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大秦岭成为美丽中国芯

2018-09-26党双忍

中国生态文明 2018年4期
关键词:秦岭森林生态

□ 党双忍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大秦岭,地位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极不寻常。

从地球卫星影像图上看,亚洲、欧洲、非洲三块陆地组成了地缘政治语境下的“世界岛”。在世界岛亚欧大陆的中央,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巨大山地高原,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世界岛中央龙脉”。“世界岛中央龙脉”的东方之首,即是中国大秦岭。大秦岭走上青藏高原,即与昆仑山连接。古人曾将昆仑山誉为“万山之祖”。昆仑山发端于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向西延伸,经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土耳其高原,抵达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是西方之首。可以说,在地球上不仅有中国昆仑山,也有世界昆仑山。世界昆仑山=大秦岭+中国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阿尔卑斯山。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是从古长安到古罗马之路,也是世界岛中央龙脉之路。

大秦岭处在中国腹心地带,是与中国昆仑山一脉相承的中央山脉。在中国生态系统中,大秦岭可以称得上是“芯片”。芯,一曰地理中心,二曰生态精髓。大秦岭既是中国地理中心,又是中国生态精髓。大秦岭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两大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同时向黄河与长江注水,也被称为中央水库、生物基因库。大秦岭与黄河、长江构成的“一山两河”地带,是中华文明的源区,也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因在中国生态和中华文明中的特殊重要性,大秦岭被视为中华父亲山。大秦岭的绿水青山,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底”之一。

大秦岭是一座巨大的山系,由西至东长约1600公里,以西汉水-嘉陵江为界,大秦岭分为西秦岭和东秦岭,西秦岭以草原植被为主,东秦岭以森林植被为主。以白龙江-汉江为界,大秦岭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北秦岭具有分界线和分水岭意义。由此,大秦岭表现为四大块:东北板块——秦岭板块,西北板块——甘青板块,西南板块——岷山板块,东南板块——巴山板块。在四大板块中,尤以东北板块——秦岭板块最具代表意义。可谓“连山接海隅”。

大秦岭是中国绿肺、中国绿心。大秦岭全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在东部,从郑州至武汉,落脚于河南西南的嵩山、伏牛山,湖北西北的荆山,豫西南之山、鄂西北之山,皆属大秦岭地界。在南部,从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以长江干流为界,从重庆万州至四川都江堰以坡脚为界。在西南,以川西岷江-黑河为界。在西部,以青海境内黄河干流为界。在北部,以甘肃、陕西、河南境内渭河、黄河一线的山脚为界。

因地理上的“华夏之心”,历史上的“中央之国”,大秦岭赢得诸多褒颂和赞誉。如果要为大秦岭制作一张精美的名片,地理学家会写上:中国中央山脉、中国地理标识;地质学家会写上:中国地质博物馆、东方的阿尔卑斯山;生态学家会写上:中国绿心、中央绿肺、中央水塔、野性天堂、生态读本;生态伦理学家会写上:中华父亲山、中国生态命门;文化学者会写上:华夏龙脉、中华脊梁、中国文化读本;而旅游者则会写上:天赋国家公园、自然美景殿堂、森林康养胜地。

大秦岭是生态命门

大秦岭处在黄河、长江的地理几何中心,也处在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是中国的地理中枢。由于是在低海拔地带突起的高山,即周边没有高山的高山,阻滞了南北气流流通,大秦岭成了自然地理过渡的“加速器”。一些原本是以百公里计量的自然景观,在大秦岭浓缩为以百米度量的垂直分布。大秦岭南坡自下而上可以分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5个气候带,北坡也有4个气候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同凡响的自然地理变化。

大秦岭是中国“中央空调”

大秦岭阻滞气流运行,使中国南北表现出显著差异。夏季,大秦岭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其以北的气候干燥。冬季,大秦岭阻滞北方寒潮南侵,减轻了南方遭受冷空气侵袭的强度。由此,大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成为中国的“中央空调”。在全球范围,这种地理现象都是非常独特的。

