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练“交际” 让学于生促运用

2018-09-27胡燕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商量上台语气

胡燕萍

统编教材相对于人教版教材,作了很大的调整与改变。尤其在“口语交际”方面,不仅编排了贴近儿童生活的口语表达内容,还彰显了“技法与内容并行”的教学理念,为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提供了有效的情境与平台。

以二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共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分别是交流有趣的动物、介绍自己做的一件手工作品、与别人商量事情、看图讲故事。这类文本看似文字不多,往往由几幅画或是几句提示语构成,却体现了编者极其巧妙的用心。能力训练、学习策略和交际习惯都无痕地渗透其中,使学生的自主交流与实践有章可循。那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呢?试以《商量》一课为例谈几点思考。

一、循文中提示语,明晰目标

解读《商量》的文中提示语,定位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流,在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学会彼此之间互相尊重。

(2)初步感受与人商量时的语气,了解表达的要求,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这两个教学目标与文中的提示语是一脉相承的,紧扣课文重点和难点,重在引导学生明白与人商量要用恰当的语气,要礼貌地进行沟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在情境练说中初步获得不强求、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情感体验。

二、借文中提示语,有效设计

为了落实目标,本课中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板块一:回忆生活,引发情感共鸣。

板块二:借助提示语,讨论“商量”技巧。

(1)学生表演“有了想法不敢与别人沟通,结果造成误会”的情景。

(2)师生共演“说话语气生硬,被果断拒绝”的情景。

(3)小组讨论,分析失败原因,总结商量技巧。

要有礼貌地说,说话的时候真诚地看着对方。

要坦诚地说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欺骗别人,说话不要犹豫。

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允许别人拒绝你的请求,不要因为被拒绝而生气。

板块三:依托情境,自主模拟交际。

(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要開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三、以真实问题,自主探究

针对课堂上的真实情境,教师及时指引,让学生活学活用。如在第三板块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情景。

(生1被点到名,他一站起来,小脸就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话)

师:你们小组准备好了吗?能上台来展示吗?

生1(小脸涨得更红,轻轻地说):我有个问题。

师:噢,什么问题呢?可以说给我听吗?

生1:我们都准备好了,但我们小组只有我一个人想上台展示,其他三个都不愿意上来。

(他身边的三位学习伙伴都没有站起身,生1显得特别尴尬)

师:这真是一个难题,现在你愿意现场和三位小伙伴商量一下,并听听他们的想法吗?

生1:好的!

生1:刚刚我们小组已经讨论得非常好了,角色也分配好了,我们一起上台展示一下,可以吗?

生2:为什么一定要上台呢?不上去也很好呀。

生1:让老师和同学们看看我们小组多棒呀。

生3:我上台会有点紧张。

生1:如果你紧张,我就拉着你的手,我们不要放弃机会,可以吗?

生4: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既然别的小组都有胆量,我们小组也可以试一试。

生2:那好,我们上去吧。

生3:好的!

生1:太好了,谢谢大家!

(大家都送上了掌声)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

生1:现在很开心。

师:你们看,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与同伴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着急与生气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若用上“商量”这个法宝,不但可以解决问题,还能获得人与人之间亲近与尊重的情感!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学生永远是站在最中央的,不管教案的预设多么完美,一切都应以学生当下的问题为教学的起点与契机。课堂上随时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这都是很正常的事。问题在左,交际在右,连接问题与交际的桥梁,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运用的过程。评价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只关注学生有没有热闹地参与练说,而应该从关注形式走向关注内容,从理念意识走向问题生成,从以师为本走向让学于生。学生在落实语用的过程中获得交际带来的美好体验,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自然水到渠成了。

(浙江省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310002)

猜你喜欢

商量上台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语气不对
上台说汉服
班长上台(节选)
我和妈妈商量种什么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商量
与狐谋皮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