现实的原因,在建筑创作上进行折衷性的探索,或停留在追求“历史主义”的过于宏大的、大而不当的符号性、象征性意味,动辄“中华文化”、“儒家文化”,以便为自己争取合法性;或仍然残存“个人英雄主义”的创作态度,为了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理念,建造出违背功能的“奇奇怪怪的建筑”,而非平和、谦虚、具体地与当地环境和文脉对话。
《马丘比丘宪章》在城市设计思想方面说道,给人们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建筑的首要任务,应强调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要追求建筑环境的连续性,追求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和谐共生。“奇怪”就是没有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符号,建筑的存在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建筑屹立在那显得格外孤独,不融洽自然奇怪,不合群自然被质疑。综上所述,现代主义在奇怪的建筑方面不够彻底的革命体现在残忍的理想化、个人英雄主义、阶段性的错位和让位于自然、场地和大众。
二、建筑形式的“奇怪感”固然重要,人们参与其中的“奇怪感”更重要
奇怪的感觉不只是外观上的视觉冲击,还体现在人们进入建筑内部与建筑进行互动体验,行走其间的每一帧的奇怪感受。从审美心理的分析来看,一切不合乎常理的存在,无论是在建筑外观、还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改造,让人与建筑互动交流后的“奇怪感”大致有恰如其分和不盡人意两种情况。
“奇怪感”表现得恰到好处的在展馆这类案例尤为突出。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是一个精神性的空间,不仅从感观上抓人眼球,走进其中更是拨动心弦。正是因为“奇怪',人们才会驻足观看,倘若平淡无奇人们就会自动归类到已知的意识形态之中了,朗香教堂不仅线条充满张力,人们的视线和心理感受也充满了张力,通过彩色玻璃的光影,让人们内心跌宕起伏,这与中国的造园手法很像,讲究步移景异,震撼人心。由丹尼尔·李布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大量使用折线,身临其境感到很悲痛,很压抑,那么这个作品的目的达到了,抓住了人心。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同样,也是通过光感营造出平静安然的氛围,他在每一个作品中都会考虑到人的心理感受。他近期刚落成开放的墓地公园更是震撼人心,同样采用了中式含蓄的设计手法,大佛“藏”在其中,充满神秘感,慢慢走近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暗示,起到了双重震撼人心的效果。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库哈斯的葡萄牙音乐厅律动感很强,给人一种极大的不确定性,总觉得有一种变幻莫测的事要发生一样,这座音乐厅和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一样,从你进入展馆的那一刻起,就要按照设计师的心理暗示步步前行。
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斯住宅是不尽人意“奇怪感”的典型案例,大面积的玻璃给人心理极大地不安全感,没有了私密性,居住在里面心理总觉得怪怪的,不自在。同样的案例还有安藤忠雄设计的住吉的长屋,这座在海边建造的“玻璃盒子”不仅湿气重,而且室内功能分区也不合理,但安藤的设计理念是不被安逸的方便性牵着鼻子走,打造出走进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这一点是值得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的。
人的内心很柔软,变化微妙,扣人心弦的“奇怪感”会从意识形态刺激听觉、视觉和联想,由此可见建筑的体验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