与此相适应,大秦岭成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以南是湿润地区,雨季长,降水多,以北是半湿润地区,雨季短,降水少;大秦岭是南北植被的分界线,以南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大秦岭是土壤和农业的分界线,以南的土壤以红壤为主,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北以黑钙土为主,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一年一熟或两熟。

大秦岭是天然氧吧、绿色碳库

大秦岭是“中央空气清洁器”,其最大资源就是光合作用能力,最大宗的“山货”,就是优质空气,也就是所谓大氧吧。

大秦岭也是绿色碳库。远离海洋的中央腹地,人们难以享受海洋生产的优质空气。大秦岭中的森林,就成为中央腹地优质空气的主要来源。森林是地球之肺,大秦岭就是中央腹地之肺。“地肺山”是大秦岭的别名,也是曾用名。森林带着生命灵气,带着“灰碳”化“绿碳”的宝器。陕西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陕境秦岭(不包括陕境巴山)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2007.5亿元,固碳释氧服务价值超过600亿元。这是一笔巨额的生态收入,也是隐性的生态财富。因此,国家将大秦岭全部划入保护天然林工程实施区。大秦岭中森林绝大部分被界定为国家公益林,享受生态补偿和管护补助。恢复与重建森林,修复大秦岭森林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建设中国中央氧吧、绿色碳库。

大秦岭是“大中华”的地理标识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大秦岭分属于不同国家。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要一步,就是首先将巴蜀收归版图,然后将大秦岭周边国家一一纳入版图,最终形成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中国分裂分治时期,皆是分裂分治大秦岭。中国的大一统时期,皆是大秦岭的大一统。得秦岭者得天下。长江、黄河是大中华统一的重要地理标识,大秦岭也是。

大秦岭是生态共生圈

大秦岭紧密连接着六大生态圈:甘青生态圈、关中生态圈、中原生态圈、江汉生态圈、巴蜀生态圈、羌藏生态圈。六大生态圈与大秦岭重叠共生,构成了“大秦岭生命共同体”,也是大秦岭生态共生圈。大秦岭不是单一芯片,而是一个芯片组。这一组芯片联合发挥作用,增强了大秦岭的特殊生态地位和功能。

以大秦岭生态系统为纽带的大秦岭生态圈,也是大秦岭生态文化圈。“秦”字为春秋二字组合,暗含江山社稷之意。“岭”为山之领导,山之命令。

大秦岭是“中央水库”

山是江河之源。水,生态圈的核心元素,也是大秦岭最重要的生态产品。中国大秦岭的生态意义,不仅在于分水,更在于涵养水、供给水——大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库”。

大秦岭是事实上的“中央水库”

大秦岭同时向黄河、长江两大母亲河注水,孕育了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发源了淮河,为“两江四河四库”涵养水源。

“两江”即大秦岭南麓的汉江和嘉陵江,分别是长江第一和第二大支流。“四河”是大秦岭北麓的四条重要河流,由东向西分别是洛河、渭河、洮河和大夏河。其中,渭河乃是黄河第一大支流,也是流经“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名河。“四库”即: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秦岭湖)、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其中,秦岭湖有“亚洲天池”、中国第一人工淡水湖、中国重要湿地保护区之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北京、天津等20多座大中城市供给生命之水。

中国有全局战略意义的水源水库水电站,几乎全部与大秦岭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让京津冀用上了“秦岭水”,偌大的黄淮海平原融入了秦岭水圈,与大秦岭结为一个紧密的生命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秦岭生态系统是中华水安全、生态安全的“压舱石”。

大秦岭是“中华父亲山”

