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

2016-07-15田润禾

科技视界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传统建筑

田润禾

【摘 要】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合艺术有着极强的感染力,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分析,结合着对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留园空间组合手法的认识与了解,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合艺术进行剖析,致力于进一步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并为能够进一步运用到建筑设计创作之中提供一些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传统建筑;古典园林;空间组合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

1.1 认知空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和有限的统一[1]。在建筑设计中,空间是建筑的本质属性,也是建筑的核心,空间是建筑实体以外的部分,通过空间的容积,我们在建筑内部进行活动。这种空间是由建筑构件实体的分割形成的。实体可以是一面墙、一根柱子也可以是一件家具,一件电器等等。因为它们形成了人们活动的领域,也形成了人们在视觉上的界限。空间本身是“虚”的,本来“无”,但依托实体的界定,便成为了“有”。在空间的构成中,虚与实是共生、共存,不可分割的。

1.2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形式,与西方建筑不同,小至普通民居,大至宫殿、庙宇、园林,都不是依托单体建筑体量的大小来完成整体建筑空间的构成。中国传统建筑之大,并不在于单体建筑构成的庞然大物,而是依靠群体的空间组合来体现。单体建筑在群体中的关系首要是位置,其次才是体量和形式。

2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分析

2.1 可居可行可游可赏

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形式在不同的规模、地形、环境等诸多因素下,考虑到景观和观景的要求,采用内向布局的形式,或采用群体组合兼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相结合的布局形式的特点,在造园手法上尽量借助于引水、植木、叠山、培花等方法而力求具有自然的情趣,釆用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曲径通幽等造园手法,使人工环境与大自然有机融合在一起,可谓可居可行可游可赏[2]。

2.2 人化的自然,诗化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造园手法模仿自然山水,巧妙地利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和扩大空间,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追求表现中国人的世界观、自然观。刻意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意境,正如沈复所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便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面对无尽空间,中国人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追求无尽空间,但又要从无尽回归到现实,即“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这便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意境。

2.3 苏州留园

园林建筑随着规模由小至大,其空间序列也由简单而变得复杂,一般小园,其主体部分通常为单一的大空间,建筑物大多都沿园的四周布置,这时所形成的空间序列通常表现为一个闭合的环形。而大型园林的空间组成便随着规模的增大而变得更复杂,其整体空间序列可以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序列”,而这些子序列也都不会重复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序列形式[3]。

苏州留园的总体布局严格遵循疏密相间的普遍原则,其建筑物分布很不均匀,疏密对比显得极其强烈,它的东部以石林小院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屋宇树木高低错落层叠起伏,内外空间交织穿插。留园的入口部分处理极具特点,空间组合异常封闭、狭长、曲折,身处其内的人会感到视野被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但当走进园内绿茵处时,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这种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的最为普遍,也最有成效。把具有明显诧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借大小、明暗的对比作用,而使各自特点更为突出,使得小与大,明与暗的对比更为强烈,由于前者的对比与衬托,使得后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切艺术作品最终都是要诉诸于表现的,但在表现上,却有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含蓄的使其引而不发,显而不漏,另一种是直率地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而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趣味更倾向于前者,这在古典诗词和绘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诗论中所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画论则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古典园林与诗词、绘画的关系极其密切,自然不免要受到它们的影响。

进入古木交柯小院,路分两头,可东可西,按空间引导行至绿茵时空间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自绿茵处遥看中部园景,山石嶙峋、乔木参天,藏建筑、亭台于山石、树梢之间,从而半显半露,显得含蓄、意远、境深。传统造园艺术往往认为露则浅藏则深,为忌浅漏而求得意境之深邃,则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自西而东返回古木交柯,向东行则经过一段较为封闭、狭长的窄巷,这段窄巷本会使人感觉单调、沉闷,但由于在临中部景区的侧墙之上连续的设置一系列的窗口,而且各个窗口之间无论大小,间距,形状都不相同,透过这些窗洞摄取外部空间的图像,随着视点的移动时隔时透,忽隐忽现,各窗景之间既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又依次的有所变化,具有明显的韵律节奏感,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

穿过窄巷便来到五峰仙馆的前院,从而又经历一收一放的空间变化。五峰仙馆的庭院非常规整,厅堂也十分宽敞明亮,视野开阔,与周围的曲折多变,封闭、狭长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体。继续向东穿过石林小院,一连串的小空间,视野又一次被压缩,穿过鸳鸯厅,无论向北或向南都会因空间的扩大而再次感觉到豁然开朗,尤其是行到冠云楼的前院,景观变化丰富;对于规模较小的庭院空间,为了避免显得复杂、拥堵,一般会采用少而精美,突出重点主题的来点缀。冠云峰就是这类的典型代表,利用优美的造型、生动地形象以及良好的质地点缀了庭院空间,突出成为景区的主题。

行至此处,穿过曲廊向西行既可以直接返回园的中部景区,也可绕过园的北部景区直接到达园的西部景区,但不论沿着哪一条路线,都必须经历一处空间组织较为稀疏的空间,使得视觉感受处于松弛的状态;直至回到园的中部景区,情绪便因空间的变化再度兴奋,这样便结束了一个循环。

3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合艺术具有迷人的魅力,是民族世界观、自然观、美学思想等的直观反映,这种独特的民族意识通过建筑空间组合艺术反映出来,在建筑趋向“国际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审视我们传统建筑文化、思想,进一步重新发掘、提炼、完整诠释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组合情感性、艺术性的营造。

通过对苏州留园这个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合艺术代表性园林的分析,体会到空间的组合不仅需要满足建筑的物质功能还要满足精神功能的需要。通过空间的对比、藏与露、虚与实、起伏、渗透与层次等多种空间组合手法的运用,以谋求意境美,综合运用这些因素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从而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2]李琳琳.寓情于景神余言外[J].2010.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传统建筑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