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技术转移,怎么高效推动?

2018-09-26张永涛王语懿

中国生态文明 2018年4期
关键词:一带环境企业

□ 张永涛 王语懿

2017年5月,我国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绿色、先进、适用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转化。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支撑作用,有必要梳理我国在国际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技术转移的经验,务实推动环境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

一、国际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及经验

国际技术转移由技术转移主体(技术供方和受方)、技术转移客体(技术)、技术转移行为三个要素组成(见图1)。

在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供方与受方的合作意愿和接受能力、转移机会、选择、方式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对技术转移的成败产生影响。技术转移机构作为技术需求者与持有者之间的桥梁,在加速实现技术的扩散与应用,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上,有两家机构是技术转移的典型机构,影响力很大。一是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NTTC)。 这 是 一 家 于1989年经美国国会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非营利性技术服务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更好地将拥有技术、设备和研究人员的联邦实验室及大学,与美国工业连接,使高端技术能够转化为产品并且成功推向市场。二是欧盟创新驿站网 络(Innovation Relay Center,IRC)。这一网络是由欧盟委员会根据其“创新和中小企业计划”资助而建立的,已遍布33个国家,包含有71家创新驿站,是欧洲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技术合作与转移中介网络。这两家机构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

图1 国际技术转移流程简图

一是提供专业化的技术评估。技术评估可有效识别企业生产工序和产品创新中的技术功能和技术附加值,明确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劣势,定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技术机遇和挑战。

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NTTC的模式是:一方面,NTTC从联邦实验室和大学收录技术并予以分类,寻找合适的企业促成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向NTTC寻求技术帮助,通过NTTC的技术信息平台,让企业能够快速准确找到所需技术,并与技术方迅速建立联系。另外,NTTC还会通过6个合作的区域中心进行企业搜索,使其覆盖面积从本区域扩大到全国。

网络和数据库建设是IRC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专家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会将企业的技术需求或输出信息公布在71家创新驿站的内部网络平台——商业公告板系统,由此为供需方之间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实现供需方信息的双向流动,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是积极推动技术转移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两家机构都能提供全方位服务,注重项目的跟踪和跟进,推动项目实施。如NTTC会根据对技术的多项评估结果拟定技术商业化计划,确定整个技术转移的标准和流程,然后,根据技术类别和转移标准选出候选合作企业,通过企业评估最终选出合作伙伴。在合作建立后,NTTC协助双方进行保密性的合作谈判,并为小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和培训,以确保技术在保密的情况下的顺利对接、转移。此外,NTTC还对项目合作双方进行监督,以保证技术转移正确发展和成功推出。

二、我国开展国际环境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但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缺乏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的技术交流与转移合作服务平台,使得我国优秀环境技术展示不足,国外机构和企业对接渠道不畅,国外政策、法规、标准、市场需求信息不清。

二是总体来看,我国环保企业、环保产业、环保技术在国际上还处于中游。

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采用的是欧美和世界银行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在沿线国家的接受度较低。

四是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国际环境技术转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和法律、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需要既熟悉政策,又懂技术和市场,还熟悉各国风土人情、交往礼仪复合型人才,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

三、推动“一带一路”环境技术转移的建议

1.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评估和筛选体系。建议加快“一带一路”环境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带一路”先进适用环境技术评估和筛选体系,组建第三方专业评估团队,为“一带一路”环境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支撑。

2.搭建“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建议依托深圳中心,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以“互联网+”环境技术为核心,联合国内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集聚技术、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的“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为沿线国家环境治理量身定做成熟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的交流和转移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3.提升国内环保产业和环保技术发展水平。一方面我国环保产业集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建议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为依托,带动国际先进环保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深圳聚集,形成对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内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带动全国的覆盖环保产业上下游的高端环保产业创新聚集区。另一方面提升我国环境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环境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公关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4.推动我国环保理念、法规、标准和环境监管体系“走出去”。完善我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的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以及环境服务等相关标准;通过对外援助资金和项目的倾斜,强化中国标准输出、标准互认、区域标准共建;加强与沿线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开展面向沿线国家环境标准、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能力建设。

5.加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以多种形式开设技术转移专业及课程,鼓励科研管理人员向技术转移工作转型,鼓励具有经济、法律、科技背景的人员积极介入技术转移服务。建议有针对性地对技术转移管理者和工作者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等培训。

猜你喜欢

一带环境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环境