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良的腰椎旁神经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效果分析
2018-09-27刘作楷
刘作楷
(岳池县中医医院,四川 广安 638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该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腰椎内的髓核向外膨出,从而压迫其脊髓和神经根所致。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灌注、中医针灸和改良的腰椎旁神经阻滞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1]。为了进一步研究用改良的腰椎旁神经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有效性,岳池县中医医院对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使用改良的腰椎旁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岳池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这86例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这两组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在甲组的43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9例;其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为(51.6 ±11.5)岁;其病程为0.2~5.4年,平均病程为(2.1±0.8)年。在乙组的43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21例;其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为(52.1 ±11.2)岁;其病程为0.3~4.8年,平均病程为(2.3±0.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甲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治疗。治疗的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侧卧位。2)将5ml浓度为0.5 %的利多卡因、40mg的地塞米松和1mg维生素B12加入到10ml的生理盐水中制配成药液。3)使用12号穿刺针对患者的病变腰椎间盘相应节段的上一个间隙进行穿刺,在确定回抽无回血后,为其匀速注入制配完成的药液。4)在药液注射完毕5min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监测其生命体征并观察其是否有不良反应的症状。5)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0.5~1h内未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且生命体征均正常,可在确认其下肢肌力恢复并无麻木感后,让其离去。对乙组患者进行改良的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的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屈膝屈髋健侧卧位。2) 将5ml浓度为0.5 %的利多卡因、40mg的地塞米松和1mg维生素B12加入到10ml的生理盐水中制配成药液。3)使用7号穿刺针在患者的病变椎间盘相应节段的上、下棘突间旁侧的2~2.5 cm处进行穿刺。将穿刺针穿刺至患者的椎板处时,再将针头向外斜向穿刺约2 cm,在确定回抽无回血后,为其匀速注入制配完成的药液。4)在药液注射完毕后,要求患者平卧约20min,监测其生命体征并观察其是否有不良反应的症状。5)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0.5~1h内未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且生命体征均正常,可在确定其恢复下肢肌力后,让其离去。患者应每周治疗1次,治疗4次为1个治疗周期[2]。
1.3 观察指标
进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将患者的疼痛评分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四个等级。其中,无疼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分,中度疼痛为2分,重度疼痛为3分。2)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⑴治愈: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消失,其下肢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⑵显效: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其下肢的肢体功能有所改善。⑶无效: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未改善,其下肢的肢体功能未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对比
经过治疗,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对比(分,)
组别 例数 腰痛的评分 下肢放射痛的评分 马尾神经痛的评分甲组 43 2.0±0.4 1.8±0.3 1.7±0.5乙组 43 1.2±0.3 1.1±0.4 1.1±0.3 t值 6.75 P值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在甲组的4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的患者有21例,为显效的患者有16例,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4 %。在乙组的4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的患者有34例,为显效的患者有8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7 %。经过治疗,在甲组的4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的不良反应,有5例患者出现行走不便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93 %;在乙组的4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行走不便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5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因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软骨板、纤维环等出现退行性病变,在其腰椎间盘部位受到外力的压迫时,导致其腰椎间盘出现纤维环破裂的情况,使其髓核组织经破裂部位进入其椎管内,从而刺激其腰椎部位的神经根和脊髓等部位,最终导致其单侧或双侧的下肢出现疼痛感和麻木感。硬膜外阻滞治疗和改良的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段,这两种治疗手段均是通过将治疗药液注入患者的病变部位,从而达到阻断其病变部位传导恶性刺激的作用[3]。相关研究表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改良的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对其下肢运动神经的不良影响,降低其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这说明,用改良的腰椎旁神经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效果较好,可显著地降低其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