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防范的思考

2018-09-27兰彦堃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8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防范风险

兰彦堃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求所在,也是事业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体现。由于事业单位缺少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压力,日常管理工作面临诸多的风险因素。今后事业单位应当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加强审计监督,从而规避管理风险,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风险;管理;防范

事业单位是政府使用国有资产成立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其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不断提升软硬件水平,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因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风险意识,且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存在不足,积极开展风险防范成为事业单位的一项重任。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非流动性资产,属于总资产的一部分,其使用时间、单位价值都具有明确的规定,且使用过程中物质资产能够基本保持原貌。例如,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摆设、书籍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均属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范畴。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主要依托于财政拨款,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求所在。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其建立来源于国家投入的国有资产,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資产采购的资金来源也是以财政支持为主。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购置大量固定资产,这些都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分配采购资金,发挥资产使用价值,延长资产使用年限,才能使国有资产的价值得到保证,并实现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体现。新时期事业单位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所需的固定资产,用于开展社会服务和日常工作,同时也需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固定资产从采购预算的制定,到采购投入使用,以及日常的维护管理,都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举措,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匹配,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建设领域,可见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也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具有积累性、非营利性、公共性等特点,所以事业单位必须注意风险防范,努力保证国家资产的安全。但是从以往实践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这也是今后工作中急需改进的方向。

第一、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以国家财政、其他无偿资金为主,所以事业单位缺少获得资金支持的压力,管理人员对采购资金的来源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重视不足,往往认为固定资产属于国家和政府,并不是本单位的财产,进而疏于管理,没有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而且事业单位每年有一定的预算分配用于采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资产的购置,却忽略了资产的维护与保养,导致资产流失速度加快。

第二、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主要停留于账面,即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选择相应的折旧方法,每年计提折旧,到规定的年限或出现问题时,固定资产再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使用则缺少应有的管理。有的事业单位违规建造、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入账,有的事业单位未能按时维护和保养固定资产,使资产无法高效率使用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并且登记、跟踪、反馈等也不及时,所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出现严重脱节,对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极为不利。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分工不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约束不清,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脱节,管理责任落实不力。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衔接以及制约,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究具体的责任。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分工不明确,部门间的工作相互交融,经常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而且管理流程建设存在不足,固定资产的处置程序不规范,审批手续不严,管理效率低下,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第四、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不严。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监督不严,各级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单位内部监督职责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所以监督工作不到位,固定资产采购是否合理,日常使用是否科学,账面价值记录是否准确等缺乏有效的监督。另外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缺乏动态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折旧、维护、保养等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些信息的记录并不完善,未能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也给审计监督工作带来影响。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问题,今后事业单位应当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加强审计监督,从而规避管理风险,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第一、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事业单位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新时期各项建设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为了更好地奠定行使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新时期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增强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的目标,通过开展全员宣传教育,激发各部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完善岗前培训,使管理人员获得系统的工作指导。

第二、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过快,账面价值与实际发生脱节,事业单位应建立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制定具体的使用原则,强化效益目标,自固定资产购置开始,按时开展资产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实行固定资产评估与盘点、清查,尽可能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实现对固定资产实际价值的清晰掌握。同时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价值时,要重视与实际价值的对比,防止两者之间脱节。

第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制度的规范化来规避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问题,根据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处置等环节的管理需求,设立相应的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实现部门、岗位间的相互监督与制约,同时规范管理流程,形成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在采购阶段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和招投标的要求,完善授权审批,严格遵循验收规范,保证固定资产质量。日常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也应当责任到人,防止对固定资产的随意处置。

第四、加强审计监督。随着国家行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今后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强责任约束,对责任执行不力的单位进行问责。事业单位自身也应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将责任履行纳入到绩效考评体系当中,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完善信息化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和维护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数据,以便于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供依据。

四、总结

新时期事业单位各项建设的开展离不开固定资产的购置,其固定资产的采购主要依靠财政支持,但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容易缺乏有效的监督,进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而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规划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价值的同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刘海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7(30).

[2]张凤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5).

[3]赵密,潘海婷,张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1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防范风险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SQL注入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