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在评估其预后方面的价值
2018-09-27任娟
任 娟
(四川省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性严重疾病。该病患者在发病前无明显的征兆,在发病后其病情进展的速度快。该病患者的预后不佳,易发生多种后遗症[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脑出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与其预后有着一定的联系[2]。为探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在评估其预后方面的价值,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被确诊为脑出血。2)存在一定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瞳孔散大或缩小、光反射迟钝、嗜睡及昏迷等。3)未患有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4)未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5)均接受脱水、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检测这些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内皮缩血管肽-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将3个及3个以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或上升30%以上的患者作为B组(75例)。将其余患者作为A组(75例)。A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其年龄为49~77岁,平均年龄为(62.77±3.78)岁;其中有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2例,有动脉瘤性脑出血患者6例,有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7例。在A组患者中,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的患者有39例,为丘脑的患者有21例,为小脑及脑干的患者有6例,为脑叶的患者有9例。B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其年龄为49~75岁,平均年龄为(62.67±3.70)岁;其中有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3例,有动脉瘤性脑出血患者6例,有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6例。在B组患者中,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的患者有38例,为丘脑的患者有20例,为小脑及脑干的患者有7例,为脑叶的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原因和部位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入院时AT-Ⅲ的水平低于A组患者,其D-Dime、ET-1、TM、PAI-1的水平高于A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水平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水平(±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水平(±s)
注:*与A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AT-Ⅲ(mg/L)d-Dime(μg/L) ET-1(pg/mL) TM(μg/L) PAI-1(ng/L)A 组 75 312.56±6.97 0.31±0.05 1.12±0.07 36.28±0.21 11.12±1.01 B 组 75 307.10±7.06* 0.45±0.09* 1.16±0.39* 38.88±0.69* 13.21±1.11*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脑出血量和脑中线偏移幅度。统计两组患者的残疾率及死亡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治疗后1年内病情的复发率。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患者的脑出血量多于A组患者,其脑中线偏移幅度大于A组患者,其残疾率、死亡率及治疗后1年内病情的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脑出血量、脑中线偏移幅度及预后
3 讨论
患者发生脑出血时,其原有的凝血、抗凝及纤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机体为了调整其凝血、抗凝、纤溶之间的平衡,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进而改变其凝血功能指标的水平[3]。AT-Ⅲ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当患者的凝血活性降低时,其体内的AT-Ⅲ会被大量地消耗,导致其AT-Ⅲ的水平降低。而AT-Ⅲ过度消耗会导致脑出血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的状态,进而加重其病情。D-Dime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脑出血患者D-Dime的水平上升,表示其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血块在其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D-Dime水平上升是急性血栓形成的标志[4]。ET-1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功能。患者发生脑出血后,会损伤和刺激血管内皮,使血管内皮释放较多的ET-1。而过多的ET-1会促进血管痉挛,加重脑损伤。TM是一种内皮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聚糖,血浆中的TM由血管内皮上脱落而来。患者TM的水平越高,表示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越严重。PAI-1是一种急相反应蛋白,是纤溶抑制物,可抑制血液内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功能,减少活性纤溶酶的生成和纤维蛋白的降解,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栓形成[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凝血功能指标改变较大的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差。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有助于医生判定其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从而为其制定更好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