秦岭与黄河、长江一起,构成了“一山两河”地带。中华文明是“两河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是“一山文明”:大秦岭文明。“一山两河”是中华地理的主干,也是中华文明的主干。联想到周秦汉唐,秦岭水滋养了两大千年帝都、中华圣城——长安、洛阳,秦岭水,养育着中国“四大古都”中的三大古都。秦岭水滋润了以长安为中心的河渭文化、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以及淮河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羌藏文化……再联想到秦岭汉水塑造的江汉平原,秦岭嘉陵水塑造的四川盆地、直辖市重庆。秦岭之水,养育着中国四大直辖市中的三大直辖市。

可以说,大秦岭地区滋润了中华上亿人口。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再也找不到一座山,一个能够滋养这么多生灵的优质水源。无论是在自然生态上,还是在历史文化上,大秦岭皆称得上是“中华父亲山”。

创建“秦岭湖国家公园”,将是一项重大战略行动

不少人以为秦岭湖是属于河南、湖北的掌上宝贝。其实,陕西是幕后英雄。秦岭湖集水区涉及3个省7个市40个县(市、区)。其中,陕西28个县,湖北8个县,河南4个县。从汉江源头到秦岭湖大坝,上游长度陕西境内占71%,集水区面积陕西占68.1%。很多人只知道河南丹江,其实,丹江河长390公里,在陕西省境内249.6公里,占64%。似乎可以这样说,秦岭湖一池圣水,“三分天下”陕西有其二。

1998年长江大洪水之后,我国在汉江上游全域全面开启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先后建立起数十个自然保护区和上百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马以来,陕西、湖北、河南三省全力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工作。为确保“一泓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北上”,陕西省一马当先,勇挑重担,颁布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汉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秦岭湖是大秦岭的乳汁,代表着大秦岭的森林系统、生态环境和生态品质。从长远计,以汉江上游全域为园区,实行“三省联动”,创建“秦岭湖国家公园”,将是一项重大战略行动。

大秦岭是中央物种基因库

大秦岭是具有全球性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有资料显示,大秦岭是青藏高原、西南、华中、华北等多种植物区系交汇区,也是古北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交汇区,具有极为显著的生态区位优势。

大秦岭涵盖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多样的气候造就了多样的物种。从亚热带到寒带的植物,在大秦岭中均有分布。大秦岭南侧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大秦岭北侧自下而上为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大秦岭是中国的“森林宝岛”,特别是太白山、地肺山、神农架、大巴山、摩天岭、岷山,被称作物种基因库,动植物种类超过6000种(占全国75%以上),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珍稀植物超过120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秦岭腹地的勉县温泉、胡家渡、杨家山、赤土岭,南郑梁山龙岗寺,城固、洋县汉江台地上,连续发现大熊猫、熊、东方剑齿象,犀、虎、羚羊等森林动物化石。洋县倪嘉坝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动物化石群,有大熊猫、熊、剑齿象、中国犀、水牛、羚羊等。据推测认为,这些古森林动物生活在距今20万~100万年之间,大致与秦岭北麓蓝田猿人处在同一时期。

数千年来,大秦岭因过度利用,森林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不少物种失去家园。幸运的是,大秦岭山势陡峭,不少悬崖绝壁,人迹罕至,成了森林精灵的天然庇护所。如今,大秦岭依然保有弥足珍贵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中央物种基因库。仅陕境秦岭(不包括陕境巴山)就有种子植物197科、1007属、3446种,分别占全国同类总科数的65.23%、总属数的33.79%、总种数的14.04%。其中,秦岭裸子植物9科、23属、45种,分别占全国相应同类别的 81.81%、67.65%、23.31%。秦岭被子植物188科、984属、3401种,分别占全国各相应类别的 64.60%、33.40%、13.96%。有华杉、连香树、山白树、金线槭、独叶草等26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

“秦地无闲草”。大秦岭是中央物种基因库,也是药用生物资源宝库,仅《太白山本草志》就载有1412种,其中,秦岭七药、秦岭丹药更是独具优势。太白山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完美呈现了大秦岭“药山”特征:太白山中药资源800多种,不仅有党参、当归、黄芪、贝母、黄连、杜仲、麝香等,还特有太白乌头、太白蓼、秦岭岩白菜、太白美花草(重叶连)及秦岭龙胆(朱苓草)等。俗语“走一趟太白山,胜读半部本草”。因为大秦岭,才有《神农本草经》、《千金方》。

