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2018-09-26王淑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究生建议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研究生认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要性,分析了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现状,提出引导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几点建议:回归研究生本身学习宗旨;创新有利于研究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师要积极牵头引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拜读研究;研究生;建议

一、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要性探析

1、研究生提高自身哲学思辨能力的根本需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研究生要想学好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原始文本,品读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提升自己的哲学思辨能力。因此,拜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我们培养锻炼和提升自身理论思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启了我们用批判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2、研究生品味经典是增强学术自信的重要路径

研究生通过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了解過往的历史。例如,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必须要多拜读毛泽东同志写的相关著作。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著作记录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历。因此,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品味经典,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理论储备,增强我们的学术自信。

3、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关键时期

研究生学习期间,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搭建起来的知识结构相较于之前是较系统全面的。况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都是自主进行的,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自我选择与发挥的空间,如果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能培养起拜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与习惯,这对我们自身理论储备的丰富,以及理论知识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二、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现状分析

1、高校: 部分高校缺乏对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关注与引导。大多数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其拜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方式,且目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以过百人大课为主,课程考察也以采取提交课程论文的形式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滋生了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拜读与研究敷衍了事的态度。有的高校把各种学术讲座也作为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大主要途径,这也反映了高校对研究生拜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视,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拜读与研究,仅仅采取马克思理论课和学术讲座这两大途径是远远不够的。

2、教师: 部分教师的理论储备不足,理论素养有待提升。目前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引导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的工作成效并不明显,仅有少数教师会经常主动在课堂安排研究生拜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向学生详细阐述,大多数教师还是停留在口头建议和要求上,且讲授方式多以依赖课本为主,进行较为浅显的讲解,无法满足研究生的求知需求。

3、研究生: 部分研究生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性较强。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影响因素五花八门,但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生自身。大部分研究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本就存在着“没必要,不想读”的抵触心理,加之,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少数研究生秉着及时行乐的态度过度享乐,对西方文化极度向往,甚至贬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妄称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三、引导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几点建议

1、回归研究生本身学习宗旨

(1)树立定榜样学模范意识。在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领袖,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曾经拜读过很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且通过对其中思想精华的领悟,帮助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因此,身为研究生的我们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帮助自己解决工作或是学习生活中的难题。

(2)培育读经典拓内涵的观念。相比于其他学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储备,因而有好些研究生受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局限,在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理解不了著作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思。所以学校应该组织专业的老师帮助研究生们答疑解惑,以帮助他们培育起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正确观念。

2、创新有利于研究的校园文化氛围

(1)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和利用能够激发研究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法教具,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拜读经典分享环节,鼓励研究生采取多种形式分享和研讨各自拜读的内容,并互相启发,以提升他们主动拜读经典的积极性。

(2)开展经典读书会等各类活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拜读与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与互助相交融的过程。因此,除了自己独自地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外,教师有必要组织并开展诸如“经典读书日”、“经典读书会”等活动,不分年级和专业,以研究生们不同的视角,围绕共同的话题,来交流自己拜读和研究的经验、困惑,以帮助他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关注与理解。

3、教师要积极牵头引导

(1)选择理论储备深厚的专业指导教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储备的深厚与否理论素养的高低与否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质量的高低成正比趋势。如果教师,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没有弄明白,搞清楚的疑惑,他们以这样的基本功来指导学生,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一个专门引导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课余交流和互动公众号,让那些理论素养高的教师来担当主导人,这样教师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积极性。

(2)立足“引导”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通篇基本上都是精华,因此,研究生应该采取科学系统的拜读与研究方法,首先,要回归原著和其代表性文章本身,不能只拜读与研究别人理解的二、三手资料;其次,教师应该把引导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作一门科学来教授,引导研究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把握其中深意,不要做额外的添加,使得原意尽失;最后,教师应当帮助研究生在拜读与研究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关注与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未来,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因此,引导研究生拜读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仰,帮助他们化解道德与信仰危机。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黄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修课[J].北京教育(德育),2016(2).

[3] 郭庆玲. 关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16(6).

[4] 庄文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法论探析[J].理论界,2015(11).

[5]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4.34.

【作者简介】

王淑红(1992—)女,宁夏西吉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研究生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