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广场舞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2018-09-27李晓帆
李晓帆
摘要:广场舞是一种融健身、娱乐、观赏为一体,与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体育健身运动。本文在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广场舞的社会价值、体育锻炼价值、促进身心健康及人际关系等特性进行了分析,证明将广场舞教学融入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调节心理状态,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广场舞;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272-01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广场舞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指一所高校在大学教育理念的导向下,在特定的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它是一所高校办学精神和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新型的大学校园文化急需建设。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创建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有效办法。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参与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瑜伽、太极、健美操等各种健身方式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通过全民健身,人民体质健康得到很大改善,这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强化健身意识,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广场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适应性广泛,音乐响起随到随跳人人皆可舞之,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运动,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并得以发展迅速。将这项全民参与的健身运动融入高校校园,将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广场舞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首先,广场舞是一種艺术表现形式,它走进高校校园有利于加强校内空间与校外空间的联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实现国家对学校提出的阳光体育和终身锻炼的要求。在大学校园开展广场舞教学,让它成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能让人民群众喜爱的社会活动在学生阶段就得以传播,加强了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把广场舞发展推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必将让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其次,广场舞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具备健体、健美双重作用。现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长期缺乏锻炼,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都得到了良好锻炼,同时消除了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达到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各方面活动能力的良好效果,对大学生终身锻炼起到积极作用。在优美动听的舞曲中,广场舞用心灵共享把情感注入舞姿之中,表现出各种动静姿态,塑造出各种美妙组合,创设出健与力、动与静、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意境,给人们一种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练习广场舞对姿态、形态、神态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当今大学生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因此大学生经常参加排舞练习是一项很好的美体训练,不仅能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强健肌肉,还能运动降脂,达到瘦身美体的效果。
再次,广场舞内容丰富多样,实用型强,是一个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兼具流行性与娱乐性的休闲运动,可以调节情绪、调节生活,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受指向制约的,即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翩翩起舞中,参与者注意力必然集中在优美的舞曲音乐中,伴随着节奏将情感展现在舞姿上。经常参加广场舞的练习,能让大学生在动听的舞曲和曼妙的舞姿中,消除学习上紧张的情绪,缓解考试、就业和情感的压力,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身心结合的最佳状态。
此外,广场舞作为一个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的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们的交际圈,也就是说起到了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在大学生活阶段,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影响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和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让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广场舞团队中来,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提升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在校园推行广场舞教学的困难及对策
然而,在校园推行广场舞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如高校推广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建立相关组织,缺乏练习的氛围,部分没有学习基础的大学生,尤其是男生认为个人素质和先天条件较差,担心接受能力差,肢体不协调,动作不优美导致信心不足,会被他人嘲笑。
这就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才能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各高校实际需要,编排更多适合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广场舞蹈动作,更好地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大学校园内推动广场舞的健康和良性发展,这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让广场舞汇聚成“校园和谐健康之舞”,积极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才能跳出快乐和健康。大学生广场舞也必能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闪亮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