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长负责制下亚专业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2018-09-27——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专业组病区出院

——李 宁 田 涛 逯 燕 杨 谨

为使护理专业技术深入发展,亚专业化已成为临床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2]。在国外,大部分专业已实行亚专业,如精神科、手术室、急诊、麻醉及重症护理等,改进了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并对其他国家培养和建立亚专业化护理模式产生极大影响[3-4]。近年来,我国护理亚专业化逐步开展,虽然目前涉及的领域仅有手术室、眼科、内分泌和急诊等,但取得的效果较明显[5-8]。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病种多样,已在传统二级学科基础上细化了专业分类,这有利于患者诊疗,但却给传统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配合医疗组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该院肿瘤内科于2016年开始了护理人员亚专业组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肿瘤内科有两个病区,每个病区有床位48张,护理人员24名,均为女性,两病区护理人员情况见表1。两病区月均收治患者400人次~500人次。两病区根据医疗专家组特点,划分出不同医疗专业组(乳腺肿瘤组、肺癌组、胃肠肿瘤组),收治患者数量、病种基本一致。

表1 护理人员基本情况

采用两病区同期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2016年第二季度在该科两个病区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病区1 435例,B病区1 4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分类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期间医生人员稳定。

1.2 护理模式构建

1.2.1 对照组 A 病区按照肿瘤内科规定,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即护士长根据年资排班,每日根据患者病情实时调整,护士对分管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及入院宣教,介绍责任护士,遵医嘱给予治疗用药,介绍化疗副作用,出院指导等,按照不同疾病的护理常规实施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B病区实施组长负责制下亚专业护理工作模式。

(1)组建亚专业护理小组。根据医生专业分组情况成立乳腺肿瘤护理组、肺癌护理组、胃肠肿瘤护理组等。每个小组由两名组员及1名组长组成。根据科室人力资源情况,在咨询相关护理专家及亚专业医疗组专家基础上,确立了选拔标准。组员要求具备护师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自我报名,综合考评后择优确定。组长要求护师职称,工作5年以上,本专业工龄10年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历年考核中成绩优良,对肿瘤基础知识、治疗方法、症状护理、并发症观察、患者心理护理等具有一定专业水平。采取自我述职,科室综合考评后结合医疗专业组负责人意见,最终确定3名护士为组长,组长实行1年1聘。对未纳入专业组的护士,进行组间轮转,每半年1次,并在专业指导下开展工作。

(2)亚专业小组培训。邀请各专业医疗组专家及护理专家进行授课,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疾病基础知识、最新化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等)、专科疾病护理新进展、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沟通技巧等。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成为专业组成员。