大美秦岭

秦岭国家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

植物是第一性生产,动物是第二性生产,多样化植物造化了多样化动物。秦岭陆生脊椎动物82科642种,其中兽类142种,鸟类338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豹、林麝、金雕、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血雉、红腹锦鸡等珍稀濒危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大鲵最具代表性,是中国特产最大有尾两栖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被誉为“秦岭四宝”。

大秦岭的四大板块皆是物种丰富地区,特别是太白山、地肺山最为丰富。太白山坡脚至山顶垂直高差达3300多米,是生灵栖息的秘境。与太白山毗邻的地肺山,可谓一段“深藏不露的秦岭”。因主体部分深藏于太白山之后而鲜为人知。太白山、地肺山地处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五市交界地带,这一地带也是陕境秦岭中自然保护区最集中区域。1965年设立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这是大秦岭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随后,在此区域相继建立佛坪、长青、观音山、老县城、周至、湑水河、牛尾河、黄柏塬、摩天岭、天华山、皇冠山、平河梁,以及朱鹮等十多个自然保护区,形成一个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区群,为秦岭生灵提供了庇护所。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义的“保护地”的两种重要形式。随着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纷纷创建,因具有野性特色而设立自然保护地,反过来,不断撑起野性世界一片新天地,推动了野性世界扩张和野性力量增长,进一步增加了野性特色。如今,大秦岭朱鹮已经由最初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2000多只,这是令人振奋的成功范例。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大熊猫是“旗舰物种”,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秦岭大熊猫是一个充满野性、生命力旺盛的种群,由最少时的109只头增加到345只。毫无疑问,这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与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事业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秦岭金丝猴和秦岭羚牛由3500只增加到约5000只,林麝增加到7000余只,种群数量皆实现了恢复性增长。金钱豹也是大秦岭之地肺山中的明星动物,人们不止一次用红外摄像手段获取了秦岭金钱豹的影像资料。特别是华南虎“失踪”后,人们希望金钱豹成为秦岭生态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平衡力量,为建构一个新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作出贡献。

陕西简称“秦”,大秦岭是“中国岭”也是“陕西岭”。大秦岭是中国地理标识,也是陕西地理标识。为了保护大秦岭,陕西省专门制定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汉丹江水源保护条例》,来推动秦岭保护、修复。生灵因保护而跃动,秦岭因生灵跃动而精彩纷呈。

大秦岭国家绿芯工程

绿水,源自青山。善治国者必治水,善治水者必治山,善治山者必兴林。治水之本在治山,治山之道在兴林。兴林治山,盛世之举,强国之道。

大秦岭生态系统完整性,是中国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根本所在。“秦岭绿”是“中国绿”的根脉。实施“国家绿芯战略”,保护、修复大秦岭生态系统,永葆大秦岭绿水青山,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课题和历史重任。

过去,我们主要着眼于资源开发利用;现在,要更多着眼于生态保护修复。过去,我们花上万亿元修筑水电工程;现在,要花大力气建设美丽大秦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保护和改善大秦岭生态环境要有新作为。要不失时机,抓紧实施“国家绿芯工程”,推动大秦岭由“绿起来”向“美起来”转型发展。加快恢复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将大秦岭建成广被绿色的“森林国芯”;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健全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生产更多优质水源,更洁净的空气,使大秦岭成为生态功能强有力的“生态国芯”;下决心提升森林景观水平,发展园林景观艺术,以及田园景观,人文景观,让大秦岭真正成为“美丽国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大秦岭的主体。而森林,也有“主体”,一字蔽之曰:树。树的产出,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生态产出、景观产出、果实产出、木材产出。

