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会编者意图把握单元思路

2018-09-27何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预测

何捷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预测”,这是教材层面第一次以阅读策略为主题的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认真解读单元的内容结构,包括单元导读、单元课文和单元实践任务,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把握好单元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

[关键词]统编教材;单元思路;编者意图;预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5-0001-02

统编教材采取“双线结构”方式,注重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并轨,同步推进。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单元。在这个单元中,第一次在教材层面清晰、精准、直接地提出阅读策略教学——预测。因此,此单元成为一线教学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

一、单元内容结构

本单元教材由三个板块构成。一是单元导读,这是教学的“导航系统”;二是课文呈现,这是教学的“内容承载”;三是实践任务,这是学习的“动力系统”。

(一)单元导读

在单元导读的显要位置,是本单元教材教学的提示语,直接点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重在通过这个例子,凸显对阅读策略与言语运用技巧的习得,落实语文能力的提升。请特别关注“乐趣”这一关键词,这是学习本单元的情感主基调,也是学习的重要支撑力。同时,在单元导读页面的右下角,编者具体指出三项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显而易见,前两项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相吻合,提示我们单元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注重实践,遵循“做中学”的原则,做到“一边读一边学预测”,全程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是单元学习的目的,学过之后要让学生知晓、掌握、运用方法。“尝试续编故事”,是初步学习预测之后的实践。第三项要求在“习作”中做了呼应。整体研读教材后会我们发现,本次习作正是在语文要素学习之后,对“预测”能力的及时反馈与检验,教学意图依然是指向要素的落实。

(二)单元课文

本单元共安排三篇课文,都是童话作品。第一篇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单元中的首篇课文,应实施“教读”;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与第三篇《不会叫的狗》,均为单元中的自读课文。三篇课文,体现从扶到放,从教读到自读,再輻射到课外阅读的基本设计路径,体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的统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类并存的教学基本样态。针对教材的解读与设计,在下一板块中详细解读。

(三)实践任务

在实践任务中,共安排三个板块:一是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二是习作《续写故事》,三是《语文园地》。在口语交际部分,聚焦的是“我的名字”,请特别关注交际要求中的提示“你的名字里也许饱含着他们对你的期待,说不定还藏着一个故事呢”。此为预测在口交际中的运用。交际中的表述,带有预测成分与实际练习的意味。名字中蕴含长辈的期待,可以“被告知”,也可以预测猜想得知;对名字里包含的汉字文化的猜想,也是一种预测;对名字中寄寓的真情,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向往,更是对未来的预测。因此,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匹配本单元的语文教学要素,应在教学操作中有所体现。单元习作最能检验学生对语文要素习得的效果。本单元习作乍一看是“看图写话”,提供三幅带有故事情节的情境图,让学生继续完成续写故事。认真研读教材,我们能认识到,续写就是建立在对故事情节理解的基础上,是对故事结尾的延续推想与合理预测。在习作过程中,预测既体现在构思环节,也体现在起草环节,同时还在修改环节中起到调校、统整,使续写的故事与原故事更为贴切、吻合用。在《语文园地》中设计了“交流平台”,以男女生对话的形式,对本单元“预测”这一语文要素进行再一次的梳理与总结,对要点进行重复性提示。

总体而言,本单元的“导向系统”简洁明了,以“预测”为核心要旨,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指明了教与学的着力点与方向。“内容承载”部分的三篇课文,让我们在具体的阅读中认识预测、学习预测,归纳总结预测的方法,经历方法习得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动力系统”集中发力,将言语实践活动全部指向预测这一策略,让实践成为策略到能力的中转站。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预测成为一种能力,成为阅读时自然而然的意识,最终成为习惯。

二、单元内容突破

相比旧教材,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学习,一改以往知识教学的困境,实现四个重要突破。

(一)突破知识折旧过快的困境

知识一旦在教材中出现,就成为白纸黑字的陈旧性知识,很快就呈现出明显的滞后。因为知识本身存在着自我否定性,同一个系统的新知识产生,会自动否定系统中的旧知识。而预测,不存在新旧的覆盖与否定,因为所有的预测,本质上都是全新的。更何况,我们教给的是策略,是途径、方法,不是僵化的陈述性知识。

(二)突破知识更新过快的困境

新时代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飞速进行,并且各方面的发展都同步支持知识的快速迭代。更新速度过于迅猛就是知识教学本身面临的困境。预测这一策略性知识能够有效地实现自我更新,其原因就是主动积极地面向未来,面对一切未知的知识,所以越是新颖,越是未知,越适合预测。

(三)突破知识的理法欠缺困境

在知识的规范性检视下,很多知识本身的理法都显露缺陷,都有相对片面、偏激、不足的缺损感。本单元的预测学习,教材编写特别注重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全貌,教给学生多种预测方法,同时又辩证地看待预测结果,使得这一知识本身的理法相对周全,具有逻辑性。同时,预测本质属性中的辩证色彩,又让其理性光芒更为耀眼。

(四)预测教学,实现知识缺乏个性色彩的困境突围

预测,从开始到最后,全力支持个性化思考,力主自圆其说,自证周严。每一个预测的结果,都是独立的个性化学习结果。这一点,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本单元教学只是启发,是唤醒,意在让预测成为儿童阅读中不可分割的能力,让善于预测、精准预测,成为儿童阅读的良好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不可预测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