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研究
2018-09-27王海波孔祥波
王海波 孔祥波
摘要:色彩语言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应用广泛,視觉要素往往体现造园者精神的寄托和意境的表达。文章以色彩美学为视角,分别从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四个方面对古典园林的色彩运用进行分析。总结出色彩在园林的意境营造中有着重要作用,以期为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新的理论及方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色彩美学;意境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13-02
一、前言
在风景园林中色彩语言是重要的视觉要素之一,通过色彩刺激视觉感官、引导情感联想,从而促进内心情感的表达,以达到园林意境营造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作世界园林之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其辉煌成就举世瞩目,而在色彩构景方面更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深入挖掘造园者在色彩运用中的智慧,利于我们归纳总结,继而突破。为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从其环境、表现意图和提高城市影响力等问题解决中,提供全新的视角。
二、自然美
(一)植物
色彩是大自然固有的属性,植物色彩是生命的象征。园林设计中大面积的色彩配置主要源于植物。因色彩有冷暖、轻重和距离感之分,所以在园林造景中,植物色彩所表现的机能也各不相同。通常对比色与邻补色的色彩搭配方式在造园植物配色中体现较为明显,协调色的运用对园林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配色运用对比色形式即产生鲜明的艺术效果,给人视觉强烈的冲击:而运用邻补色则较为缓和,给人以柔美和谐的感觉。
(二)水
“水本无色,而色最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矿物质含量不同和洁净程度不同,以及自然环境与天色的影响,水便产生了丰富的色彩。根据镜面成像的原理,水在倒映岸上景物时,暗部颜色较多,另外受水和水底其他介质的影响,故水色比景色暗些,使得水色与景色明暗有别,相互辉映。
(三)山石色
山色主要指山体的混合色及调和色,近山绿而远山蓝,渐远渐淡。薄雾淡云给山体罩上一层调和色,使山色变得淡雅、柔和。石色的色彩相对稳定,常有青、白、黄、灰。在园林色彩配置中起到过渡作用。
三、建筑美
(一)融合
在西方古典园林中,建筑美与自然美是相互对立的。自然美被认为是有缺陷的,从而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以达到完美的境地,这也就是对形式美的追求。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建筑多寡,也无论其功能、性质如何,都力求与山、水、植物等造园要素有机结合在风景画之中。在色彩的运用上,它们也相互协调,相得益彰,限制相互对立与排斥,从而达到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揉。建筑色彩的选择,主要利用色彩的对比性和主次性,使建筑更具特色和人文关怀。
(二)对比
在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中,江南私家园林中包含了青、赤、白、黑四大正色,只是将固有色的纯度降低。这不仅同中国人心中的宇宙图式与色彩观相吻合,更对园林的整体起到了很好相互调和作用。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淡雅、朴素,色彩基本上以白墙、灰瓦以及棕色的木构居多。灰瓦在白墙与花木间调和,起到了过渡作用。四川园林中的青城山树皮亭,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毫不做作。它们以树皮为瓦,树干为梁,色彩与山林相融合,建筑隐秘在林木薛荔之间,堪称自然朴雅之极致。
四、诗画美
(一)诗文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诗画相生相长、相辅相成,所以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园林艺术借鉴了诗文的意境和韵律,将园林景致欲表达的诗意通过诗文进行点明。园林与诗的融合始于魏晋,并经历了相当长的历程。在社会政治动乱发生之时,文人名士时常不满社会现实,却又无力去改变,便转向寄情山水,去追求清淡隐逸、超尘脱俗的理想生活。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通常在园的名字、匾额、楹联中去反映出其中的意境。
(二)山水画境
山水画的美不仅表现在结构与形式上,更在意的是传达出的精神世界,注重的是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古典园林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中国古典园林设色借鉴了山水画的南北宗用色,北方偏浓色重彩,以红绿的强对比为胜,而南方多以白色为主,常为轻彩淡调。中国山水画注重写意,文人骚客擅长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造园者又将画卷中缱绻的情意融进园林,这便有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园林画境。“淡”作为中国山水画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追求,无论“彩”、“墨”都是力避浓艳,这冥合了画家追求淡泊的特征。这种“淡”在色彩上表现出弱对比色关系的运用,形成了气韵生动的意趣与淡雅的美感。园林所表现的诗情画意,与诗画如出一辙,表达各自的精神追求,在这种艺术趣味影响下设计出的园林也各不相同。在南派山水画中,其风格水墨浅绛、略施淡彩、优雅天成。因暑天炎热,故色彩总以雅静为归,以清幽胜浓丽。
(三)诗画结合
诗、词意境与山、水画境在很大程度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艺术表现形态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正如人们所说,中国古典园林是诗词与山水画的再现。特别是在宋朝时,造园家往往通过把诗情与画意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园林的过程中,常常遵循山水画论中的构图、落幅原则。所以营造出的园林既像是意境深远的诗歌,又好似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与诗、画的相互融合,才实现了我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美、诗画美、意境美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意境美
如果将自然美与建筑美比作中国古典园林的骨骼,那么诗画美就是园林的血脉,意境美则是园林的气质与内涵。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创作与鉴赏的重要美学范畴之一,同时也是品评的重要标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是借助园林形象所体现的一种境界。通过诗文、绘画的意境,对山、石、水、花、树、亭等元素进行组合营造,拟绘出独特的园林境况,表达一种“意在言外”的虚境。
(一)儒、道、释
在中国古代各思想流派中,儒家尊礼比德主张入世,道家超脱、亲近自然,其风格概括为“飘逸”,而禅宗重视心境。这是中国园林乃至中国艺术思想进化的三部曲,其哲学审美概括为两种理想,一是儒式的华丽繁复之美,在皇家园林中有明显体现;二是道、禅的平淡素净之美,表现在南方私家园林的形态之中。比较两种审美,庄重华丽的高雅美,平淡素净的天然美,都被认为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观者在各园林中体会不同的意境。
(二)对比枯山7Y-~_园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其园林设计深受中国影响,但最终却能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枯山水庭园。它是禅宗思想与园艺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反映修行者“苦行”及“自律”的精神。虽然日本庭园对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高度的表现手法,但对色彩的运用方面较弱,这是日本庭园设计中在色彩方面的一部分缺失。枯山水中最具代表性色彩有枯寂的砂砾白、幽暗的苔藓绿和清幽的翠竹绿。日本庭院更注重观者自身感受与体会,但缺少色彩的运用往往无法使观者更直观更好的体会园林所表达的意境。枯山水庭园中选用枯寂的白砂石当做模仿山与水的材料,以借用白砂石“不老”的特质对超越生命的精神进行表现,但砂这种“不老”的特质是建立在一种没有任何情感存在与没有生命的基础之上。白砂石冰冷的色泽,时常会给人一种冷漠、凝重之感,从而能够营造出悲凉与哀戚的氛围。与其说枯山水庭园在造园中有意识地排除色彩,不如说是对中国的水墨画在景观设计中更深的挖掘。虽然水墨画并不像其他绘画那样多彩,但庭园也必须要恢复其本来更加大方、自由、有力的姿态,对色彩的兴趣也必须进一步提高。
六、结语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者通过巧妙地色彩运用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也表达出各自的精神追求。最终使得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林。从园林设计整体来看,每一种色彩的位置和作用都被清晰的表现出来。造园者充分利用色彩本身具有的丰富表现力,有序、和谐地组织各种颜色,形成多样的色彩关系,从而产生舒适、愉悦的视觉感受。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只有深入了解色彩的精神内涵,掌握丰富的色彩语言,才能造就能与观者产生共鸣的色彩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