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建·共享
2018-09-26
中国生态文明 2018年4期
“一带一路”,只有绿色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共商绿色“一带一路”,是合作的基石。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共识。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多了一个路径,多了一份智慧,多了一批解决方案。
平台共享。“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国际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响应。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现已提上日程。我们相信,秉持开放、包容、自愿的品质,绿色发展理念将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产业互通。产业“走出去”,技术转移,正在探讨务实高效之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看得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正在扩大,绿色不只是理念,更是实践。
区域共建。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等区域共建,正在向纵深发展。相似的环境问题,将让合作找到更多共同话题,碰撞出更多的现实灵感,政策正在互通,绿色共同体正在构建。
互学互鉴。中国的生态文明故事正在走向世界,沿线国家的攻玉之石正在中国广泛传播,总会有启发,总会有借鉴,总会有收获,总会有因此而带来的改变。
我们期待,在绿色“一带一路”共建中,共享成果,共同进步。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如何协同增效?
绿色丝路 平台共享
· 六大经济走廊,生态环境数据什么样?
·海洋环境数据平台,积累了哪些经验?
绿色丝路 产业互通
·环保产业“走出去”,该如何发力?
·环境技术转移,怎么高效推动?
·有关标准合作,要注意哪些方面?
绿色丝路 区域共建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重点在哪里?
·中国-中东欧合作,潜力有多大?
·中马环境合作,深化的方向是什么?
绿色丝路 互学互鉴
·极度缺水的以色列,有何治水高招?
·零废物,新加坡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欧盟高标准,德国怎么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