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8-09-26刘培

神州民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

[摘 要]在我国众多文化形态中,群众文化是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最具特色的社会性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成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大民族代代传承的核心,它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的关系,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群众文化起到的积极作用,并简要探讨了如何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繁荣。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作用

一、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

(一)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在群众中进行,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形式,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的一种社会性文化,它具有主体的群众性、来源的基层性、风格的通俗性、作用方式的渗透性以及效果的使用性等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作为一种传统遗存,也是体现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由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在人民日常生活生产中被发现、创造并积累起来的文化艺术财富,具有历史性、自发性、群众性、传承性、愉悦性、审美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起源

古时候文字还没发展的时候,古人就只能将文学思想酝酿于心中,出口成章,从而出现了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文化。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先民故事和远古神话,都是经过无数的前人积累加工而形成的;在孩子学习说话的时候,母亲总是给孩子吟唱歌谣,在孩子还不能看懂书本文字的时候,家长就会讲一些童话故事和行为规范。这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在群众文化中,很多简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经过时代的发展衍生出群众文化。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群众文化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源泉。建设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应该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基础上创新形式,增加新内容。群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多都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传说、民间艺术、民间秧歌等,都是将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提炼出来发扬光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群众文化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贴近人们的生活,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其中很多文化遗产都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如春节、端午等传统文化节日风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化气息及科学价值,能对人们的生活起指导作用。

(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时候,生活享受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往精神层面发展。为了丰富日常生活,人们运用多种形式建设精神文化世界。群众文化不仅接地气,贴近人民生活,而且能够让他们自发地参与到群众文化形式中来,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因此群众文化在提升人们文化修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群众接受到优秀的不同类型的文化的熏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主导,它指引新时代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带领各级群众都能更深刻地了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朝着积极、健康的精神方向发展,而不被三观不正、低俗落后的文化侵袭。如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非遗主题馆是广东省首家以“非遗”为主题性的文化馆,自建馆三年多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惠民活动。非遗主题馆展厅每一个半月会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非遗精品展览,如历届的泥人张、内画、香云纱、苏绣、扇画等等,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非遗主题馆特色小剧场更是“周周有非遗、月月有精品”,让群众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魅力。再则非遗主题馆每月举办的“岁月留声机”艺术沙龙讲座,将传统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现场演绎专家讲解,让群众们近距离地了解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另外每年中國传统佳节来临之际非遗主题馆举办的“迎春送福”、“元宵庙会”、“端午非遗进社区”、“中秋赏非遗”等一系列惠民活动,让群众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红利,特别是2018“福犬闹元宵”的大型庙会活动中,舞龙醒狮、古典投壶比赛、灯笼制作、汉装造型体验、谜语大比拼等等传统文化活动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体验和节庆的欢乐,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

1.促进群众文化繁荣

群众文化生根发芽的基础是当地具有鲜明特征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群众喜闻乐见,并能够给与精神上的享受及情感上的熏陶。很多群众文化都非常重视民间文化遗产,也正是因为这些民间文化遗产使得当地的群众文化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在社会文化中脱颖而出。但如果群众文化的发展脱离了传统文化遗产,它的风格就越来越单一化,没有自身的特色,最后悄无声息地湮没于社会进程中。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意味着群众文化朝着生机勃勃的方向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群众精神文明的产生。

2.促进群众文化创新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它们是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象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这个中西文化大融合的环境下不断更新发展,将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吸收进一步发展自己。这也直接促使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一个先进的群众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三方面,文化的科学性和时代性,都要求群众文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学习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3.给群众文化树立品牌,带来良好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群众文化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扩展群众文化,树立品牌。福田区非遗文化馆几年来举办了一系列的非遗精品文化展览,并着力打造了“周末戏相逢”、“福艺坊”、“潮俗皮影”等传统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动。如“周末戏相逢”,每周都举办不同类型的中国经典传统戏曲赏析,培养了大量的戏迷朋友;“福艺坊”则是以曲艺为主题,每周举办不同类型的曲艺表演,深受青年群众的追捧;“潮俗皮影”每月以经典而创新的作品演出,大力地推广并发展了皮影文化,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以上的这些品牌活动通过数年的努力,逐渐让广大群众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树立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及传承意识。

三、如何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一)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价值取向

群众文化本身具有的群众性、自我性,导致它在价值取向方面出现多元、复杂的特性,但我们不能任由群众文化自由发挥,没有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既不能过多的限制它的多元化,又要让它符合基本社会公德,那么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价值取向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可以鼓励群众组织一些传播知识文明的文化活动,鼓励他们紧跟时代发展创新形式,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还可以鼓励群众举办一些民间艺术活动,愉悦身心,让群众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得到心灵上的享受;也可以通过群众传播一些正确的审美观,让美的形象深入人心、给群众以美的熏陶。同时,群众文化的工作者们也需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带领群众建设优秀的群众文化产品,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一起投身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伟大中国梦的队伍中来。

(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功能主要是将优秀的文化作品展演给群众,促使群众传承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表演包含了一定的教育意義,在这个过程中让群众体会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感化、教化的作用,达到规范群众行为的目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担任了信息传播的载体,一些内容丰富、类别多样、具有深刻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利用群众喜闻乐见、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二人台《秀姑劝夫》,小戏形式“寓教于乐”,充分发挥“乐”与“教”的内外联系,让群众在“乐”中感悟到人生哲理,深化涵养,实现了“乐”中有“教”,“教”中有“乐”,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群众关于美的道德观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再比如福田区2017举办的“敦煌梵梦·大象无形---一带一路主题系列艺术文化展”、“雪域阳光·盛世中华——热贡年都乎唐卡(当代)艺术展”、“喜迎十九大·红色均瓷耀鹏城——共和国钧官窑30年(1958-1988)精品展”等九场非遗精品文化展览,让市民们从不同的艺术领域里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内涵,感知非遗文化艺术的精神内涵,学习并弘扬民族精神。

(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而存在,具有活态性,它以技艺、声音形象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延续下去,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很重要,要发展群众文化必须要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 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在经济上给予民间艺人补贴,政策上给予优惠,让民间文化得以存活、传承下去。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在现代都因为生活原因被传承人放弃而消失的,在深圳盐田50多年前也有民间艺人能唱50多首哭嫁歌的,现如今大多不在世了。所以,在发展群众文化的同时,也要关注对这些人才的鼓励、扶持,给他们一定的带徒津贴。

(四)改变传统观念,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道路

如今,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用传统方式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赋予其新的意义,将其融合在现代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运用它的积极作用去促进社会发展。很多地区的领导人都选择通过市场经济原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扩大招商引资。有很多企业家联合出资,将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筛选,选择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质性的深度开放,把手工艺品向文化艺术品转换,提高国内工艺品档次,在产品中增添了非物质文化内涵,带给人们新的消费内涵和体验。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真正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的重要性。在活态保护的前提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产业化、进入市场的道路,是其自身生存、发展、传承下去的重要途径。

结语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群众文化的演化、吸收、发展、创新的过程,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总结历史经验,还能提高群众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共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护性地传承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时代的因素,并不断探索经验教训,发展新时期的群众文化,使群众文化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行为方式,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俊.简单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J].群文天地,2012(06);

[2]王小雯.浅谈群众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华人时刊,2014(02);

[3]王小块.老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刘培(1973--),女,本科,副高级职称,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舞蹈编导理论专业,连续数年荣获先进工作者,现任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非遗主题馆负责人。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