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协同创新创业分析与研究

2018-09-26吴会会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思想政治互联网+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基于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提高學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的主张,这成为互联网浪潮中许多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既定导向。如何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高效开展是高职院校一线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双创教育有着分类指导的协同作用,推进二者的协调统一和有机融合,方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创新创业

引言:

顺应现阶段信息技术的的时代潮流,国务院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大战略,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也包括教育行业。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在转变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极探寻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拥有良好竞争力的人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用操作能力,以便为各行业提供对口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1]。在传统的教学工作推进中,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背景上来讲,随着信息传播成本的降低,传播渠道拓展,各种爆炸性的消息内容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学习主体来说,新一代高职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红利发放、成效凸显的时代,还处在象牙塔之的中他们对互联网浪潮裹挟的理念有时会出现盲从的现象,自媒体功利化观念碎片性的冲击使他们在学习上易出现一些不当倾向,比如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对毕业有利,学生便投入极大关注热情,而对思政等公选课学习他们却比较随意马虎,很多都是单纯为积学分而混课;就两种教育内在关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基于“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去做“的主题开展的,它们的教育目标一致,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相融性[2]。思想政治教育为双创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基础,双创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反过来也要求思政教育紧密联系时代,关注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增强思政课程本身的实效性,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助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的途径

有统计数字显示,由于教育方向的特殊性,高职学生的创业率是普通本科院校的两倍,高职学生的双创热情远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和创新创业意识,而高等职业院校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角色[3]。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业务的广泛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渠道得以拓展,要在学习和实践中都有效地发挥双创精神,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分类指导的协同作用。

(一)实行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密度、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在复杂纷繁的环境中有效提取整合各种资源。传统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专才培养往往被所学的专业所限定,未能够给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认识了解周边的环境提供有效保障。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和引导者,要切实转变教授理念,把双创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的讲授中,围绕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小目标,结合社会的形式和政策,把思政教育和当前热点时政联系起来丰富课堂内容,比如把年下的就业形式、就业概况作以介绍,比如借助在线教育及时解决不同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让他们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加强其实用效能可以帮助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增强自主意识。

(二)构筑完善双教育相融合的实践平台

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要想实现协同育人的理想效果,作为一种教育形体和理念,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我们要秉持开放的心态,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托,建设校内大学生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或者创业辅导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创观,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有良好的心态和价值导向。比如学校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年龄特质和发展特点,基于其兴趣点组织宣讲论坛,在信息平台投放相关资讯,加强典型人物的对学生教育的引导作用。像笔者学校一般会请毕业了几年在创业领域有了一定发展的本校学生和在校生交流实际创业经历体验,让在校生感受同龄创业者良好的价值观和实践取向,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为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启发其产生良好的创新创业认知,学校也可以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平台信息交互,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实践,比如建立学分转换制度,鼓励学生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实习,开展一些涉及创新型社会公益项目的拟创孵化工作,及时记录校、企、生三方的课程互动实践日志,用项目成效转抵课时学分的方式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三、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切实重视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教育,切忌把这两种教育边缘化,避免出现把思想政治教育泛化成素质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窄化成专业教育,二者割裂的状况[4]。有效促进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的协同发展,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在树立全局观的同时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在“一体多面”的思路指导下,通过教育实践高职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个体能力,让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琼珍.“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7(7):93-94.

[2]姚瑜滢.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7,32(1):85-91.

[3]刘冬雪,张君.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3):197-200.

[4]刘钊.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析[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17(2):30-32.

作者简介:

吴会会,1988.12,女,汉族,辽宁沈阳,中级,本科,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思想政治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