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救助的完善和发展
2018-09-27关丽净
【摘 要】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并在运行实施中解决了诸多社会问题,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原有体制弊端的基础上又面临着新挑战,社会救助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社会救助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及面临的新挑战,并从政府,社会,救助对象各个角度出发提出完善社会救助的建议,使社会救助制度在应对经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完善 建议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关注社会救助并开始了制度的构建,集中体现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等其他专项救助制度为补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制度已初见雏形,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体制的运行发展,社会救助还存在一些尚待改进和面对新形式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救助内容,救助范围,救助水平和救助效果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相应建议,发挥其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社会救助的制度建构仍然不够完整。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的依据基本上国务院或当地政府颁布的是一些“条例”“决定”、“文件”,甚至“通知”等,这说明立法的层次还比较低,并且社会救助常被看作是一种慈善或施舍,而不是公民的法定权利。
(二)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一方面,我国城乡社会低保标准仍处于很低的水平。2014-2016年我国城市低保标准呈现递增趋势,增速分别为109.73%;107.63%,平均低保标准为442.94元,2014-2016年我国农村低保增速分别为103.76%;119.4%. 平均低保标准为256.29元。虽然低保标准支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数据不应该单纯从数字增长或者减少上来分析,加大对低保资金的投入一方面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有关,同时社会救助的标准还要参照当时的国民平均支出消费情况。另一方面,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政府对社会救助财政投入也偏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5)报告,中央对农村低保补助数额占农村低保支出总额的比率较高,2011年最高为75.27%,其余年份均在60%~75%。2013年中央政府的补助额为612.3亿元,是2009年的2.4倍。这说明我国农村低保支出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资金支持。
(三)是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严重不足。根据民政部政研中心2012年对全国10省市社会救助服务人员调查,基层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当中只有14.0%的人是专职从事社会救助工作,而其他的人都是兼职做社会救助管理,有31.1%的人身兼四职以上。被调查的社會救助管理服务人员中有80.7%的人反映其工作压力偏大。这些调查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基层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人员队伍还没有达到专职化,其专业化水平也很低,很难适应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加强社会救助专业化建设。
三、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社会救助立法,实现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法制化。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制化水平比较低, 要充分发挥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中的突出作用,就必须尽快推动《社会救助法》的出台,对社会救助的实施主体、对象、标准、范围、期限、条件、监督、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规范,,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应该就社会救助各个项目的具体操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包括对社会救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督,对救助资金与实物管理的监督,对社会救助的公正度进行监督,对社会救助的效益进行监督等。
(二)科学设定救助标准,扩大社会救助对象和内容的覆盖面。科学合理的救助标准是在社会救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偏低科学的救助标准应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等指标为参数,由于我国存在区域性差异,在确定低保标准时,要根据不同的地方的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参考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建立稳定的社会救助财政制度。救助资金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物质基础,缺少充分的资金保证,救助体系就不能发挥实际效用。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的经费来源由地方财政为主要责任主体,中央财政只是对财政困难的地区提供经费资助,但对于哪些是财政困难地区,提供多大比例的资助等都没有制度化的规定,导致中央财政对社会救助经费投入的不确定性,为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共同负责机制。
(四)突出社会救助主体,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不同层级和地区政府在共担责任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时难免会发生利益上的冲突,为此,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体制。另外,还应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把社会的闲散资金积聚起来用以帮助困难群体,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缩小了贫富差距,并且可以实现和满足个人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磊.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城乡统筹问题—以辽宁省为例.理论探索[B]2010年第4 期.
[2] 吴学军.关于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前沿[J]2006年第10期.
[3] 谢增毅.中国社会救助制度:问题、趋势与立法完善.社会科学[J].2014年12期.
[4] 关信平.完善我国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10年第5期.
[5] 周沛.陈静.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南京大学学报[J]2010年第4期.
[6] 唐骏.“十一五”以来社会救助发展的回顾及展望[J]社会科学家,2012(6).
作者简介:关丽净(1992.05-)女 汉 籍贯:河北邢台 学历:硕士 学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方向:养老、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