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

2018-09-26陈尧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技金融金融创新转型发展

陈尧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创新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由于监管的不及时、不到位,很多机构在逐利的过程中,创新行为渐渐背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违反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刻意模糊资金来往,使资金在自身体系空转。另一方面,大数据信息时代,金融的创新要与科技的进步相适应,传统金融机构要认识到自身的短板,与高科技企业充分合作,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共赢。

关键词:金融创新;科技金融;转型发展;金融机构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传达的精神,金融的要点在于资金的融通,它的本源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创新的重点应该是提升为实体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应该从顶层设计和国情需要来进行金融创新,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分配更多的金融资源。实体经济是国家命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体经济更是金融发展的基础,为了适应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需求,金融需要以创新来促进发展。最近几年,我国金融创新迸发出了巨大的活力,在自身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金融创新也不例外,过度的金融创新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症结之一。

一、金融创新要有正当性

一方面,金融和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密不可分。实体经济离开了金融独立发展,则事倍功半。金融离开了实体经济来创新,则如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仅对社会的发展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积聚了严重的泡沫危险。近年来,金融创新已经与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专业水平的初衷渐行渐远。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体经济的收益下行阵痛是无可避免的,如果各类金融机构依然进行多层嵌套、跨监管、不合理加杠杆等不当创新,只会“脱实向虚”,使资金空转,拉长交易链条,推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收益率,打击了实体经济的积极性,这与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不符。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的滞后性导致了金融创新缺乏指导,不当创新的情形也未能得到及时纠正。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辩证统一的,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合理的监管又为创新指清方向。最近几年,随着各监管机构加强沟通合作,监管逐渐跟上了创新的脚步,加大了监管的力度、广度、专业度,金融机构还未能适应趋严的监管形势及时调整不当创新的工作惯性,依然以规避监管作为创新的第一目标。特别是券商、信托、私募等机构,大肆通过通道业务以及结构化的设计,“创新”了各类交易结构复杂、交易模式繁琐的金融产品,其目的在于模糊资金来源和最终投向,从而规避监管。但这样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错配的做法,无疑对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近年来,谈到金融创新就必然有一个避不开的话题,那就是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互联网金融以近乎野蛮的方式迅速覆盖了传统金融的空白点,各类网贷平台、众筹机构如雨后春笋,各类资源、金融资产、股权等地方交易所层出不穷。从积极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创新拉低了金融门槛,践行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但是从消极方面来看,由于监管缺位、错位,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不仅行业没有相关标准,从业人员也良莠不齐,地方交易所更是落入了监管真空地带,一行三会不管,地方政府不问,有的机构甚至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的种种乱象,由于信息披露混乱,业务界定不清,所以具体业务规模难以确定,风险程度也虚实不明,为金融风险的爆发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更是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金融作为百业之首,其作用毋庸置疑,无论是投资、生产、消费,还是社会经济的运转,都离不开它。但是金融扮演的应该是工具的角色,不能够喧宾夺主。如果金融搞自我循环、自我创新,那就是过度金融化。这种缺少了实体经济支撑,各类资本却对金融趋之若鹜的繁荣假象,是扭曲经济结构,导致资产泡沫的罪魁祸首。

二、金融创新要回归金融本质

金融终归是要回归到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服务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靠现有的金融模式难以解决,就需要靠新的金融工具、产品、组织形式等来加以改善,只有这样的创新才符合金融的宗旨,也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國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这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经济的发展史就是金融的创新史,金融肩负着资源整合并进行最优分配的职能,故而金融从实体经济中来,到实体经济中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也就理所当然了。从表面上来说,金融创新是为了更多的盈利,但从根本上来说,金融创新是为了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难题,提高社会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个体方面来说,创新的动力是更多的盈利,但如果放到宏观层面来说,那么金融创新肯定是始终伴随着社会进步的。科技的爆发,人类思想的解放,直接或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有金融模式已跟不上经济奔跑的脚步。为了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切实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矫枉不能过正,金融创新不能过度,盈利是创新的动力,而不是创新的本质,金融创新永远都要围绕着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实体经济来开展。

金融创新要坚持初心,要围绕本质来开展,而不能“假大空”,甚至是违背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来不当创新。金融创新要保持初心,就是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从符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的角度来进行创新。金融创新要保持初心,就是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真正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民智取得重大进步的今天,是金融创新最好的时代,也是金融创新最坏的时代。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人民开放的思想,为金融的创新奠定了基础,金融能够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去创新、去衍生,并不断被复制,以此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痛点”提供多种又好又快的金融解决方案,例如移动支付、众筹金融、共享金融等。但是,另一方面,金融创新走得太快,监管没能跟上步伐,大量结构复杂、多方嵌套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让监管部门应接不暇,无法有效监管,这就埋下了巨大的金融危机隐患,比如卷款跑路的网贷公司,因为裸贷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的P2P,以及各种加重政府债务负担的嵌套金融产品。如果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是对经济发展起着正面促进作用,那么即使产品结构复杂些、链条长一些也无伤大雅,但是金融在规避监管的创新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已经舍本逐末,背弃了自身的职责。金融创新如果忘记了初心,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不能长久。

三、金融创新要有紧迫感和前瞻性

1.金融创新要有危机意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学习,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业务体系,并且依靠着这一套制度体系垄断了市场,挣得钵满盆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的普及,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在所难免。传统金融机构如果想要在这场变革中保持优势、占得先机,那就一定要有危机意识。传统金融机构对经济社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以后也依然会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科技创新,主动拥抱新时代。

2.金融创新要坚持合作共赢

科技进步到今天,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手机逐步取代了电脑,移动支付慢慢挤占了信用卡的市场,甚至连现金都出现了被淘汰的苗头。未来的金融创新必然是和科技的对接,是和互联网的融合。传统金融开展一笔业务通常需要的成本在几十到几千等,但是在经过大数据的介入后,这一成本可以降到几毛,甚至是几分钱。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传统金融机构存亡的关键。虽然从短期来看,传统金融机构的利益被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摊薄,但如果放长眼光,却能发现通过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的数据支持,传统金融机构的获客渠道更广、对客户的需求把握更准、更能提供客户粘性极强的差异化服务。而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借助传统金融机构的牌照资质,进入到利润更高的金融行业,也能进一步扩张自己的业务和数据版图。所以两者的合作绝对是互惠互利的共赢模式。对两者来说可以是要有开放的心态。

3.金融创新要有开创的精神

创新永远伴随着阵痛,这是离开了舒适区必然会有的不适,也是必须克服的关卡,这就需要依靠一往无前的开创精神开攻坚克难。“识时务者为俊杰”并非一句贬义的话,而是在认清情势,融入时代后,理所应当做出的改变。若是一味因循守旧,无法转变思念,那就搭不上新时代的船,只能在风雨飘摇中沉入海底。只要坚持初心,围绕着金融的本质去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科技金融金融创新转型发展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