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
2018-09-27李立平
李立平
摘要: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相关教育方法和观念,同时也会有许多方法和观念在不断消失,中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方法和观念不断产生或消失的过程。但是这种方法和观念的产生或消失不是凭空的,而是要依据某些环境和条件的。本文对当前吉林省学前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简单梳理。
关键词:吉林省;学前音乐教育;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236-01
众所周知,学前音乐教育对实现儿童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的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总体来看,学前教育仍是薄弱环节。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现状
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设置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立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根据纲要内容指导实践活动。从教育的目标设置上来看,更加强调幼儿要感受艺术中的美,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注重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性以及情感的陶冶。近年来,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设置也随目标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例如,新增了指挥、多声部朗诵及身体跟随多声部的音乐运动。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目标设置合理,教育内容丰富,较比之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总体来说还算乐观。但是,在幼儿园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学前音乐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仍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学前音乐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不高,投入严重不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
二、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的原则和思路
各级政府是发展学前音乐教育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学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将加快学前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贯彻落实我省学前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把学前音乐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富民强省、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吉林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发展学前音乐教育,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音乐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音乐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在事业规划、资源配置、监管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创新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幼儿教师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培训、资格准入和配备补充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学前音乐教育,充分满足多样化需求;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幼儿早期音乐教育培养的策略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应处处渗透着音乐教育,而不是仅局限于音乐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音乐教育形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享受氛围,让幼儿在充满人文色彩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使幼儿的音乐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幼儿的音乐知识,比如,通过散步、劳动、讲故事、做游戏等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从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在音乐中欢快地舞蹈,从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相对突出的问题,艺术能力作为一种特殊才能,虽然在每个孩子身上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但他们在学前时期可塑性很强。对孩子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农村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主要以培养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獲得节奏感、律动感和感知记忆等特殊能力为主。面对相关问题和实际困难,相关研究者应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吉林省农村学前教学现状的教学模式,尝试农村学前音乐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样也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资源拓宽实践平台,为实现高校人才和农村缺口的有效结合提供帮助。
四、结语
事实证明,吉林省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急需高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援助,70%以上的幼儿园希望高校能够在设施、设备以及专业教师方面提供支援,超过60%的幼儿园希望高校能提供教材、教法以及专业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支持。面对相关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相关研究者应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改善学前音乐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