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研究

2018-09-26张雨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措施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到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发展。高校在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时,要深入市场展开调研分析工作,充分掌握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对人才的相关要求,这样高校才能确保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设置专业课程,创新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将进一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6.209

0 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为了最大程度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要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结合新能源市场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科学构建出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高校培养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能够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技术服务工作相匹配。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为企业创造出最大价值作用。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原则与目标

1.1 培养原则

高校在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过程中,必须科学严谨遵循以下几点专业人才培养原则: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原则。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开展中,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既要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要注重学生技能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各项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教师必须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2)社会人才需求原则。高校在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时,必须结合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可持续学习发展能力[1],即要體现与传统汽车课程“三纵三横”的区别,并要处理好多课程与少学时的关系;3)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原则。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专业技术层面上的学习问题,还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道德、责任感以及综合知识素养等。

1.2 培养目标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点内容:1)实现专业人才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不仅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最大价值作用;2)充分掌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科学创新等方法内容;3)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品开发、科学研究、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技术技能型综合人才。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措施

2.1 构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在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过程中,要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合理构建出科学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能力课程内容不仅要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以及电控技术的讲解教学,还必须积极引入先进的网络技术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环节的结合教学工作,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参与新能源汽车专业性实训活动。即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注重衔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方向。此外,高校还必须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重视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通过开展相关人文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素质[2]。

2.2 创新改进专业教学模式

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基础知识教学阶段,而要注重发挥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高校要加强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与联系,通过在校建立起专业的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强化自身学习锻炼,帮助学生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专业教师则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发展情况和学习需求特点,不断更新综合性、专业性知识合理设置项目教学任务内容,确保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任务引领下,参与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维修、检测管理以及实验研究等项目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确保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2.3 组建专业化教师人才队伍

为了满足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高能力、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就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高校要结合自身条件,适当加大对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学校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培训教育活动,注重自我的继续学习教育,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各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需求[3]。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强与社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立起完善的“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充分保障企业兼职教师的质量和来源数量,学校有关部门要做好企业技术教师人员和在校专业教师的协调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出各自的教学优势作用,促进高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就必须科学建立起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除了要优化设置专业教学课程、指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教学,还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钧,石昊昱,殷国鑫.依托电气自动化专业跨学科支持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探索——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3):92-95.

[2]张长坤.地方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分析---以德州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5(05):51-54.

[3]贺大松.基于典型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研究,2013(07):47-48.

作者简介:张雨(1992-),男,安徽淮南人,本科,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措施
工会管理的强化举措与信息化建设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雇主品牌建设 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河北省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瓶颈”分析及培养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