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8-09-27龙华忠
龙华忠
摘要:民间传统文化作为社会元素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而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保证是挖掘民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理性等,本文对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如下阐述。
关键词: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文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229-01
全球化趋势、现代化迅猛发展形势下,文化经济概念界定促进文化、经济出现交相融合和渗透现象,甚至出现了二元一体交互整合现象,发展呈现为须臾不可离态势。
一、抓住地区特点,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及历史因素制约,在长期封闭、发展缓慢的历史进程中,大量独具本民族特色自身特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得以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特点包括历史久远及较深积淀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较为丰富且地域性较强等,多数保留完整。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及发展的资本,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已经融入了民族血脉中,潜移默化的在社会生产中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断使用过程中,可促使保存更好、不断增值,进一步促进民族生存、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需要紧密结合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特色进行开展,对于少数民族原生态传统文化群体而言,需要认同、尊重并发扬世世代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共同遵守本民族社会行为规范,秉持本民族价值理念及民间信仰,发扬本民族的各项精神等。分析发现,民族原生态传统文化蕴含着本民族对自身所处自然环境、心理背景、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文化阐释机制,也体现了本民族价值判断及取舍机制。
从某一角度上说,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社会转型过程,从传统农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而其中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作为关键环节必不可少。人类学理论中将传统与现代化关系归结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具体而言,传统是过去的现代化,是今天的古代化。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过程中,总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明,若不继承已有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会失去社会发展牢固基础,而另一个方面,若不在传统文明原有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社会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继承和发展实现了辩证统一,现代化突破传统也继承、更新传统,从发展角度观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并不是摒弃过去,而是延续过去,现代是过去演化而来。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期间,传统文化内在蕴含的现代化萌发及催生因素是可取之处,对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梳理可在现代化发展中将原生态传统文化中优秀文化元素合理运用,例如人文价值理性等。对本地区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挖掘及梳理可在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取筛选、开发利用其中人文价值理性精品,促使本地区民间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自身时代性内涵。因此,需要为本地区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浓缩信息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以利于正确解读少数民族在以上三个方面凸显的优秀文化元素,确保以上优秀文化元素可顺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另外,对文化主体文化自觉性意识进行唤醒、培养现代化思想价值理念也可明了传统文化优势、了解传统文化劣势,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目的,将传统文化中优秀文化因素、现代化思想理念运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三、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约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及历史因素,特点是稳定性及传承性,原生地整体文化元素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例如,民间医药、歌舞及语言等,在民族特定历史时期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均为该民族存续的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需要立足于各个民族存在实际,不可避免会受到各个民族成员中现有思想及观念、行为等影响,是基本规律,对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可看到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可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社会转型社会历史基础,可迎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内在要求并遵照因时因地制宜发展理念,进而推进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四、结语
就文化本身内含的经济功能角度而言,文化做为软实力可对民族生存起到推动作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持久不衰,因此,民间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因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可有所作为。
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挖掘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人与人关系和谐理念、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念,顺应本民族地区文化特色,推动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均可促使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加强,可促进民族成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筛选、提升自身社会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