新时代新林业新使命。所谓新林业,就是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林业,就是生产优美生态环境的林业,就是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之基的林业。新林业,也是美丽林业,即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林业。说到底,新林业就是“去材化”的林业,就是保有树干的林业。新林业的目标,不是木材薪柴,不是材山柴山,而是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是绿水青山,也就是金山银山。新林业是生态产出、景观产出、果实产出“三位一体”的林业,是以森林业为主体,以园林业和果林业“两翼”的“一体两翼”林业。

实施大秦岭“国家绿芯工程”,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四有四缺”。

(1)有小缺大。在人们心中,嵩山、华山、武当山、太白山、龙门山、麦积山、九寨沟……都有着响亮的名声,这些山都属于大秦岭的一部分,而这些合在一起的名山——大秦岭,即缺少与之相适应的地位和名声。

(2)有线缺心。人们熟知大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而对大秦岭是中国腹心、中国绿芯、中华父亲山等定位,缺乏应有的认知自觉。

(3)有绿缺美。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大洪水,人们深刻反思了破坏大秦岭森林的严重生态恶果。之后,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需要,加强大秦岭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大秦岭生态地位上升,保护修复力度增加。但是,在建设美丽大秦岭上,无论是认识还是行动,皆缺乏力度。

(4)有分缺合。大秦岭涉及青海、甘肃、四川、陕西、河南、湖北、重庆六省一市,各省市各守其土,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意志和行动。

实施“国家绿芯工程”,要扎实开展“五心”行动。

(1)识心。要让“中华父亲山,国芯大秦岭”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要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到,大秦岭蕴藏着中国生态密码与文化密码,值得世代中国人敬仰爱护。

气势雄伟的大秦岭

(2)护心。大秦岭不仅是岭内六省一市的“后花园”,更是全体中国人的“中央公园”。保护大秦岭是六省一市的责任,也是全体国人的责任。

(3)绿心。实施退耕还林,恢复与重建森林,科学经营森林,提升森林质量,加快大秦岭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实现“浅绿色”向“深绿色”的升级转型。大秦岭内及周边城市,要加大力度,悉数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使大秦岭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森林宝岛。

(4)美心。大秦岭是地球北纬30°~ 35°的绿色奇迹。与维度大致相同的阿尔卑斯山相比,秦岭具有大体相当的“绿色”。然而,大秦岭难以与阿尔卑斯山比“美”。要在深化“绿”的基础上,加快升级“美”,要坚持植绿造美,精心梳妆打扮,向世界呈现美丽秦岭。

(5)赏心。森林秦岭,生态秦岭,美丽秦岭,无疑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厚重礼物。要依托森林生态资源、风景资源,发展森林服务业。举办森林公园,建设森林小镇,发展森林综合体。富起来、强起来的人们,一定会走进大秦岭,亲近大秦岭,欣赏大秦岭。大秦岭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休闲度假、森林康养、旅游观光的重要目的地。

保护好大秦岭,最有效的办法是“三引入”,即“引入三个机制”:(1)引入黄河、长江治理机制,设立国家秦岭生态委员会,简称“秦岭委”。“黄委会”在郑州,“长委会”在武汉,“秦岭委”可在西安。(2)引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制,秦岭所在各县乡人民政府,加挂“秦岭生态保护站”牌子,县乡人民政府与“秦岭生态保护站”一套人马,合体运行,夯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3)引入生态保护工程机制,实施“国家绿芯工程”,主动作为,巩固生态修复成果,加快生态修复进程,提升生态修复水平,把秦岭建设成“绿色国芯”“生态国芯”“美丽国芯”。

如今的中国大秦岭,要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大秦岭生态安全的行为,切实推进大秦岭生态保护,加快大秦岭生态修复,让大秦岭重新焕发美丽容颜。大秦岭是“中国岭”,保护、修复大秦岭,需要国家战略行动,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向心回馈。这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命门的基础工程,也是跨代工程,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秦岭森林生态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好忙好忙的秦岭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