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小学语文实效课堂策略初探

2018-09-26崔静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海鸥课文文本

崔静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40分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实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本文从教师的角度从课前准备,务求精研文本﹔课堂教学,务求精巧精导﹔课后延伸,务求精益求精三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实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小学语文 实效课堂 教学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40分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完一节课,教师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理念,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求实效的。

什么是务求实效?语文课堂要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打造小学语文实效课堂呢?

一、课前准备,务求精研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是教材,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正确解读文本。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段目标,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文本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多元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叶。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超越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读《第一次抱母亲》、《慈母情深》、《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季羡林《怀念母亲》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

二、课堂教学,务求精巧精导

“台上一分钟,驾驭显真功”,驾驭课堂教学,做到精巧精导,是打造小学语文实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有两点:

(一)课堂组织,务求精巧务实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

2.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形式。

3.讲究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效的课堂必然从引发、引导学生思考开始。设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二)课中导学,务求精导促学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引导务求精确。为了追求实效,我们要做到两点: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导入新课或突出重点。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于漪老师要求在开课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巧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新课的导入,利用丰富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渲染,来创设鲜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

如学习《和田的维吾尔》一课导入时,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并出示有关维吾尔风情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维吾尔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维吾尔的美丽和多彩,了解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巧妙引导,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说和写的训练是难点,更需要老师去指导。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文字为生动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思考与叙写的。

如教《松鼠》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小松鼠外貌特征的细致观察及生动形象的说明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依次展示小松鼠的各种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尾巴、坐姿、吃相、储备冬粮以及搭窝的情景等,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小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习性以及乖巧的个性,理解其令人喜爱的特点。一幅幅画面,直观形象,再结合课文作者的介绍说明,学生就会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说明了。

2.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思、悟、说、写。

学习古诗,要让学生掌握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方法;学习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品析悟理,同时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自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读文本,感悟思考。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画出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品读,并做简要的批注。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呢?学生通过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词

语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精心呵护。再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图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融洽、和谐,体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感情。读完这些语句,还要让学生去发现作者正是通过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具体表述他对海鸥的深情。引导学生抓住意想不到的事情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教师在课堂上要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如果说上一环节我是在扶着学生走,那本环节我将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既理解了文本,领悟了情感,也得到了阅读方法的训练。

三、课后延伸,务求精益求精

学生、老师都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表现。

(一)引导学生课后持续学习。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实现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学完《窃读记》这篇课文后,学生便对《城南旧事》这本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课后产生了读《城南旧事》流行风,教师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开展读书交流会,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

(二)教师必须坚持课后不断反思。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一个问题没人回答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地发到教育论坛里,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持之以恒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实效课堂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完善和创新,打造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实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宝华.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王妍平.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

[3]胡左強.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猜你喜欢

海鸥课文文本
霸道海鸥谁能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海鸥猎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