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漆砂砚工艺作用端砚修复的研究与创新

2018-09-27邹梦遥肖山王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端砚

邹梦遥 肖山 王伟

摘要:主要从古法造砚之一的漆砂砚工艺中得到启发,对比分析漆砂砚与砚石各自的特性,并对比以往的古砚修补方法和漆砂修补的优缺点。同时在修补砚台实践中实验研究漆砂修补工艺,结合本地端砚文化特色,把漆砂砚中漆砂的调配运用到端砚修补上,编写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为未来砚台修复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端砚;漆砂砚工艺;砚台修复;继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11-01

对一件器物进行修补,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缺失部分进行补全,重建其结构的稳定以及外观形象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恢复其实用性或可读性。原则上尊重历史补全操作,所采用的修复材料应有耐久性和可逆性。研究中,发现以往的修砚技术运用的材料一般为黄蜡、胶黏剂、石灰、环氧树脂、石膏等与砚石粘结,用于修复砚台的造型完整性。使用漆砂砚工艺修复可以还原砚石本身的发墨性。此外,漆砂补砚也更便于修复者对砚的外观不断进行更深程度的研究和造型。

一、端砚的自身价值,对研究漆砂砚修复工艺的社会现实意义

端砚是广东省的特色名片之一。基于砚石产业发展十分优良,现今过度开采的现象日趋显现,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到博物馆考察发现古代的修补方式到今天已很少人使用,工人所采用的工业黏剂混和石料的方法只是进行简单的粘连,其方式治标不治本,无法使得砚台的边角恢复,粘连部分的缝隙也導致砚台无法发墨。

因此我们以端砚为基础,把漆砂砚工艺运用到修复砚台,无形是对砚石的保护,既继承了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把技艺创新运用到地方特色文化载体上;既发扬了地方特色文化,又在拓展新的文化市场。

二、漆砂砚与砚石各自的优缺点

以漆为原材料加工制作的砚最早出现在汉代吴越地区,根据胎体的不同,汉代的漆砚分为三类:漆砂砚、夹芝胎、木胎漆砚。其中漆砂砚是以一种清细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制成,目前发现汉代漆砂砚的仅2件。

漆砂砚有着和砚石同样的坚润之质、扣之有声、扶之若肤、发墨益毫的特性,它甚至优于砚石,具有宿墨不干、入水不沉、坠地不损的特点。漆砚本身的色彩与花纹极似天然石料,仅凭肉眼难以区别,相反砚石份量足、携带不方便、容易磕坏。漆砂砚都能弥补砚石的这些缺点。但是漆砂砚也存在着不足——工艺繁复。每一道工序都是由数十种工序组成,比如底胎就有10多道工序,装饰环节甚至上百种工序,要做好一件漆砚作品的时间相当长,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年五载。

三、漆砂砚工艺修复砚石的创新发展

(一)对比以往砚台修复方法,突显漆砂砚工艺补砚的优势

以往古砚修复的方法一般是使用为凝固材料,用灰浆将石灰与、石粉、沙粒混合制成,但是所补之处缝隙较宽,有裂痕和破损迹象,砚台的修复不够完整。有的也会使用做暂时性的补配材料,虽便于修补,但兼容性不是很好,空隙率和密度与石材相差较大,只适宜放在室内,大多数博物馆使用这种方式修补。可是这些材料并不能发挥砚石本身的特性,只能起到一个临时粘结的作用,大多砚缘部分残损,还含有杂质,都不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与传统材料相比,漆砂砚工艺修复所采用的是大漆和金刚砂等自然的原材料,相比传统修复采用的化工材料能更好的与砚石相结合。重要的是使用漆砂砚工艺修复砚台可以还原砚石本身的发墨性。

(二)利用漆砂砚工艺修补砚台,进行长期实践

漆砂修补砚台主要是从漆砂砚工艺中得到调配漆砂的方法,并在漆砂砚工艺中拓展出漆砂修补砚台的工艺流程。修补砚台中得知在上灰之前要调灰,调灰是用大漆和金刚砂等研磨剂进行调制,使之成为漆砂砚专用的漆砂灰,在调配中,漆砂灰调配是否合理影响漆砂砚的质量,若研磨材料颗粒太粗了则损毫,太细则不发墨;若漆少灰多则损毫,漆多灰少则打滑。在以漆砂作为修复材料的试验中发现,与以往的修砚方式比,漆砂在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均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表现。

四、结语

从漆砂砚工艺中得到启发,对比漆砂砚与砚石各自的特性,并对比以往的古砚修补方法和漆砂修补的优缺点,在修补砚台实践中实验研究漆砂修补工艺,把漆砂砚中漆砂的调配运用到端砚修补上。据了解,暂时还没有研究人员使用漆砂砚工艺进行砚的研究与修补,所以我们是唯一一个运用漆砂砚工艺修复砚台的研究组,意识到现状后决定将此处作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与实践,希望我们的研究行动能使漆砂砚工艺用于更多的领域并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端砚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端砚,肇庆人的“石饭碗”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端砚的美学价值研究
浅谈端砚石品花纹的分类及鉴赏
关于端砚文化的发展保护现状调查及保护办法
清代翁方纲铭圭形端砚赏析
端砚篆刻:岭南篆刻美学的新方向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