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课堂,让生命如花绽放
2018-09-27崔军华
崔军华
[摘 要]绿色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尊重赏识、潜移默化和互动对话来构建绿色课堂,使课堂不仅成为师生展示生命的舞台,更成为师生精神与心灵对话的驿站,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绿色课堂;情境创设;互动对话;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5-0022-02
绿色,是充满着希望的生命颜色,它象征着生机、繁茂和永恒。绿色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由原来的备“教”转变为备“学”,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实现课堂由“讲堂”向“学堂”的转变,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享受掌控课堂的快乐,促进全体学生的自然发展、主动发展和健康发展。
一、在情境创设中贴近心灵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文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教师要驾驭课堂,感染学生,就要懂得用情感去润泽课堂,演绎课堂的精彩。这样,才能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学的知识与学生情感和谐统一,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先以一曲《爱的怀念》拉开课堂的序幕,给本堂课定下情感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顺势引导:“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这样,就能轻松地导入课文的学习。在让学生感悟到雷利一家的至爱亲情后,我设计了补白环节。我用课件出示“我多想……我们担心……”这一说话练习,同时以深沉抒情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为背景音乐,使学生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雷利,正在与爸爸诉说离别后的思念。教学雷利的爸爸遗体回国一段,我这样引导:“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呢?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接着,我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范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很多学生的眼圈都红了。我趁热打铁,问学生:“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情境,能抓住学生感情的触发点,使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而情动于中,理解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情人,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情唤醒学生的情、走进教材的情,实现三情共振,让学生受到感染、启发,情感得到升华。
二、在尊重赏识中张扬个性
《爱心与教育》一书的开篇这样写道:“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在绿色课堂中,教师要像春风一样对待学生。 “赏识” “尊重”是教师示爱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學时,教师用真诚的微笑打开学生的心扉,用赞许的目光诱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营造出仁爱、平等、尊重、民主的心理安全氛围,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宁静、愉快和满足。
执教《去年的树》一课,在指导学生分组比赛朗读小鸟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时,一个小组首先进行朗读展示。随后,我对学生说:“他们小组朗读得怎样?你能来评价一下吗?”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他们读得很流利。” “小鸟一次比一次着急了。”……这时,一个比较调皮的男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笑着对他说:“你认为他们小组读得怎样?”他站起来,大声地说:“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同学们哄堂大笑。他这句看似打油诗的评价让我始料不及,难道这个小家伙是在课堂上捣乱吗?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我该怎么处理呢?是批评他的捣乱,还是忽略过去呢?我笑着对他说:“你把他们的朗读排在世界第三,说明他们读得还是很棒的!不过,为什么不是世界第一呢?说说你的理由吧!”他说:“小鸟怎么找也找不到朋友,他应该是越来越着急了。可他们小组读的时候,只有感情,没有表情。”我一阵欣喜:“你认为着急时表情应是怎样的?你来读读好吗?”只见他绘声绘色地读着小鸟的话,眉头紧皱,一脸的严肃与难过。听课的教师和同伴都给他以热烈的掌声。我也跷着大拇指表扬道:“你的朗读称得上世界第一!”在我的微笑与鼓励中,这个小调皮不但让同伴们对如何读好课文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他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进入了学习。试想,如果对他的发言当作捣乱进行批评,如果没有浓浓的“爱意”作为基础,怎能有如此精彩的课堂呢?
三、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美德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把握语文德育范畴,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德育实施的有效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渗透品德教育。
我校徐老师执教《北京的春节》一课,她这样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什么节啊?
生:清明节。
师:一年当中有好多重要的节日,比如说——
生:春节、元宵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情人节……
师:同学们懂得可真多。老师把这些节日也请到了黑板上,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教师课件出示很多节日的名称)
生: 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情人节是西方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是东方传统节日。
师:东方?日本有清明节吗?韩国有元宵节吗?
生:不对不对,是中国传统节日。
师:是的,圣诞节、情人节属于西方的传统节日,像清明节、元宵节等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最盛大的当属春节(板书:春节)。一说到春节,每个人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谁来说说春节自己最快乐的事情?
生:穿新衣、逛超市、贴对联、包水饺、看灯会……
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们就跟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去感受北京的春节(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作为一名听课教师,也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当时感觉她引入西方节日的相关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好像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偏离了课文内容。但是,当这节课接近尾声时,徐老师在总结课文、升华情感环节的设计让我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
师: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过了一个春节。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热闹、快乐、红火……
师:是啊,多么浓郁的中国味,多么热闹的中国年啊。可是,在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年味越来越淡了。相反的,西方的圣诞节却被年轻人更为推崇,圣诞节争着戴圣诞帽,商场里圣诞老人成了孩子们的新宠;情人节的鲜花、巧克力成了时尚。同学们,民族的东西不能丢,传统文化必须要传承。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唯有民魂是最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个“民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中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过传统中国节,做地道中国人,首先从记住我们的传统节日做起。
徐老师相机出示写有中国传统节日的课件:“同学们,让我们以响亮的声音记住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吧!”于是,课堂便在学生激动而响亮的朗读声中结束。
这样的课堂效果,就连我这个听课的教师都热血沸腾,更何况上课的孩子们。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徐老师巧妙设计,前后对比,避免了公式化的说教,使感悟语言文字和生活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对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铭记于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于润物无声中渗透德育。
四、在互动中生成精彩
有一句话说得好:“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在绿色课堂中,教师应因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亲近文本;教师应该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以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我校刘老师在执教《小柳树与小枣树》一课时,在学生对课文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喜欢小枣树,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喜欢小枣树。有的说:“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小枣树在小柳树讥笑它的时候,不与小柳树争吵,对它很宽容。”有的说:“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在它结满了枣子而小柳树什么也没结的时候,不去嘲笑小柳树,不骄傲自满,不看不起别人。”刘老师对学生的这些回答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正当老师要进行总结时,一名女生用不太有底气的细小的聲音说:“我喜欢小柳树。”很多学生对她的回答表示惊讶。刘老师用惊喜的目光注视着她,请她把理由讲完。“从课文最后一句‘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可以看出小柳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能勇敢地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仍然是好孩子。”刘老师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她的看法吗?”这样,新的生成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小柳树,更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们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种精彩的生成,胜过教师泛泛的总结。正是刘老师放下教师的权威,蹲下身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才会有如此精彩的个性体验。这时,刘老师顺势对学生进行了要客观评价他人的优缺点的教育。这样平等的交流,不仅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懂得了今后如何去全面看待、评价他人。这是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精彩。
绿色课堂是教学的新境界,它能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它能尊重学生个性,关爱生命,着眼学生发展。更关键的是,在构建绿色课堂中,实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双赢,使每个生命都能尽情绽放自己的精彩!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