(3)主要工作内容。一是制定并落实专业组年度工作计划。包括临床、教学和科研范围内的所有内容,如知识讲座(本专业的新理论、新进展、新化疗方案、新药护理等)、技能培训、患教活动、收集专病相关资料等,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循证护理及开展科研项目申报等。二是主动静脉输液通路评估。患者入院第一时间即由专业组护士介入,针对治疗方案进行静脉通路的主动评估。三是落实专病专管。解决专科护理问题,用药指导,副作用的监测等,如制定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计划;胃肠肿瘤组负责对有造口患者进行造口护理专科指导,化疗泵相关知识的宣教;肺肿瘤组负责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口服靶向药物知识宣教等。针对专病护理中的突出问题,给予精准护理服务。四是随医疗组查房。组长前一天进行护理查房,责任护士向其介绍患者病情,使之了解患者治疗动态,组长与每位患者沟通,了解化疗副反应,及时发现问题。次日组长随医疗组联合查房,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变化及存在问题,听取医疗专家组对患者病情进展和诊疗方案的意见,并根据患者病情及组内成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2]。五是出院准备。在接到出院医嘱后,专业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预计出现的化疗反应、持续时间及应对策略,讲解发生低血象的时机及重要性,评价患者教育效果,确保其理解。六是延续护理。由亚专业组成员和1名主治医生组成延续护理团队,组长全面负责。患者出院前,发放出院卡,组建微信群,在患者每次化疗出院后嘱其按照医嘱复查血常规,并将结果随时发至微信群,根据结果,专业组成员给予患者用药及生活指导。每周期化疗出院3天~7天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指导应对措施、居家运动,给予心理支持。通过微信群普及疾病知识,便于护患、患患之间联系和经验分享。每季度组织一次病友联谊会,请专业组专家进行疾病知识讲座。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1.3.1 观察指标 包括同期两病区平均住院日,2周再返院率(因化疗相关III、IV度骨髓抑制或III度胃肠道反应返院者),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表2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两周再返院率与对照组比较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1.3.2 效果评价 采用该院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 α分别为0.823、0.835、0.834。其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患者对护理工作程序、对责任护士整体评价、护理技术水平、护士对患者各环节的健康指导、对患者生活护理的协助等5个维度,10个问题。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医生对护理管理工作、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对患者指导能力、医护沟通、协作能力等5个维度,10个问题。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对护理排班模式、对护士长管理、薪酬、医护关系、学习及自我提高的机会等5个维度,10个问题。3个问卷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5=非常满意;4=比较满意;3=既不是满意,也不是不满意;2=不太满意;1=非常不满意)。每个问卷总分均为50分,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后,由调查人员收回,计算得分,10项得分相加即为该问卷的总得分。科室申请护理部每月派专人下科室发放1次,分析后最终将结果反馈至科室。平均住院日由该院病案室提供,2周再返院率由该科医疗质控组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平均住院日及两周内再返院率

平均住院日观察组3.14 ± 0.81天,较对照组4.57± 0.78天缩短(P<0.05)。两周内再返院率结果比较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2 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护理人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分析与讨论

3.1 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两周再返院率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观察组采取亚专业组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明确其核心职能,增强责任心,使患者密切配合医疗护理团队,完成治疗,顺利出院。二是专业组护理人员注重护患、医护之间沟通,护士深入患者治疗、护理、心理活动等细节,将患者信息及时反馈给专业组医生,将专业组医生决策及时实施,并向患者及时反馈医生建议,增强了患者对医护的信任。针对专科性强的知识反复给患者强化,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为顺利出院提供保障。三是开展延续护理,解决了患者出院后可能面对的困惑,患者及家属将化验单结果第一时间上传微信群,医护团队可立即查看患者结果,并根据血象情况及早干预,叮嘱患者下次复查时间。对患者出院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及时给予干预,指导患者进食,并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及知识上的支持,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急性反应期。而对照组患者再返院率高,究其原因,多数患者报以侥幸心理,未按要求复查血常规。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时,不能及时得到专业指导,导致进食减少或呕吐腹泻加重,被迫返院治疗。由此可见,实施亚专业护理模式,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情况下,患者2周返院率未提高,说明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3.2 提高了患者、医护人员满意度

本研究开展亚专业化护理模式,一定数量的护士固定全程关注患者健康状况,责任心及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能及时、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解决问题,指导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及进行医疗决策,增加患者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9]。亚专业组以组长为核心,制订护理工作计划,提高了其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组内人员协调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护士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新知识,树立护理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从而增强了护士使命感。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通过与专业组医生协同查房,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反馈给医

生,第一时间落实医生的治疗策略,患者受益。亚专业护士与医疗组绑定,营造了通力合作的氛围,护士作为医患沟通的桥梁更加畅通,也为医生节约了时间,使其潜心制订患者的治疗计划,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0.05),本研究与袁丽等[7]研究结果相同,具有可借鉴性。

3.3 不足及建议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亚专业模式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岗位的探索不够透彻,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10]。其次,亚专业分化对护理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原来岗位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的岗位准入标准,明确任职条件,建立集专业、知识、技能、风险等多维度的岗位说明书,并通过岗位质量监督、评价,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最后,应建立长效机制,创造和争取更多的机会使护士自身能力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专业组病区出院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2016IPA年度国际摄影奖最佳表现作品选登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