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语用核心 活化语用教学
2018-09-27赖丽珍
赖丽珍
【摘 要】要提高语用教学的成效,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所取舍,明确“教什么”,从而聚焦核心目标,针对最有价值的语用点展开教学,让“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有效结合。教师尤其要重视后者,关注表达式语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全过程。
【關键词】核心语用;活动;教学设计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方式和行为都应该指向这一点。教材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载体,一篇课文包含的语用现象丰富多样,不同的教者都可以挖掘出大量的语用教学的“点”。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取舍,确定“教什么”,这样才能提高语用教学的成效。
一、聚焦“核心”——核心语用目标的确定
所谓“核心语用目标”,是指在一篇课文包含的大量的语用目标中最具价值的目标。选择与确定“核心语用目标”必须考虑学情、文本、年段等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考量。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选学课文《小青石》为例,谈谈如何确定“核心语用目标”。
《小青石》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通过记叙小青石成为铺路石子的经过,说明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本课可以挖掘的语用目标大致有以下这些。
1.了解童话寓意,明白脚踏实地、甘于平凡的意义。
2.明确提示语的几种位置,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3.了解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并进行仿写。
4.感受童话形象生动、夸张离奇的语言特点。
5.通过前后照应、多次照应的写法,读懂小青石对人生看法的改变,并运用照应写法续写小黑石的命运。
6.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角色安排、文章详略与文章中心的关系,并学习运用。
7.体会叶圣陶童话亲切、浅显又耐人寻味的语言特色。
8.学习文章以对比修辞凸显人物性格的写法。
9.排比句式的模仿。
以上第1、4、5、7条,指向童话的文体特点;第2、3、6、8、9条,指向写作技能。这些语用目标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都会有所考虑,但是不是都要去落实呢?不需要。
“核心语用目标”关注的是“核心”。《小青石》是一篇童话,顾及文体特点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指向于写作技能的第2、3、6、8、9条都可以省略,只考虑第1、4、5、7条即可。而由于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童话,感受童话语言的形象生动、夸张离奇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难,因此,第4条也可去掉。至于对叶圣陶童话亲切浅显、寓意深刻的语言特色的鉴赏,那是第三学段的事。为此,第7条也可去掉。
因为是童话教学,所以保留第1条是毫无疑问的。此外,根据教材编排,该册第三单元安排了“编写一个童话故事,或者续写小木偶的故事”作为习作内容。而编写童话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要么不着边际,要么另起炉灶。如何照应前文,进行想象合理的编写?这需要学生多加练习。由此,“了解童话寓意,明白脚踏实地、甘于平凡的意义;通过前后照应、多次照应的写法,读懂小青石对人生看法的改变,并运用照应写法续写小黑石的命运”便自然成了《小青石》的核心语用目标。
二、翻转“课堂”——核心语用视角的嬗变
当下的语文课堂,有种现象比较普遍:围绕“核心语用目标”,“教的活动”结构完整,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但“学的活动”没有结构,活动形式呆板单调。也就是说,当下课堂还是以“接受式语用”为主,“表达式语用”并未得到真正的关注。
如何有效展开“表达式语用”的教学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的教学设计为例。
(一)整体感知
完成以下练习题。
读了课文,我知道颐和园有如下景点: _______ 。我能根据课文完成旅游线路图。
(教师引导点拨:把走的顺序、走的线路交代清楚。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要求)
(二)重点探究
1.自主学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完成以下表格。
(3)思考:这一段先总体介绍长廊( )的特点,再具体介绍其( )、( )的特点。介绍这些特点的句子顺序能不能换一下呢?
2.小组学习
(1)在组长带领下交流答案和想法。
(2)小组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最符合这一段的表达特点。
以上设计,围绕“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这一核心目标,将“教的活动”转化成“学的活动”。学生填写路线图,实际上是自主阅读文本,聚焦课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语句,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课文“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在无痕的练习中有了渗透;学生向大家介绍“长廊”景区特色,其中对长廊特点的提炼、名片的设计、合作朗读的练习,都是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中完成的。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学习,学生不仅体会到了长廊的“美”,也学到了“抓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接受式语用”有效地转化成“表达式语用”。
三、亲历“过程”——核心语用活动的实施
苏格拉底曾有“无人可做老师”的断言。他这样说,不是否认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真正的学习只能依靠学习者自己。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为此,语文学习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全过程。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扁鹊治病》、五年级下册的《景阳冈》为例,说说“核心语用”活动的设计与展开。
【例一】《扁鹊治病》
核心语用目标
借助“诊疗情况表”,在有条理复述的基础上把故事复述得具体生动。
学习活动设计
1.学习故事
(1)扁鹊简介:通过课外查找资料,我知道扁鹊是 ________ 。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我想提问: ________ ?
(3)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扁鹊是名医,那蔡桓公为什么还是病死了呢?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填写表格。
(5)小组交流: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一个多月后就病死了呢?
2.复述故事
(1)复述第一次诊疗情况。
①自由练习复述。要求: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②大胆展示复述,并对同学的复述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再次复述。要求:能够具体生动地复述。
(2)复述整个故事。
①小組合作。借助表格,每人复述其中一次诊疗情况,将其串联成故事。
②展示合作成果。
设计说明
《扁鹊治病》是“故事长廊”这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应该是该文的教学取向。因此,我们把“借助‘诊疗情况表,在有条理复述的基础上把故事复述得具体生动”作为核心目标,并以此展开学习活动: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尝试复述故事;通过同伴交流和教师指点,领会复述的要领(有条理、具体生动),并通过练习,促进复述能力的提升;合作展示,取长补短,达成复述目标。
【例二】《景阳冈》
核心语用目标
能对文章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凭借写人物评价,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
1.第一板块
(1)研读课文的重点段(打虎部分),完成“武松人物评价表一”。
① 研读“打虎”段落,自由选择“猛虎”“神人”其中一个内容进行研读,完成“武松人物评价表一”。
(要求:“看法”用一个词概括,“理由”到文中去找)
② 小组合作交流后分角色朗读。
(教师点拨引导:重点读“一扑、一掀、一剪”,感受“虎是猛虎”;聚焦“闪”“揪”,读出“人非凡人”)
(2)继续研读其他段落(喝酒部分)。思考:这里的武松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试着用刚才的方法来评价武松。
2.第二板块
学习人物评价方法,完成“武松人物评价表二”。
(1)教师点拨引导:用张恨水、金圣叹、鲍鹏山对武松的多元评价引出“人物评价”,并进行评价方法指导。
(2)评点英雄:请试着用“总评+事迹+简单评语”的方法来说说你心目中的武松形象。
(3)写作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说明
《景阳冈》节选自经典名著。根据本单元“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的训练重点,确定“能对文章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凭借写人物评价,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为本课的核心语用目标。课堂上,我们用两个板块展开学习,让学生提炼人物评价方法,并进行综合性评价写作,以达到对“核心语用目标”的落实。
两个教例的共同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教的活动”都围着和为着“学的活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语文学习的目标才能达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升。同样,“核心语用”的设计与展开,也必须要有活动意识,没有了学生的“活动”,不管是核心语用还是别的什么语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浙江省龙游县阳光小学 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